分享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cuimingzong 2015-07-10


天津课标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精要解题】

面对2014年天津卷的这个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我们不由会想到1999年全国高考卷的写作题目: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这两则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很相似:一则贮存移植记忆,一则贮存提取知识。都出自幻想,都关系到人的思想和思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既然如此相似,那么,十五年前考场写作的教训和经验就特别值得记取。

当年重要的教训是,考生被材料的表面内容羁绊。不是“移植记忆”吗?那就写“移植记忆”。怎么移植呀?不知道啊。不知道怎么办?瞎编呗:吃药打针,手术开瓢,上流水线、编码贮存……众多的科幻作文,荒唐幼稚,令人大跌眼镜。

2014年天津高考这则写作题目也一样。如果被材料的表面内容羁绊,去写“记忆芯片”或关于“记忆芯片”的幻想,除非有相关的“细节”,有相当的“感悟”,除非相当熟悉,那一定会陷入被动苦恼的泥淖。

二者共同的教训是:把写作题目等同于常识答题,硬着头皮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

其实,考生熟悉谁,喜欢谁,就可以移植谁的记忆。熟悉物理的,可以移植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的记忆;熟悉化学的,可以移植道尔顿、门捷列夫的记忆;喜欢足球的,可以移植梅西、大罗、小罗、C罗的记忆;喜欢唱歌的,可以移植周杰伦、李宇春的记忆……可以写“移植记忆”的成功、失败,幻想、计划。这样看,这则写作题目与“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没有实质的差异。如果再延宕到对“移植记忆”褒贬评论,那就真的海阔天空了。

“智慧芯片”更是了不得,“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那作文当然就写什么都可以——材料第一波已经开阔无边。接着材料围绕“智慧芯片”举出的例子涉及不同科类、不同年龄、不同国籍,后面的省略号更是任由考生随意填充——材料第二波更是辽阔无垠。

这还没完,材料之后提问“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这第三波只能说“知向谁边”了。

与1999年写作题目不同的是,十五年前的题目尽管在选材和立意上没有丝毫限制,但作文内容必须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原点生发,写作思维必须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窗口腾翔——作文必须演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清晰的话题。而2014年天津卷这一写作题目只给出材料,没有清晰的原点、窗口和话题。形同于不命题,凭考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

【思考要点】

一、针对材料整体——涵盖实的(材料文字的内容)、虚的(省略号可能的内容)全部。

1.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对“智能芯片”的成功与否、褒贬如何,就是鲜明的例子。

2. 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历史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引向未来。智慧来自勤奋,是传统的学习观念;“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是时尚的对未来的遐想。传统和时尚在现实中发生碰撞,引发思考。每个人都有各自心灵的选择。

二、针对“智慧芯片”这一核心内容——可以否定、可以肯定,也可以辩证。

1. 人类所有的智慧成果,人类的进步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实践活动。“智慧芯片”本身就是一种违背科学原理的空想,是一种对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反动。

2. 有人说“懒惰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纵观人类进步的每一项成果,其目的无不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轻松、简易、便捷、快乐。电脑、智能手机、机器人已经开创出“智慧芯片”的通道,相信有一天,“智能芯片”一定成为现实并得到普及,它将是人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

3. 尽管“智慧芯片”的终极目的,因违背科学原理而不能实现,或者因为“智慧芯片”将导致人类智慧停滞或丧失的忧虑,而由人类自行禁止。但“智慧芯片”的理想和研发,仍然将极大推动人类进步。永动机违背物理原理,空想社会主义违背社会规律,注定不能实现;但对听它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就像高山湖泊,被阻断的流水,浸润着两岸广袤的土地。

三、针对材料中例子,包括省略号可能的内容(符合题目和材料,但阅卷未必接受)——就材料中无穷无尽的细节思考、联想。

1. 记叙:联想任何熟悉的人物和事物,间接表达见解和主张。

2. 议论:思考任何有认识感悟的道理,直接表达见解和主张。

3. 说明:解说任何熟悉的人物和事物,说明其中包含的道理。

四、适应阅卷认识水平的现实考量——归纳成一则话题“智慧芯片”。

辽宁课标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要解题】

写作题目给出了祖孙“审美”的场景,展示出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生存状态的人们对生活追求和生活之美的不同观念。“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是古老历史中祖先的生存状态和审美观念,这种观念是悠远的,也曾经是牢固的,逐渐形成了传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璀璨篇章。但是,生活在发展变化,“沧海桑田转眼之间”,现代科技为工业化时代创造出“高楼林立”的现代文明,营造出“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的时尚美景。逐渐地,人们司空见惯,曾经的时尚演变成为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追求惯性和审美传统。但是“漫天繁星没有了”也让人惋惜,于是在对洞边篝火的原始生活,月升星灿的美景怀想中,萌生返璞归真的时尚审美遐想。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就是这样在螺旋状的变化、发展、提升吧。

 这种以“赞赏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或“月亮初升,天汉灿烂”为表现形式的传统与时尚的承继、碰撞与更迭,当然不仅限于美景和审美,在体育比赛、考试竞争、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体制变型、民族关系、国际事务、思维观念等等领域到处呈现。

不是吗?让我们看一下2006年以来由考试中心命制的所有给材料的写作题目。

乌鸦模仿鹰,牧羊人和孩子评价不同(2006年全国大纲一卷),读书阅读率下降,网上阅读率提高(2006年全国大纲二卷),孩子摔了一跤,给予关爱或鼓励自立(2007年全国大纲一卷),对丛飞和小李的助学,相关大学生和小学生态度不同(2007年全国大纲二卷),创造是否需要执著追求(2007年海宁课标卷),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2008年全国大纲一卷),好心的游客该不该为保护海龟赶走老鹰(2008年全国大纲二卷),怎么看待小兰和妈妈养鸟、放鸟的行为(2008年海宁课标卷),怎么看待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2008年辽宁课标卷),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2009年全国大纲一卷),如何评价道尔顿、安藤百福和乔利的成功(2009年全国大纲二卷),该不该帮助求助女孩子(2009年全国课标卷),如何对待明星代言(2009年辽宁课标卷),浅阅读好不好(2010年全国大纲一卷),猫该吃鱼还是捕鼠(2010年全国大纲二卷)托尼三次不同的表现(2010年辽宁课标卷),中奖彩票该怎么处置(2011年全国大纲卷),如何看待中国崛起(2011年全国课标卷)挑秧苗要不要脱外衣鞋袜( 2012年全国大纲卷),对油漆工补船洞的评价(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钢琴家的衣着和言论如何看待(2012年辽宁课标卷),对手机丢失应该怎么对待(2013年全国大纲卷),大钻石该如何切割(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如何看待和处理同学关系(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人生该做沙子还是珍珠(2013年辽宁课标卷)——可谓无不如此。

如是,“淡忘了老规矩,或者重新整理”(北京卷)、“珍惜黑白胶片,或者数码照片”(广东卷)、“逃避穷乡僻壤,或者创造美丽”(湖南卷)、“窗子只是窗子,或是各种画幅”(山东卷)……都存在着“赞赏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或者“怀想月亮初升,天汉灿烂”的思考和选择。

【思考要点】

一、针对材料整体——涵盖写作题目材料的全部内容,并加以抽象和提升。

①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对“美景”的不同选择、评价以及各自不同的理由,就是鲜明的例子。

②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历史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引向未来。“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已经成为现代科技条件下审美的传统;从“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汉灿烂”的历史怀想中,萌生时尚的审美观念。传统和时尚在现实中发生碰撞,引发沉思。每个人都有各自心灵的选择。

二、针对“赞赏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或“怀想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某一侧面——可以否定、可以肯定,也可以辩证。

①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是科技进步的成果,现代文明的体现,社会进步的必然。历史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遏和逆转的。应该向前看,不要沉湎于不切实际的怀旧。

②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是自然的美景,返璞归真的怀想,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在工业化时代,我们尤其应该净化心灵,回归自然,节能减排,崇尚淳朴自然之美。

③推动现代科技进步,不能忘掉原始自然;提倡原始自然的生活,也不是排斥一切科学成果。应该既有理想的追求,又有负责的态度,提倡二者的和谐统一。

三、针对材料中的许许多多细节(符合题目和材料,但阅卷未必接受)——例如:夜晚、祖孙、男孩、老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电、现代科技、高楼林立、颔首、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当年、祖先、山洞、篝火、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欣赏、美景……

①记叙:联想任何熟悉的人物和事物,间接表达见解和主张。

②议论:思考任何有认识感悟的道理,直接表达见解和主张。

③说明:解说任何熟悉的人物和事物,说明其中包含的道理。

四、适应阅卷认识水平的现实考量——归纳成一则话题“现代科技与返璞归真”。

广东课标卷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精要解题】题目给出的两段文字,话题都是“照片”。“黑白胶片”时代的照片,是传统的写照;“数码科技”时代的照片,是时尚的缩影。两种照片在现实中承续、更迭,发生碰撞,引发思考。

 这种传统与时尚承续、更迭和碰撞的现象,是生活运动的必然,绝非“照片”所独具。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形成传统,在现实中萌生时尚,导向未来。“照片”的演变,只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不是吗?还记得当年那些黑白电影吗?它们已经模糊斑驳,但却留下多少鲜活清晰的记忆;现在每年几百部影片上映,精妙的场景、化妆、特技,乃至3D,可是,又留下多少记忆?还记得童年时代的服装吗?只有一件衬衫、绒衣、棉袄,洗得发白,补了又补;打开现在的衣柜,衣服多得数不清,件件追赶时尚,有经年不得穿者,岂止三件五件?还记得我们的年夜饭吗?一年一顿团圆饺子,那滋味长留口舌之间;现在天天可以过年,只要你愿意,每天都鲅鱼饺子也不为过吧?还记得童年的住房吗?一家三代通铺上下床,大杂院的街坊邻里有多少难忘的故事?现在我们自己的卧室,一户一个单元楼房,楼上楼下同乘电梯可曾相识?还记得曾经的坐骑,那辆双梁加重的“飞鸽”自行车吗?当年我们细心地擦拭,精心地补胎;如今我们的夏利、捷达是不是又换成了别克、奥迪?……这种“泛黄、模糊,记忆不褪色”或“鲜艳、清晰,记忆被稀释”的承续、更迭与碰撞,生活里比比皆是。

 还记得高考曾经的写作题目吗?乌鸦就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鸟,如今去模仿鹰也很可爱(2006年全国一卷)图书阅读比率下降,网络阅读比率提升(2006年全国二卷);在书店一角静静读书成为珍贵的怀念,浅阅读却在兴起(2010年全国一卷);捕鼠的猫被讽为忘记了“什么时代”,吃鱼却成为了常规(2010年全国二卷)……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黑白胶片”的照片留下了多少珍贵的“纪念”(2005年广东卷);用“黑白胶片”把心中的天使搬照片上,“雕琢心中的天使”(2006年广东卷);由“黑白胶片”到“数码科技”,实现了照片变革的“传递”(2007年广东卷);对“黑白胶片”和“数码科技”,都“不要轻易地说‘不’”(2008年广东卷);“黑白胶片”“数码科技”各自和演变都有“常识”(2009年广东卷);照片上那位朋友,我“与你为邻”(2010年广东卷);欣赏一帧“黑白照片”,仿佛“回到原点”(2011年广东卷)……

 如是,“抵落对方,自己通过”或者“抱住换位,全都通过”(2014年全国课标一卷);“喜欢喂食动物”或者“惩处喂食”( 2014年全国课标二卷)、“欣赏天汉灿烂”或者“霓虹闪耀”(2014年辽宁卷)、“淡忘了老规矩”或者“重新整理”(2014年北京卷)、“逃避穷乡僻壤”或者“留下创造美丽”(2014年湖南卷)、“窗子只是窗子”或是“各种画幅”(2014年山东卷)、“传统学习方式”或是“探究方式”(2014年江西卷)、“演员不应改台词”或者演员可以改台词”(2014年安徽卷)……都存在着“珍惜黑白胶片”或者“喜欢数码照片”的思考和选择。

类推,类似于两种“照片”承续、更迭、碰撞的状况,在体育比赛、考试竞争、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体制变型、民族关系、国际事务、思维观念等等领域到处呈现。

历年高考作文,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同样一道题目。这没什么奇怪,因为所有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一个窗口,都是生活发展变化长河里的一朵浪花,都带有生活运动的基因,都在反映生活运动中具有思考价值和意义,因此必然在运动里融汇,在生活中贯通。

 有人认为,广东省这则写作题目必须写“照片”,只能写“照片”。那是陷入了“文题常识观”的窠臼。写作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演绎,写作题目也不是一道常识答题。如果说这则题目只能写“照片”,那么,面对“乌鸦模仿鹰”的情景材料,作文是不是只可以写“乌鸦”?面对“兔子学游泳”的情景材料,作文是不是只可以写“兔子”?面对“猫捕鼠”的情景材料,作文是不是只可以写“猫咪”?这无异于坐井观天,显然十分荒唐。

 任何写作题目,在立意和选材上都没有“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与不好”的标准。考场作文的宗旨,就是用自己熟悉的素材,真实的情感演绎写作题目。

 正因为此,用于选拔考试的写作题目必须清晰——清晰的窗口、踏板、原点。考生经由这窗口洞察广阔的生活,经由这踏板纵思维的体魄腾跃,经由这原点任思想的翅膀飞翔。评判高考写作题目的第一标准就是“清晰”。

 广东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写作题目一直很清晰——给标题、给话题。从中可见广东省语文命题主管领导和专家对写作规律的清楚认知,引导全国,令人钦敬。未承想,到2012年突然出现逆转,改作给情景材料,模糊了写作题目。

 即如2014年这则写作题目,两段材料之后,为什么不能明确规定出话题“照片”呢?没有这明确的话题,写作题目就是模糊的,泛化的。仅从两段材料来看,就有许多原点:

时代

数量

内容

特点

使用

价值

黑白胶片

很少

只记录下

人生的几

个瞬间

渐渐泛黄

日益模糊

家人一次

次的翻看

能唤起许多永

不褪色的记忆

数码科技

很多

记录着日

常生活的

点点滴滴

从不泛黄

永不模糊

可随时上传到

网络与人分享

值得珍惜的点

滴可能被稀释

 这许多点再相互交叉,再引申联想,就是无限多的思维原点,无限多的题目。直白说,试卷上等于印着一行文字:今年写作不出题,考生随意写。

 阅卷当然不能这样放任,于是要限定范围,规定最佳立意角度。什么是最佳角度?想必应该是涵盖材料整体的立意。这个真正的“最佳立意角度”,早在2000年就由高考写作题目给出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问得好:“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如果没有,那么关于不同“照片”的时代、数量、内容、特点、使用和价值就是“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不只广东2014年这则写作题目,所有涵盖给情景材料写作题目整体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者,再深入一点儿想,那就是“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卷写作话题)。

 阅卷如果规定最佳立意角度,那必然是同一个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不规定最佳立意角度,那角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或问,难道给标题、给话题的写作题目,立意和选材的角度不也是丰富多彩的吗?没错,但是写作者必须演绎标题或话题,必须在清晰的标题或话题的牵系之下实现海阔天空。而模糊泛化的给材料写作题目,提供的不是清晰的展望窗口和思维踏板,势必带来考场写作的失控。

 题目失控,就要靠阅卷掌控;阅卷掌控又无法符合题理。写作水平是思想水平和语言水平的反映,中学写作教学的关注点本应是学生的思想、思维、语言建设。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对材料和阅卷限定的揣摩上,这极大地损害了中学写作教学。有位大学教授痛心疾呼:中学生作文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我看,如果这判断属实,那么“给材料写作题目”难辞其咎。

 给情景材料写作题目的初衷,不能说不好,应该是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所以用情景拓展空间。但是这种做法建立在“文题常识观”的认识基础上,把写作题目当成了一个圈子,一道常识答题。从这种意义上看,其认识水平与恶搞的“高考零分作文”处于同一层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