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雨中漫步999 2017-05-02


五道沟镇中心小学     王红梅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21~2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圆柱包括哪些内容?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做一做:p21页做一做,抽生试做,集体订正。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思考:说一说下面图形该求那部分的面积?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