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按五行之说为五液中的肺液:
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素问·寒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涕的形成是呼吸过程中,吸进了风寒之气(感冒)或疫疠之气(流感病毒等)浊气,而造成呼吸以及肺的清肃功能失常。(西医所说的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的产物)。
涕又可分为清涕,稠涕。黄涕(肺热所致),青涕(色发绿或脓状)白涕(风寒感冒初起),赤涕(即血涕,鼻衄,肺热之极,热伤脉络,血热妄行),黑涕(吸入有色物质引起)。 中医认为 这是人体中水液代谢的一种途径。
所谓“炼液成痰”就是人体中的 精气、血、津液、痰等物质 经过人体内部 气化的过程 凝聚成粘稠的液体 即使 痰 涕 鼻为肺之窍,鼻病与肺自有脱不开的干系。肺藏气,主收敛,如果胃气不降,就影响肺气内降,这样外感风寒而皮毛闭秘,脏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积莫容,则逆行于鼻窍,鼻窍窄狭,行之不及,故冲澈而为嚏喷。 鼻常流清涕者,体内多有湿寒,病在膀胱经、肾经,治宜祛风寒,清脾湿,补肺益肾 鼻流浊涕者,多为风热袭肺,病在胃经、胆经,治宜清肝火,化痰浊,通肠利胆。 鼻流清涕,又名鼻鼽。指鼻腔内不断流出清涕,或可兼见打嚏等证。《灵枢·忧恚无言》:“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鼽嚏。”《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致也。”临床上常突然发病,鼻流清涕,鼻腔作痒,喷嚏频作,或鼻塞流清涕,或兼有头痛、发热等症。 鼻流浊涕,指鼻腔流出稠浊液体。一作鼻渊。见《医学入门》。《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渊其症,鼻流浊涕或稠涕。”可见于重感冒、鼻炎、副鼻窦炎等病。参见鼻渊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