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中除了忍气吞声你还能干什么

 汉青的马甲 2015-07-11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多少“领导”的行为适合这句Chinglish。工作已经如此无聊,却还要在无聊之上加上二斤憋屈,我去,这还怎么愉快地相处?但在面对现实的情况下,无数的人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因为在中国职场中,不忍气吞声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故事火爆了大家的朋友圈,这篇文章有一个令人遐想的标题《公司来了个漂亮的前台》,文章中历数这个前台尽职尽责,如何与顶头上司抗争,如何从丑小鸭摇身变成天鹅最后进化成白富美,我相信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至少有几个大前提:

前提一:公司制度透明

公司制度透明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比登天还难,一般意义上,有些小本事的人都多少有些脾气,这些人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即便是不正确的),透明的制度能够允许在产生大的争执时,从最基层到最高层实现信息沟通,但所谓的“越级汇报”基本在所有的企业都是被禁止的。

前提二:不被穿小鞋

如果你实在对某些做法忍无可忍,和直接上司产生了冲突,那么你接下来的日子基本就过不下去了,所以绝大部分中国的职场人士在决定反抗之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到忍无可忍的地步都会做出配合的姿态。

前提三: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出成绩

文中的前台,无论是做前台,还是管理仓库,还是在没人愿意去的培训部,都能够发现一大堆问题,然后给出合理的处置方案,但现实生活中,谁能做到?看你不顺眼,随随便便把你扔进一个你不擅长的部门,你坐在冷板凳上和进了冷宫的嫔妃们有什么区别?进了冷宫的嫔妃们,有几个能够出来?

前提四:更上级比较明智

公司的领导层是捆绑在一起的利益整体,其中不乏私交甚好的小团体,如果一个职员经过奋力挣扎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直接与更上层沟通的机会,却栽到了同一个小团体的手里,那么下场自然是可以想见的。

在几乎所有人的心目中几乎都默认了做上司的一定比手下能力强,针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被采纳的多是“领导”,你无法完全证明自己的方案更优秀,因为这些方案都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文章中的前台是幸运的,因为至少她可以发声,而且被所有人听到,现实中一个小喽喽的声音是很容易被掩盖的,比掩盖蚊子的嗡嗡声难不了多少。

有些人天生是不适合在现有体制里发展的,他们的格言是“体制就是用来打破的”,所以有包容能力的体制会因此而受益,决定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包容性的还是在最上层。这些不甘于被压制的人,或许你就是,需要怎么做呢?可以说,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跳出现有的体制,但同归可以是殊途。在选择忍气吞声的同时,加强自身的能力,这是最根本的;还可以借机展现能力,没有密不透风的体制;或者跟直接上司打好关系(如果可以,还会受气吗?哈哈)。

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态,好好生活,静待机会,不要被当前的困扰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让上帝的归上帝,傻逼的归傻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