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城市家具“Hi”起来

 sanmin 2015-07-11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同样在迅速向前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整个中国的新城镇的面积在不断地扩张,所到之处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新的街道纵横交错。而上海无疑是在全国新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细节的完善与否可以影响到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以及市民的生活品质。出于正在与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合作的一个创意城市家具项目——上海设计之都Hi创意装置(将于今年10月设计之都活动周期间呈现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我想在此先谈一下对于城市家具设计的理解。
    如果把一个城市比作一套西装的话,“城市家具”就是一条领带或一对袖扣,其重要程度甚至决定城市品牌的风度与高度。“城市家具”,即城市的公共设施与导向系统,其中包括路灯、候车亭、公共座椅、垃圾箱、信息公告栏、自行车停车位、公用电话亭、隔离栏以及部分的信息导向系统。而从设计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生产者,观察者以及使用者等多方面来打造或完善“城市家具”系统。
    从生产层面来看,中国现有的“城市家具”并未完全实现标准化的构件与安装,尚处在一个半手工的制作阶段。如果能实现基本构件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可以便于生产、运输、安装、维修、更换,再采用局部开模定制的连接件与相关配件,便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整套系统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公共与服务设计团队——YDC城市创新设计顾问,曾获过的中国第一座公共设施领域的德国红点奖的作品:一套城市CBD公交候车厅系统,公交候车厅系统分为三组模块,可根据车站大小而增减模块数量。考虑到为中国公交车站的大乘客量,为保证候车空间,候车区底部两侧自然鼓起的靠椅方便乘客短时间内靠着休息,而不是坐着休息。底部中央设置了城市信息查询系统,中部为广告看板,上部为显示车辆到站信息的显示屏。候车厅顶面装配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为候车厅供应能源。所有构件都统一在一种简洁、流畅的设计语言中,细节处拥有柔和过渡的起伏。同时,相同的设计语言与标准化构件也应用到了其它的公共设施中,如路灯、垃圾箱、信息牌等等。呈现的是一套符合现代化城市气质的“城市家具”系统。
让城市家具“Hi”起来

    从观察者的层面来讲,一套好的“城市家具”,应该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人文特征,它应该是与这座城市的环境气质是相符的,在设计表达的方式上更需全面考虑。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城市开始重视打造当代文化生态和公众文化互动的城市品牌,这让人十分欣慰。
    而谈到“城市家具”的使用者更有意思。公共类产品所面对的使用者不像个人产品面对的只是一个人或是一家人,是各种各样的用户,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五类,包括:生产者与维护者,如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破坏者,如小偷、酒鬼、拾荒者、涂鸦或贴广告的人等;弱势群体, 如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残疾人等;当地的市民,公共设施最主要的使用者;外来的游客与观光者。
    每一类人群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挑战, 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地实现使用者的利益诉求,这些难题或许每个国家的“城市家具”都会碰到。由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一些被忽略的极端的可能性。如如何防止破坏者损坏设施,如何面对贪玩的小孩实现足够的安全性,以及面对外来的观光客提供便捷信息查询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家具”都在户外,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需要考虑不同的材料、工艺与结构,以实现足够的耐候性:比如长三角地区特有个黄梅季节,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中就应对此有所考虑,针对此痛点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现对于德国“城市家具”已经具备的高度系统化、标准化、产品化与审美品质而言,中国现有“城市家具”体系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正在努力地改变这一现状。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城市家具“Hi”起来。
让城市家具“Hi”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