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火星故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珠江红棉 2015-07-11

载《书城》杂志2015年7月号

火星故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江晓原

火星故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火星的名称与神话

  在西方,不管是是苏美尔还是希腊、罗马,火星都代表战神,有三个名字:Nergal,Ares,Mars,我们比较熟悉第三个,现在英语里面用的就是这个Mars代表火星,这是罗马人命名的。奇怪的是这些名称来自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古代早期这些文化之间也许是没有什么交流的,但是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火星看成战神。古代中国人虽然没有把这些行星弄成神,但是我们让它们管一些事情,或者象征一些事情,而火星在星占学上象征的,恰恰也与战争有关。这种巧合是奇怪的,实际上在天文学上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有些知识的来历有很大的遐想空间,关于火星名称和神话的来历也有这样的遐想空间。

火星运河的故事

  如果对天文学史有所了解,应该都听说过威廉·赫歇尔这个人。他最早在1784年提出了“火星运河”这个概念。

  从17世纪初伽利略开始用望远镜观天之后,天文学家就发现,我们通过望远镜往天上看,可以看出好多新的东西来,从那时以后,人们就开始不停地造望远镜。望远镜从1609年伽利略报告用它观天,到1784年这会儿已经过了170多年,望远镜已经造得很大了。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大的望远镜不停地对着天空看,人们才发现,在望远镜里,行星和恒星有区别。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见月亮,它是一个圆盘,但是所有的行星和恒星,我们用肉眼看的时候,它们都不是一个圆面,而是一个光点。但是你用望远镜再往上看的时候,行星可以让你看到一个圆面,而远处的恒星仍旧是一个光点。所以火星、金星这样的行星在望远镜里开始有圆面。

  人们用望远镜去看一个天体的时候,他们会给它们画下图来,说明我看到的那个天体上有些什么东西。从伽利略看月亮的时候开始,人们就这样做了。所以,赫歇尔也开始画那个火星圆面上的图,他说他在上面看到了像是运河的东西。

  这个提法在当时是非常让人兴奋的,因为当时对于火星上有些什么东西的想象空间比今天要大得多,这些想象空间后来被科学的发展压缩掉了——这一点我后面会讲到。当然,赫歇尔有一个结论在今天看来还是对的,即火星是太阳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当然这里“相似”也只能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来理解。

  关于“火星运河”的故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雷利。当时很多人都在用望远镜观测火星,夏帕雷利不久就宣称自己在火星上看到了运河。夏帕雷利当时用了一个意大利文canali,这个词既可以理解为“运河”,也可以理解为作为自然地貌的“河流”。等到他观测的这个东西被译到英语中时,就用了canal这个词,现在天文学史家已经搞不清楚是谁最先用的,但是这个词一用,它的意思就变了,因为这个词的意思是“人工开凿的运河”。

  有很多科学概念,在它传播时的用词是非常重要的。本来科学家应该对选择的词汇深思熟虑,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个词汇一旦被广泛使用之后会唤起什么样的联想。但是通常科学家们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花工夫,他们往往当时随口就用了一个词,我们今天很多科学上用的词汇都有类似的故事,某个词汇最初是随便用的,用的时候也没有深思熟虑,等到用了好多年,人们发现这个词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这时候问题已经形成了。

  所以从夏帕雷利的意大利文到英语的转译过程中,这个自然地貌的“河流”选项就自动被排除了,现在它就是“运河”了。等到后来大家再谈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运河”了。而当你在用“运河”这个词语的时候,就想当然认为这是人工开凿出来的了,自然界本来形成的河流不会被称为运河。比如我们不会把长江、黄河叫作运河,我们只会把大运河叫作运河,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当然假定它是人工挖掘的。所以当时大家在谈论“火星运河”的时候,当然意味着火星上有高等智慧生物,他们搞了工程,挖了运河。

两个著名“民科”借火星修成正果

  在火星观测史上,有两个人有重要地位,这两个人在大洋两岸。

  一个是弗拉马利翁,我们知道他是法国天文学家,今天法国有一座天文台就是以弗拉马利翁的名字命名的。我们还可以在书店里买到弗拉马利翁的三卷本《大众天文学》,这部书让他名垂青史。

  弗拉马利翁是什么人呢?他本来不是职业天文学家,而是一个民间科学爱好者。这个人家里很有钱,当时造望远镜的热潮已经持续了两个世纪,有钱的人就在家里造一个天文台,弗拉马利翁也是有钱人,他也在家里造了一个天文台,他自任台长。1882年他开始在这个台上观天。

  弗拉马利翁极有活力,社会活动能力很强,不久就创建了法国天文学会,他自任会长。一个学会就要有自己的出版物,接下来他就创办了天文杂志,当然他又自任主编。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出钱搞的,那个时候就是这样,这就是我说的科学的纯真年代。他没有用纳税人的钱,没有用国家的钱。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土豪,钱多烧的,但是烧在这样的用途上,总还不错吧?

  弗拉马利翁最大的兴致是观测火星,他说他在火星上看到了60多条运河,20多条双运河。什么是双运河呢?就是两条并行的河流,当时这个双运河的概念更增添了它是人工开凿的色彩。你想自然界怎么可能形成两条并行的河流呢?

  弗拉马利翁写了《火星和它适宜居住的环境》,这本书很畅销,当时凡是谈论这种话题的书,都容易畅销。那个时代是19世纪末期,当时公众对科学的兴趣非常浓烈,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情况来推测,应该比我们现在要浓烈。尽管今天科学对我们生活的介入比那个时候更多,但实际上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已经没有那时候那么浓烈了。

  弗拉马利翁观测火星是在法国。当时的另一个土豪在哪里出现呢?在北美。美国当时出现了很多的产业大亨,他们非常有钱,美国人的钱已经让欧洲贵族们心里很不舒服了,因为他们觉得那是没文化的土包子钱多烧得慌。果然在北美也有一个烧钱准备搞天文观测的人,他叫洛韦尔。

  洛韦尔家族非常有钱。因为当时美国刚刚爆发,很多土豪什么东西都要学着欧洲,要跟着欧洲的潮流。所以这个洛韦尔一看弗拉马利翁这么搞,就想我也可以这么搞啊。于是他就在亚利桑那州旗杆镇,也建了一个私人天文台,去买最贵的望远镜装备起来。他也自任台长。然后天天晚上自己亲自爬在望远镜那儿观测,他一下子就超过了弗拉马利翁,他宣称他看到了500多条运河,这个数量比弗拉马利翁多好多倍。洛韦尔也开始写畅销书,做法和弗拉马利翁一样。他一共写了三本畅销书,其中最畅销的是《火星》,后来又写了《作为生命居所的火星》,跟弗拉马利翁那本书差不多,名字也接近。

  弗拉马利翁和洛韦尔这么做的时候,正统的天文学界在干嘛呢?正统的天文学家对弗拉马利翁和洛韦尔都是看不上的,觉得这就属于“民科”,民间科学爱好者,业余的,自己在那里瞎搞。不就是有钱嘛,拿着钱在那里乱烧。但是这两个人搞天文台确实又是照着天文台的规矩搞的,他们的天文台照样出版他们的观测资料,这个观测资料还跟世界各地的天文台交换。比如这是我们观测到的火星,今天最新的运河我们也画出来是哪一条,完全是按照天文的规范在那里做。你们看不上就看不上,我们干我们的。

  最后很奇怪,今天你去看天文学史,包括那些最正统的天文学史,都不得不承认弗拉马利翁和洛韦尔,给他们留下一笔,给了他们应有的地位。这两人当时虽然狂热,但确实做了大量观测。

  洛韦尔后来还有一件事情,让他也有了一点名堂。就是太阳系的那些行星,除了古人早就知道的五大行星,后来的那几颗,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是通过推测而去观测到的,就是说不是偶然看到的,是根据天体力学推测出来,根据摄动,推测在这颗星外面还有一颗星,然后有目的有方向进行搜寻。洛韦尔也加入了这种推测——业余天文学家还真的懂天文学,他自学的,他也预言了冥王星的存在,后证明这个预言是对的。所以正统天文学家也承认他在那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今天天文学史给了这两个人应有的地位,他们就算是修成正果了。当然他们两个人都是无所谓的,你们看不看得上我们都无所谓,反正我们的书很畅销。而天文学家又写不出像他们那么畅销的书来,弗拉马利翁的书一直畅销到今天,他的《大众天文学》在世界上被译成好多语言,我们中文版也有,大家都公认为经典著作。在这些事情上,狂热的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能量明显地超过了正统天文学家。

和火星文明通讯

  经过这两个人的观测,特别是那数百条“火星运河”,按照我们地球人的知识,那一定是高等智慧生物为了灌溉、运输而开凿的,所以火星上有高等智慧生物的想法已经变得深入人心。这时另外一些科学家又介入进来了,以至于在19世纪末,科学研究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和火星上的高等智慧生物通讯,试图和他们建立联系。

  这里我们可以提到科学史上的四位名人:高斯、马可尼、高尔顿、特斯拉。学过数理科学的都知道,高斯在这四个人里名头最大,他的名字出现在很多物理和数学公式里,比如“高斯公式”、“高斯定理”等等。马可尼是发明无线电的人。高尔顿,名声不大好,他有个“优生论”,不过通常大家知道他是达尔文的亲戚。特斯拉,我们现在有一个物理量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也是一个电磁方面有贡献的人。

  当时这四个人热衷于用他们发明的手段去和火星上的高级智慧通讯。设想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搞无线电,当时马可尼、特斯拉都在无线电方面有贡献有发明,他们向公众宣称已经发明了仪器可以和火星上的高等生命通讯。高斯首先是一个数学家,他的想法跟物理学家不一样,他主张用巨型镜面在地球上排列成特定的几何形状,巨型的镜面反射太阳光,那就会变成一个极亮的大三角。这样就能够让月球上、火星上的智慧生物发现,这样一个特定的几何形状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人工的,他们就能知道我们这里是有高等智慧生物的。高斯这个方案最初是为了和月亮上的智慧生物沟通,当时人们相信月亮上是有居民的,后来又有人把他的方案用到火星上。

  这些想法我们现在看来都是天方夜谭,当时他们都是著名科学家,他们这些方案都是发表在当时严肃的科学刊物上的,不是当小说写着玩玩的。很多名气非常大的刊物,比如《自然》杂志(Nature)、皇家学会《哲学通汇》等,尽管我们现在一说起来都把它们捧在神坛上,认为都是很高级的科学刊物,其实大部分人并不会去看它们,你真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当年它们登过许多荒谬的东西,还有各种好玩的东西。当时刊登是因为他们都在认真考虑这些事情。

  和外星高等生物通讯,也不止针对火星,在当时欧洲科学家心目中,月亮、火星、太阳上面都可能是有高等生物的。这种讨论一直到18世纪末还很热,但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去看科学史或天文学史著作,这些讨论就没影了呢?这是因为,后人写科学史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传统:只写科学史上成功的事情。

  其实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肯定走过弯路,比如说你到这里来听演讲,你走对路的话肯定很快就到了,但是你中间可能迷过路,你可能饶了三个小时才到这儿来,你告诉别人到新华中心的路怎么走的时候,你当然不说那三个小时绕的路,你肯定说的是那条正确的路。讲科学的历史,人们通常也是这样,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那些弯路都会被略掉,所以通常你去看科学的历史,就是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的历史。其实在同时,比这些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做了无用之功、搞了骗局、弄出笑话等等的历史。

科学发展终止了火星狂想曲

  到了20世纪初,有两件事让火星故事的热度骤然下降。第一是望远镜越造越大,终于大到能把那些“火星运河”看清楚了——知道这是自然地貌;第二是有了光谱分析的手段。比方说我们看到金星上有大气,那怎么知道大气的成分是什么呢?我们不需要把人弄到那个行星上,取样本回来,所有的远处天体的大气里面是什么成分,我们都可以用光谱分析来获知。所以我们就知道火星上面残存的那点大气,人也是不能呼吸的,人到了那地方肯定会死掉。

  这两个技术发达到这个程度时,人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原来火星表面没有水,是一个干旱的环境,当然看不到什么运河了;它几乎没有大气,人或类似于人的高等生物都是不可能在那里生存的。光谱分析造成的最大打击,是对于太阳上有智慧生物的想法,因为光谱分析让我们知道太阳表面的温度是多么高,在那个温度下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在,于是大家都知道太阳上不可能有生物。那么月亮上呢?那个时候就知道得更清楚了,月亮上根本就没有大气。

  我们所能想象的生物形式,当然只能以我们地球上的作为例子,如果有生命,就必须有阳光、空气和水,这三个必要条件只要缺一个,生命就无法存在。所以到了20世纪,火星文明的科学故事一下子就结束了,包括月亮上和太阳上的文明,这些都结束了。这个时候就如我前面说的,想象空间被科学发展压缩了。科学发展到了20世纪,人们就很难想象火星上会有伟大文明了。从那个时候开始,火星从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很快变成了文学想象的对象。关于火星的文学想象我将放在后面来讲。

当代的火星探测

  我们想要了解太阳系中那几个邻居,我们对火星的探测兴趣远远大于金星,尽管金星也很适合探测,它比火星还要明亮,但因为金星表面有一层非常浓厚的大气,那层大气实在是太厚了,把整个星球包在里头,根本看不见它里面什么东西。所以,天文学家对着金星大气,直到现在也无能为力,因此对金星的探测远远不如火星。

  对月球的探测,一是因为它近,但是月球太小,而且它没有任何大气,所以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后来美苏争霸,又开始有其他想法了,比如在月球上建一个军事基地的话,那就在地球外层空间占据上风了。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我们的决策人士应该也想过这方面的问题。联合国曾通过一个决议,宣布月球是全世界共同的领土。据说美国人曾经想宣布月球是他们的领土,但这个事情在联合国没有能通过。因为是他最先到那里去,按照以前西方列强搞殖民地的做法,到了一个地方,就宣布这里现在是某某王国的领土了。以前殖民者就是这么干的,美国人想在月球上也这么干一把。现在月球不是谁家可以独占的,大家都可以上去。当然受到目前科学能力的限制,难度很大。

  现代对火星,从观察发展到探测,主要是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让它飞到火星上去。这个事情从1960年开始,主要是由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搞的。虽然还有欧洲、日本和印度,这三家其实都只搞过一次,其他39次都是美苏两家搞的。42次里25次是明确宣布失败的,头5次都是苏联搞的,这5次都失败了,第六次是美国搞的也失败了,接着美国搞了第七次才成功了。

  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呢?发射一个探测器让它飞到火星上空,然后让它着陆,之后还能发回信号来,那就算成功了。不过这些探测器能获得的信息很有限。这些探测器里最成功的是美国的“海盗号1”和“海盗号2”,它们先后都在火星成功着陆了。还有类似于月球车一样的东西,让它着陆之后还能在火星表面运动,不断向地球发回一些信号。有时候并不把发射器着陆在火星上,而是让它绕着火星转转,拍拍照。火星上拍照和金星不同,火星上大气十分稀薄,不妨碍拍照。

商业骗局“火星移民计划”

  接着就要讲“火星移民计划”了——最初筹划这个讲座就是因此事而起的。

  前不久“火星移民计划”在我们媒体上炒热过,连央视也不止一次报道过。这个计划再度引起了人们对火星的兴趣,但计划本身却是完全不靠谱的,我们下面花一点时间来分析这个计划。

  简单来说是这样一个计划:一家荷兰的私人公司,向全世界宣布要搞火星移民。公司有一系列的时间表,哪一年干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2023年,要把四名志愿者送往火星。这四名志愿者去了火星就不回来了,他们要住在火星,所以说是移民。还计划又过若干年要让那些移民达到20人。

  第一轮宣传之后不久,就有媒体对它怀疑了:这样一个私人公司能搞成这事吗?到了2015年,这个公司推出第二波宣传攻势,调门更高了,开始讨论“未来火星自治社会”,想象移民到那里去了之后,要建立新政府,就要有个新社会了。这个计划向全世界征集宇航员,谁都可以报名,中国据说有一万多人报名,全世界有20多万人报名。报名是要交报名费的,报名费也不很贵,一般人也支付得起,当然报名费不会退还。

  前不久有媒体曝出,这家公司总部在一个出租屋里,人们就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骗局?这不是皮包公司吗?结果公司也承认了,说我们是租了那个房间办公,这听着就更像是个骗局了。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骗局,我们是可以判断的。

  在做这个判断之前,我们不妨了解一点火星的参数。最重要的有:

  火星和我们地球的距离:大概在5500万公里到4亿多公里之间变化。

  火星年:和地球一样,一年绕太阳转一圈,它绕太阳转一圈差不多等于地球两年。

  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说明它比地球小很多。

  火星表面重力:是地球表面重力的40%——这一条非常重要,我们判断火星是否能移民就必须考虑这一条。

  那么这个火星移民计划是不是可行呢?

  首先,那几个人到火星上是不回来的,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在火星上住下来。现在火星上的大气本身非常稀薄,成分也不人可以呼吸的,那就必须要生活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呼吸那里面的空气。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做过实验,制造过一个系统,里面有土壤、空气等等,把它密封起来,然后让人在里面生活,希望它自己能够循环,但是这个实验到现在为止都是失败的。这种人工制造出来的小型封闭系统,时间稍微长一点(比如几年),就立刻恶化崩溃了,至今没有成功。那个荷兰公司说他们要在2023年把人送上火星,你算算,离开现在只剩8年了,这样的生命支持系统在地球上已经实验了几十年都没成功,还剩8年能不能成功?大部分人认为是没有希望的。

  其次是航天器的运载能力问题。就算上面的系统成功了,这个系统必然是非常庞大的,是把这个系统造好了运到火星上去呢?还是把材料运到火星上去装配?无论哪种方案,以人类现有的航天能力,都是远远做不到的。前面我们说到从1960年起苏美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那些探测器是非常小的东西。在飞往火星的路上,航天器的大部分体积和重量都损耗在燃料上,只能把很小的一个东西送到那里去。在可见的将来,要把上面讲到的这种生命支持系统送上火星,是不可能的。把器材送过去装配,或者装配好了送过去都是不可能的,现有的航天运载能力离这个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不妨对比一下美国新的火星探测计划,这是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最近公布的,要在2035年左右把人送上火星。假定这个计划可行,也要比荷兰公司的计划晚12年。美国人的计划只是把人送到火星去,还要回来的,就像他们派宇航员到月球上去登陆,登陆一下就回来,不需要上面讲的那种生命支统。而NASA这样的机构,虽然这些年经常面临经费削减问题,但是它所拥有的资源,跟荷兰的私人公司比那是可想而知的,NASA的资源不知道比那个荷兰公司雄厚多少。

  虽然历史上像弗拉马利翁、洛韦尔的天文台都是私人的,有钱就能搞,但是航天毕竟和搞个望远镜看看不一样,航天需要的钱远远超过私人天文台许多个量级。而且这个荷兰公司又不是什么世界首富之类的人在支持它,它其实是没钱的,它还要拿它的报名费来运营。这20万人的报名费能干什么用,能够弄一个航天飞船到火星上吗?这根本不可能。我那会儿就开玩笑说,它那点钱就支付房租也许差不多。

致命的火星大气问题

  最致命的问题是火星大气,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火星移民计划都无从谈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稍微说得多一点。

  按照现有的科学理论,行星大气是可以制造的,行星大气成分也是可以改变的。这两条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不过在技术上当然还从来没有人实践过。比如科学家早就设想过如何改造金星的大气,让它适合人的呼吸,这种想法是有的。

  但是火星上的致命问题是,火星现在只有非常稀薄的一点点大气,它的大气只有地球大气密度的0.8%,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为什么它的大气如此稀薄?就是因为火星的重力太小了——刚才我们说到它的重力是地球表面重力的40%。要知道,一个行星要有足够大的表面重力,才能把空气分子吸住,保留它的大气。我们地球刚好是有这个重力的,大气是浓厚的。月球上为什么一点大气都没有?就是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我们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所以它任何空气都吸不住。火星上的重力太小,吸不住空气,所以即使可以制造出一个火星大气来,也保存不住,不久它也会散逸到太空中去。

  以人类现有的科学能力,改变一颗行星的重力是不可能的。

  火星移民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密封的罐子里,现在去火星移民计划的网站上看,宣传主页上就是一个一个大罐子,是打算给早期移民刚去的时候住的。但你要去征服这颗行星,你就要跑出去,而跑出去你就没法活。尽管还可以想象宇宙中有别的生命,那种生命不要空气不要水,它也可以是某种生命,但这肯定不是我们人类。

  2023年离现在太近了,8年很快就会过去,如果大家8年后还记得此事的话,大家会同意我现在的判断是对的。我很有把握,8年后这个事情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开始就对媒体说这个事情是不靠谱的。

媒体在“火星移民计划”上的表现

  这个火星移民计划和媒体之间有一些明显的互动,值得我们谈谈。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国内媒体的表现,总体说来是令人失望的。在第一波报道中,我们的媒体普遍正面报道了这个计划。你们如果现在去查的话,在第一波报道里几乎查不到任何质疑的意见。

  我那个时候就对媒体发表了质疑的意见,结果报纸把我的话缩到很小,在报道了整整两个版面之后,在最后一版最右下方的一个角落里,留了两句话,说江晓原表示这个事情是可疑的。

  当时他们采取什么方式来报道呢?第一是跑到那个公司的官网上去,把它的宣传材料翻译过来,自己的官网当然是正面宣传它自己的。第二,不是有一万多个中国人报了名吗?他们就去采访那些报了名的人,那些报名的人就说自己有航天梦想,他们展开幻想,想象我们作为第一批从地球派到火星的移民,将来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家园等等。这样一讲,听得人很兴奋,热血沸腾。

  连央视都不止一次播报过这个计划,这实际上是在替这个公司做商业宣传。本来这个公司就有点像空手套白狼一样,什么钱也没有,它想靠在国际上宣传来筹钱。我们的媒体在两个层面上误导了观众:

  一是科学层面,因为这样正面报道这个移民计划,就让公众误以为移民火星在科学上是有可能的。第二,媒体是有义务的,我们要求媒体给公众以正确的信息,正面引导公众,不是让你去给一个商业骗局做宣传。何况你不是拿了钱去帮他们宣传,你是免费帮他们宣传。拿了钱帮别人宣传当然也不好,甚至在道德上更不好,但是免费帮他们宣传不是显得很傻吗?那是一个骗局,你免费去帮那个骗局张罗,连那个骗子都会暗暗笑话你。这实际上是给我们中国媒体丢了脸。

  如果你不想在这两个层面上误导观众,首先,你在第一阶段为什么不去采访我们航天界的专家呢?你干嘛老是去采访那些报名的年轻人?那些年轻人对科学不太懂,只是出于好奇或好玩才报名的。到了第二阶段,有的媒体才想起来去采访欧阳自远院士了,欧阳院士当然告诉他们这个是不靠谱的。其实你早就应该采访他们了。

  当时这些媒体是一头热的——只知道热爱科学,他们一听往火星上移民,这个事情太科学了,又是航天,又是寻找第二个人类家园,从一开始他心里就打定主意了,主题先行了:这个事情好,我要给它宣传。

  后来我在《文汇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分析这个事情,我们的媒体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脑子里的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就是无限崇拜科学的,一听到有人在搞一个科学项目,要往火星移民,他想当然就认为这个项目是美好的事情,他就不会去想这个项目是不是有问题。比方说宇航员的身体要求是多么高,你到全世界去海选宇航员,那不是胡扯吗?你又让大家交报名费,那不是敛财吗?像这种事情,你如果脑子里有一根弦,你一看就会怀疑的。再说你还有科学常识嘛,知道它那个事情是不靠谱的。

  等到后来国外一些媒体也开始质疑这个计划了,说这个计划是不靠谱的,我们国内一些媒体还不肯改正前面的错误。我们当然也不会要求他登一个道歉启事说我们前一阵子的报道不正确,但你至少现在把正确的信息报道了也行。但是我们有些媒体是这样的,前一阵子义务宣传很起劲,后来知道有问题了,就都不响了,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还有的媒体为自己辩护,说不应嘲笑人们的航天梦想,好像这么一辩护,那个错误就没了。对啊!航天梦想是不应嘲笑,我也不主张嘲笑,但是媒体是有责任的嘛,你对公众负有责任,公众现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受媒体影响的,你知道你能够影响公众,你在这种问题上就应该持慎重态度。

  对这个所谓的火星移民计划,我前不久写过一篇专栏文章,我认为我们用不着整天去讨伐它,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商业骗局,看它能不能玩下去,看它能玩到什么程度,最后到了2023年,这种骗局最大的可能是不了了之。最后那些钱,像我开玩笑说的,被他付房租付掉了一部分,还有一些宣传费用什么的,然后不了了之,那也不会有多大的危害。现在看来它也不至于给社会造成多大危害,它基本上就属于西方那种层出不穷的骗局。荷兰这个地方,作为最早在商业上成功老牌列强,现在当然过气了,但我们想想当年郁金香之类的故事,那个地方弄骗局的传统其实很悠久的。

幻想中的火星文明

  最后,我们来回顾幻想中的火星文明。自从科学发展压缩了火星的想象空间,大家都知道眼下火星是不可能有高等智慧生物了,但它变成了幻想对象,倒是如火如荼了。在这个幻想的途径上,产生了大量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作品。

  关于火星文明的科幻小说,最有名的就是英国威尔斯的《星际战争》,注意它的年份是1898年,那时火星的想象空间还没有被压缩掉,大家还相信火星上可能有智慧生物。威尔斯的《星际战争》就是我们熟知的“火星人大战地球”,电影也至少拍过两次。最后一次是汤姆·克鲁斯演的。小说里想象的,是火星上的高等智慧生物来侵略地球,不过最后虽然在科技上把地球人打得落花流水,却因为受不了地球上的病毒,被地球上的病毒感染后失去了战斗力,这才失败。这个属于比较简单的想象,想象外星生物侵略地球,这种类似的故事有很多。

  科学家们不是说火星这会儿表面水也没有了,大气也几乎没有,那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火星曾经有过非常发达的文明,下面这个电影《火星任务》(Missionto Mars),代表着一种对火星文明的更高级的想象,这种想象到现在还有生命力。想象的故事是这样的:

  火星人在几亿年前就发展出了强大的星际航行能力,已经找到了新的家园,他们知道火星这个星球已经不能用了,就在几亿年前迁走了。迁到了太阳系外的某个行星上去。临行他们在邻居地球上播撒了一些生命的种子,然后留下一个火星人留守在火星上,给她的任务是在火星上等待,一直要等到地球上的生命逐渐进化,进化到有一天地球上的宇宙飞船飞到火星上来的时候,她的任务才算完成,她就可以回去了。这个火星人在火星上留守了几亿年。你想想看,几亿年一个人留守在那里,多痛苦啊!所以当她一看见地球上的宇航员时,眼泪就流下来了!火星人终于看到了,他们播种的那个生命,经过了几亿年的进化之后,终于进化到可以弄一艘飞船飞上来的地步。

  这样的想象空间一旦被打开的话,就是无穷大的,你甚至可以想象上帝就是一个火星人等等。

  在电影《火星任务》里面,还利用了一个很重要的传说——“火星人脸”。电影中火星人就是从一个巨大的、像人脸一样的建筑中出来的。好多年前就有一张照片流传着:在火星上有一张人的脸。网上这张照片也很流行,并且有一种说法,说这个照片是NASA流传出来的,说是NASA派的探测器在那里拍摄的,当然NASA是否认的,说这完全是“光与影的幻觉”而已。但网上经常有这样的东西,民间总是想象说,NASA这种机构经常干不可告人的事情,经常有政府让它搞的那些秘密计划,他们偷偷在火星上探测神秘的文明遗迹等等。关于“人脸”的传说在很多有关火星的书上都会提到,看看那张照片,确实像人的脸,但这也完全可能是自然地貌形成的巧合。

  关于火星的幻想作品中还有改造火星大气的,比如电影《红色行星》(RedPlanet),故事里科学家改造了火星大气,使得人能呼吸了。当然这个作品回避了火星大气的致命问题,即火星重力保不住它的大气。但是我们知道在幻想电影里,大气这个问题经常是被忽略的。那些星球上就算有大气,也是不能呼吸的,因为成分不对,如果大气成分和我们地球上的不一样,对地球人来说就是毒气,一呼吸就会死掉的。但拍电影不能一直让宇航员带个头盔,那我们连俊男美女的脸都认不出来了。科幻作品主要也不是给你上科学常识课,所以作品里有很多地方可以突破或忽略那些常识,为的是强调它的主题。

那颗行星上到底发生过什么呢?

  最后,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即使我们同意科学家现在说的都对,那我们对火星的想象空间也没有被压缩到零。这个想象空间还是有的,因为我们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比如,现在还有没有人类踏上过那个行星。那个行星有几十亿年的历史,在这几十个亿年中,那颗行星上发生过什么事,确实很难说。那颗行星上曾经有过某种高等文明的可能性,也不是能够绝对排除的。

  比方说,那上面奇怪的生物只需要呼吸非常少一点的空气就够了,以至于它那个只有地球大气0.8%密度的空气已经够了,可不可能呢?甚至在那里的生命形态是不需要空气的,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现在它表面没有水,不代表以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表面上的水。现在又有一些证据说,它可能在地下是有水的,我们知道一颗行星的地质变化在几十亿年里那也是非常可观的,也不排除它表面上曾经是有过海洋的,谁知道呢?也许,现在在它的下面有水,下面有水本身也有很多的想象空间。那我们按照地球上的生命要素,水也有了,也许在那个密闭的地下空间里连空气都有呢?

  这些事情都是很难说的。关于火星的故事,我为什么说“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因为这个故事确实还没有结束,随着科学的发展,如果有一天,人类到火星上面去了,有了更多的发现,这个故事也可能完全重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