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 | 还在吸烟?小心你的心脏受不了!

 渐近故乡时 2015-07-12


作者:范伟伟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虽然吸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但烟草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我国是烟草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香烟犹如鸦片一样,正在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财富,并将深深影响下一代。


  在日常活动中,有人“敬烟”时,人们常回答:谢谢。但吸烟每年夺去500万人的生命,相当于结核、艾滋病和疟疾的总和。预计在203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800万/年。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本世纪将会有10亿人死于吸烟。根据国外相关资料,由吸烟引起死亡的前三位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和肺癌,而国内则为COPD、肺癌和冠心病。吸烟对健康的损害大多要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方能显现。所以,对于近年来增加的新吸烟者,目前吸烟造成的危害才刚刚开始。但吸烟是当今世界最可预防的死亡原因之一,戒烟可使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36%。


  吸烟与冠心病


  吸烟对冠心病的重要性仅次于高龄。50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证实,每天吸烟20支以上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2——3倍。在美国,吸烟相关的死亡中有35%——40%为缺血性心脏病所致,另有8%来自于被动吸烟。而且,如前所述,吸烟同时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可预防的一个。


  我国的研究数据提示,吸烟是急性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5倍。我国35~59岁人群中31.9%的缺血性心血管病与吸烟有关。吸烟增加冠心病风险的机制可能包括多个方面,包括:


  1、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一些研究显示,吸烟可使一氧化氮生物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


  2、促进血栓形成:吸烟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另外吸烟患者组织因子活性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而组织因子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增加炎症反应:部分吸烟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和其他炎症指标升高;


  4、增加氧化修饰:吸烟可促进体内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促使粥样斑块进展。


  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


  如今多数人已知吸烟与肺癌的密切关系,但却对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关注不够。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和支架植入的患者仍不能彻底戒烟。前瞻性追踪尸检研究和回顾性吸烟调查尸检研究表明: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吸烟能促进动脉壁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使之加剧。有人研究了吸烟与心肌内小动脉损伤的关系,发现其动脉壁病变、纤维化增厚、粥样化、钙化、玻璃样增厚与吸烟密切相关。


  美国医师达贝尔的研究结果认为,烟草中的烟碱是造成危害的祸根。烟碱进入人体血液后,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氧耗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加。此外,吸烟是产生的一氧化碳,先于氧在血红蛋白分子上结合,从而可使红细胞携带和传递氧的能力降低20%左右。


  由于上述种种不良影响,使年龄在30~49岁之间的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出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吸烟又可导致剧烈的肢体疼痛,即所谓的“间歇性跛行症”(脉管炎),这是因肢体缺血的结果。同样的病变如果发生在脑部血管,将会引起卒中和半身不遂。


  被动吸烟和心血管疾病


  被动吸烟同样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国的研究提示,被动吸烟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RR 1.37,95%CI 1.06——1.78),对儿童而言亦是如此(RR 1.26,95%CI 0.94~1.69)。另一项来自香港的研究也发现,被动吸烟的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至1.6倍,被动吸烟时间越长,患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要重在预防。戒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要全民动员,医师要充当戒烟的生力军。尤其在我国,未来数十年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仍将呈上升趋势,将为患者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戒烟开始越早,心血管疾病收益越明显。远离烟草,健康使生活更美好。


关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每天获取心血管领域最新、最权威、最实用资讯,还有每周两堂高质专家讲座,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