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借矛盾刻画形象

 江山携手 2015-07-12

【范文】

载不动父爱如山

 

高三上学期,我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尽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可考出去,父亲怎么办?弟妹们怎么办?最后,这如山的沉重,使我选择了放弃。

在外地打工的日子只要能挣钱的活儿我都干,往往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哪知,就在我挣钱正欢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彻底粉碎了我的梦想。因为治病挣来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我的病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闻讯赶来的父亲与叔父们商议,租一辆出租车,将我接回去继续治疗。可是,这么多人共乘一辆车,显然坐不下。

父亲围着出租车转了好几圈,最后指着车尾厢对司机说:“师傅,我就躺这儿吧。”

德州的冬天很干冷,即便坐在车厢里,也能感觉到外面的冰寒。为了保证父亲的呼吸,司机将车尾向上掀开一条缝。

黎明时分,天色如墨。在一个出站口,警灯闪烁一片。一辆辆车被次第拦下,检查、问证、放行。轮到我们时,警察查看车上每一个人的证件。最后,让司机打开尾厢。在警察惊悚的注视下,司机颤抖地打开车尾厢盖。只见父亲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仿佛睡着了一般。一个警察用戴着白色手套的手,摸了摸父亲。父亲呻吟了一声,警察吓得跳了起来,旋即大怒:“怎么能这样载人呢?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警察要罚款。这时父亲清醒了过来,他想从车尾厢出来却又不能,只好由叔父们将他一点一点拖出来。他凝望着我,嘴唇哆嗦,第一句话就是:“求求你们放行吧!只要救活我儿子,我死不死无关要紧。这事与司机没有干系,我给你们跪下啦!求求你们这些好人了!”说着“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一阵刺痛袭击了我,我大叫一声:“爸——”人僵在原地,灵魂早已走远……

天色渐明,许多人背过脸去抹泪,女人们感动得哭泣起来。

“闪道!出发!”一名警官高亢地命令,他亲自驾驶一辆警车,载上我的父亲,“嗖”的一声,风驰电掣地将一切抛远……

几个月后,我病情好转。父亲扛着他的那一套家什走进了大山深处。第二年,我考上了一所大学。走时,听到父亲在山中开山炮仗一声一声直插云霄。群山,淹没在我的泪水里。

(选自《满分阅读(初中版)》2007年第12期,稍有改动)

【引路】

记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与人物形象刻画的是否成功有很大关系。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作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呢?我们说,巧借矛盾刻画人物形象是一个简单易学也十分有效的好技法。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矛盾可以尽显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彩,且越是激烈的矛盾,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变化就越大,而内心的变化又会“促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如神态、语言、动作等)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在这样的变化中,人物的形象就会得以完美刻画。

《载不动父爱如山》这篇美文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时候,作者就将人物放在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之中。如文中的“父亲”在欲将“我”接回去继续治疗而租了一辆出租车后就遇到了“这么多人共乘一辆车,显然坐不下”的矛盾,这个矛盾使得“父亲”不得不向“司机”说出“师傅,我就躺这儿(车尾厢)吧”的请求的言语,而他真的也就做出了躺在车尾厢的行动。这一“言”一“行”,即为我们将一位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我”尽快回去继续治疗的爱子的“父亲”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又如在“出站口”,作者又特别让“父亲”遭遇查车而他被发现藏在车尾箱,“警察”“吓得跳了起来,旋即大怒”,进而“要罚款”的尖锐矛盾,这一尖锐矛盾强烈地“刺激”了“父亲”的神经,让他“嘴唇哆嗦”并说出了求求“警察”放行救救“儿子”,自己“死不死无关要紧”,“这事与司机没有干系,我给你们跪下啦”等催人泪下的言语和做出了“双膝跪地”感天动地的动作。这样,在我们读者的心里就能很容易地树立起一个爱子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父亲”的伟大形象。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一个个矛盾,要想让“父亲”爱子感人形象得以成功刻画,确实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总之,要想让我们记叙类作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要学会巧借矛盾刻画人物形象这个简单易学也十分有效的好技法。愿同学们都能从《载不动父爱如山》这篇美文成功刻画“父亲”感人形象的经验中获得启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