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让生命充满活力

 jumm2015 2015-07-12

1、自由和纪律

纪律是必要的,在人通往知识的道路上,纪律使人清晰、有条理,因此纪律可以帮助人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但是,过分强调纪律却会让人思维僵化进而失去自由。在教育实践中,自由和纪律之间的结合点是,自由是思维的自由,而纪律必须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而不是强加的“控制”,这样,纪律和自由就能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智慧。

总而言之,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结合了自由和纪律,这是教育的科学性所在。

2、教育,让生命充满活力。

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充满活力,这里的“活力”是指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进而唤醒其内在的生命活力。换言之,生命活力的内核应当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活跃的思维活动。

不同阶段激发思维活性的途径是不同的,可以通过甲骨文中的四个字来做个比方,看看能否提炼出不同阶段的思维锻炼的重点:

(1)学前与小学低年级。甲骨文中的“比”字是两个“人”字,可见,人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的。在实践中,学前教育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对儿童进行比较思维的训练,应当是一切理解和颖慧的基础功课;

(2)小学阶段。甲骨文中的“从”字也是两个“人”字,表明,儿童具有模仿、跟从之天性,因此小学阶段的思维训练主要应采用“榜样模式”或者“示范模式”;

(3)初中阶段。甲骨文中的“北”字也是两个“人”字,从“北”字中可以领会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具有逆反天性的,因为他们需要通过逆反确认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个阶段思维活力的价值取向是,在反证和反思中获得自我的觉醒,另外,这个阶段,还需要侧重培养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能力。

(4)高中阶段。甲骨文中的“化”字也是两个“人”字,从字源上看,这个“化”字是文化的意思,即: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思维特征是悟化、消化,通过深刻的感悟与理性的整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同时使思维活动充满活跃性,还能保持足够的逻辑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