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王文光、李丽双:从华夏族到汉族——一个多源合流的历史过程

 無情360 2015-07-12
【五一札记】
本文主题:汉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源合流的民族融合史。
作者指出:历史传说表明华夏族的远古先民,实际上也融合了包括羌、夷、三苗、黎等人们共同体,因而,史书中才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载。可见,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中也透露出了许多华夏族多源合流的信息。华夏族从一开始时就是一个多源合流融合成的民族,而且这一基本势态在后来的汉民族发展史上也是以多源合流的融合史作为汉民族发展的主旋律。
汉族是由华夏族直接发展而来的,由于汉王朝的建立,华夏族在融合、吸收周边民族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产生固定的族称,被称为“汉人”。因此,汉族从一开始也就是多源合流民族。儒家的“尊王攘夷”学说发展为大一统的思想,于是,大一统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统一、民族发展的历史主流的前进,也成了维系汉族发展的一个思想纽带。
作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史家所谓的“五胡乱中华”,实际上是进人中原腹地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与汉族融合与被汉族吸收的历史过程。整个中国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快速发展阶段。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大规模地向汉族地区迁徙流动,唐代从北方南下的民族融人汉族较多者是突厥,到隋唐时期,进人中原的少数民族中绝大部分人的民族意识消失。从历史发展的深层次看,北方游牧民族融入汉族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所产生的一种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之下,内迁的各少数民族开始逐渐放弃原有的生产方式,以汉族文化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终与汉族融为一体,形成了多源合流的民族融合现象。
元朝和清朝,汉族是被统治民族,但由于其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汉族仍然是在数量上占多数的民族,居住在相对于边疆而言的内陆。许多进入内陆的少数民族,因种种原因进入汉族聚居区与汉族杂处,为了适应环境,便吸收汉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步人了汉化的行程。
作者指出:汉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南北方向性差异。在整个汉族多源合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数量多、规模大、时间长,持续了近两千年,而南方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数量比北方少数民族少,所以汉族多源合流的融合史具有南北方向性差异。
王文光、李丽双:从华夏族到汉族——一个多源合流的历史过程
推荐:王文光、李丽双:从华夏族到汉族——一个多源合流的历史过程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