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初探

 花好月媛66 2015-07-13
思想品德是使学生认识正确道德观点,形成坚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门青少年灵魂的必修课。在思品课实施“活动化”教学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悟道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达到思品课“知、情、意、行”的统一的目的。下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一、以趣促动,创设思品课活动情境
思品课要求学生认知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师若不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往往就会上成使学生昏昏欲睡的政治说理课。因此,思品课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将语言、形象、感情融为一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或情感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
1、课前激趣
教师在课始应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采用“歌曲、谜语、游戏、小表演等”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兴奋点,燃起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
2、课中引趣
实际教学中有些抽象的道德观念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1)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榜样人物的典型故事或生动有趣的童话,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会使学生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 游戏活动是一项适应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生动、活泼、趣味的活动。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理变得具体化。如在讲《团结合作》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安排“拨河比赛、绑腿竞走活动、两人背夹气球”的游戏,两个学生、四个学生为一组,全班为分成两组为他们加油。竞赛后,大家共同分析胜负原因。大家从游戏中真切感受到只有团结合作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团结合作的人越多,做事的效率就越高。这样的活动仅生动有趣,也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机会。
(3) 模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儿童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乐于看,而且乐于表演。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特点。辅以表演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表演文中所描绘的形象,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体验。
如教学《待人有礼貌》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人“礼貌用语、礼貌动作之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有表演礼貌待客的、有请求别人帮助的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又如四年级的《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找东西,或单腿走路,来感觉残疾人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从而真正领悟应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总之,学生在课上兴趣盎然,亲自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变呆板为活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理,并能转化为支配行动的不竭动力。
二、动中悟理,在课堂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
1、进行辨析、讨论活动,深化道德认识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一旦文中的道德观点被学生理解,便成为学生行为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辨析、讨论活动,增强教学的说服。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分析问题是片面的、肤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理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
2、进行操作、实践活动,指导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最终目的。小学生在实践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产生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不一样的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如教学《尊重普通劳动者》一课,学习了掏粪工人时传祥的事迹后,组织学生与环卫工作一起扫街、拾白色垃圾,感受劳动成果乐趣,从而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平凡高尚。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可当堂让学生进行钉扣子、叠被子比赛等。通过开展操作、实践活动,实现“做、学、教”合一,学生“做中学”促进了儿童由“知”向“行”转化。
3、进行检查、评价活动,养成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由于小学生的意志薄弱,坚持力差,他们的品德品德常常出现反复现象。因此,教师要定期对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督促,使他们真正得到进步。如在班级开展“红花少年”评比,“班级新星”等活动,采取课堂观察、个别调查、作品展等,教师要关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运用激励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唤起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学会自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
三、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发扬民主,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生命、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和道德选择,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交朋友,努力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积极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 从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吐露真言,发表见解。
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变课堂的主宰者为组织者;变课堂的传授者为引导者;变课堂的指导者为合作者。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唱共舞,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我们提倡教师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扮好“导师”的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过程,科学地安排好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时间,把尽量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答案的,教师是不讲;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未知而可求”的学习境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课堂上的“六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允许争论;不明白允许发问;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
3、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用同座互帮、四人研讨、多人协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合作机会和竞争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4、教师善于采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初探
思想品德是使学生认识正确道德观点,形成坚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门青少年灵魂的必修课。在思品课实施“活动化”教学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悟道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达到思品课“知、情、意、行”的统一的目的。下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一、以趣促动,创设思品课活动情境
思品课要求学生认知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师若不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往往就会上成使学生昏昏欲睡的政治说理课。因此,思品课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将语言、形象、感情融为一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或情感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
1、课前激趣
教师在课始应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采用“歌曲、谜语、游戏、小表演等”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兴奋点,燃起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
2、课中引趣
实际教学中有些抽象的道德观念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1)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榜样人物的典型故事或生动有趣的童话,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会使学生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 游戏活动是一项适应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生动、活泼、趣味的活动。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理变得具体化。如在讲《团结合作》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安排“拨河比赛、绑腿竞走活动、两人背夹气球”的游戏,两个学生、四个学生为一组,全班为分成两组为他们加油。竞赛后,大家共同分析胜负原因。大家从游戏中真切感受到只有团结合作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团结合作的人越多,做事的效率就越高。这样的活动仅生动有趣,也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机会。
(3) 模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儿童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乐于看,而且乐于表演。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特点。辅以表演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表演文中所描绘的形象,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体验。
如教学《待人有礼貌》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人“礼貌用语、礼貌动作之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有表演礼貌待客的、有请求别人帮助的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又如四年级的《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找东西,或单腿走路,来感觉残疾人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从而真正领悟应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总之,学生在课上兴趣盎然,亲自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变呆板为活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理,并能转化为支配行动的不竭动力。
二、动中悟理,在课堂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
1、进行辨析、讨论活动,深化道德认识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一旦文中的道德观点被学生理解,便成为学生行为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辨析、讨论活动,增强教学的说服。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分析问题是片面的、肤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理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
2、进行操作、实践活动,指导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最终目的。小学生在实践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产生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不一样的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如教学《尊重普通劳动者》一课,学习了掏粪工人时传祥的事迹后,组织学生与环卫工作一起扫街、拾白色垃圾,感受劳动成果乐趣,从而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平凡高尚。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可当堂让学生进行钉扣子、叠被子比赛等。通过开展操作、实践活动,实现“做、学、教”合一,学生“做中学”促进了儿童由“知”向“行”转化。
3、进行检查、评价活动,养成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由于小学生的意志薄弱,坚持力差,他们的品德品德常常出现反复现象。因此,教师要定期对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督促,使他们真正得到进步。如在班级开展“红花少年”评比,“班级新星”等活动,采取课堂观察、个别调查、作品展等,教师要关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运用激励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唤起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学会自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
三、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发扬民主,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生命、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和道德选择,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交朋友,努力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积极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 从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吐露真言,发表见解。
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变课堂的主宰者为组织者;变课堂的传授者为引导者;变课堂的指导者为合作者。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唱共舞,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我们提倡教师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扮好“导师”的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过程,科学地安排好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时间,把尽量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答案的,教师是不讲;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未知而可求”的学习境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课堂上的“六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允许争论;不明白允许发问;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
3、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用同座互帮、四人研讨、多人协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合作机会和竞争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4、教师善于采用“激励法”。对学生的回答除给予肯定、否定外,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如:真聪明、太棒了、有进步、你的见解很独特、别紧张,慢慢说等让学生真正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服务意识,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留给学生,互相尊重、理解、宽容,树立学生“思维无禁区、行为无错误”的观念,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 、民主、充满信心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时的心理自由,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真正领悟道理。
在思品课教学中,应将“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可感性、情感性融为一体,即道德情感教育融于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这样,教学过程构成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教材就能达到最优的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激励法”。对学生的回答除给予肯定、否定外,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如:真聪明、太棒了、有进步、你的见解很独特、别紧张,慢慢说等让学生真正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服务意识,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留给学生,互相尊重、理解、宽容,树立学生“思维无禁区、行为无错误”的观念,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 、民主、充满信心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时的心理自由,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真正领悟道理。
在思品课教学中,应将“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可感性、情感性融为一体,即道德情感教育融于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这样,教学过程构成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教材就能达到最优的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