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腹泻

 学中医书馆 2015-07-13

慢性腹泻

 

    倪某,女,32岁,干部家属。1976年10月5日

    初诊。患者于1年前患急性痢疾后,经常腹胀,大便稀,有时杂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次数时多时少,多则日行7~8次,少则日行3~4次,腹部有凉感,经多方治疗,效不显著。近1月来,纳食不佳,腹胀肠鸣,腹痛便溏加重,四肢欠温,全身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证属脾肾虚寒,传化失职。宜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方药:制附片6 g,苍术、白术各9 g,党参24 g,干姜6 g,补骨脂、肉豆蔻各9 g,煨诃子12 g,炒扁豆30 g,莲子15 g,广陈皮、厚朴各9 g,通草6 g,茯苓12 g,甘草3 g。3付,水煎服。

    服上药10付,症状好转,大便日1~2行,腹部凉感减轻。

    继用上方加减:制附片9 g,党参15 g,肉豆蔻9 g,诃子12 g,莲子15 g,扁豆30 g,白术、茯苓各9 g,吴茱萸3 g。通草6 g,补骨脂9 g,甘草3 g。

    服上药15付,腹泻愈,凉感止,微恶寒。苔白,脉濡。用下方善后:

    制附片9 g,干姜6 g,党参18 g,肉桂3 g(后下),补骨脂、白术各9 g,茯苓12 g,莲子15 g,煨诃子12 g,麦冬、建曲各9 g,炒扁豆30 g,吴茱萸3 g,杭白芍9 g,甘草3 g。

    又服上药3付,病已痊愈。经随访未再复发。(《临证医案医方》198l,57)

 

    【按语】本案慢性腹泻,病机为脾肾虚寒,传化失职。

    患者腹泻日久,正气已伤,脾阳虚弱,运化无权,湿浊不化,下注成泻,肾阳不振,不能温养脾阳,脾虚而发生泄泻。故用温肾健脾,涩肠止泻之剂。方中以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党参、白术、甘草、莲子、扁豆补气健脾止泻;附片、肉桂、补骨脂温补肾阳;诃子、肉豆蔻固肠止泻;通草、茯苓健脾利湿;苍术燥湿;陈皮、厚朴健脾理气。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