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唤醒清新明媚的毕业文化

 圆角望 2015-07-13

  “毕业旅行”“毕业聚餐”“拍几套不同着装的毕业照”……曾经简单的大学毕业,悄悄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仪式”。一个面向今年应届毕业生开展的调查显示,68%的毕业生毕业季花费超过四千元,仅有10%的大学生毕业季消费在两千元以内。其中,用于毕业旅行的费用在毕业总花销中占比重最大,平均花费为三千至五千元。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毕业消费资金来源多是父母赞助,很多学生认为“毕竟是大学最后一次了,放纵一下也无妨”。

  所谓清新明媚的毕业文化,是说大学毕业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人生、事业的起点。意味着大学生从“学校人”成了“社会人”,将以独立、独当一面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因此,他们更应完成精神上的辞旧迎新、登高望远:告别依赖,走向单飞;告别无虑,走向竞争;告别浪漫,走向现实。更要将责任、勇敢、坚强、奋斗、阳光,写满毕业留言簿,积极挖掘潜能,留下一个精彩的未来。

  大学都很重视毕业文化,希望通过这个“最后一课”,给学生带来深度的思考、灵魂的厚重、醍醐灌顶的精神升华。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曾鼓励毕业生:“坚守良知,将是你们走上社会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也是你们终身的考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告诫学生:“虽然大学已经结束,但新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要‘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喜教授说,“真正好的毕业典礼应该能发掘学生的精神生产力,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保持青春活力,并对他们毕业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给毕业生、更多年轻人,带来积极的思考、价值的引领,帮助他们早日完成“精神壮大”的过程。

  可是,动辄花费几千元的“毕业季”,似乎完全成了“烧钱季”,大学生大都还不能挣钱,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同学之间宴请成风,加剧了人际关系庸俗化物质化,让同窗情淡化很多。相互宴请、轮流坐庄,也形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过于浮躁,让积极厚重的毕业内涵流失很多。

  毕业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光靠老师的“教”是不够的,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做和学,向上向善地落实、循序渐进地改进,需要更多毕业生,将阳光、向上、履责,写满内心。学生们离开了学校,将厚重的精神留给了学弟、学妹和学校,对母校多一些感恩,对老师说出衷心的感谢,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的事业和人生规划,比一味烧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想到了那首《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年轻人应该具有力挽狂澜、生龙活虎、努力奋斗、自信负责的士气和斗志,这是共圆“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应该将这种积极精神和当下的时代需要、改革开放的需要紧密结合,让毕业文化成为“社会礼”“责任礼”“成人礼”,释放出更为强劲的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