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六)

 迷糊128 2015-07-13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六)

 

清湖渔夫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

金融过程

所谓金融,就是资本金的融通。在我们的观察中,金融过程本身就是由借贷关系、交易关系以及大量借贷关系和交易关系构成的市场所组成的。在间接金融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以银行为代表的货币经营业作为最初授信者和最终受信者之间的投机中介,银行业自组织的存款“公共汽车效应”造就了长期的和适应于最终受信者借款额度的贷款,从而社会闲散资本被集中起来加入广义的产业资本循环,社会总资本的循环更加充分有力。在这里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一起构成了一种金融过程。在直接融资活动中,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同样解决了具有不同额度和信用期的社会闲置资本向需要借贷的长期和定额的信用资本转化的问题,从而证券的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一起构成了另一种金融过程。至于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以及形形色色金融衍生品市场,不过是直接融资活动与间接融资活动的复合,从而使得金融过程变得复杂多样和丰富多彩,同时因为金融活动,使得资本循环在更宽广的领域并以更加复杂多样的形式进行。金融过程本是由市场组成的,同时也就构成更宏大层次上的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资本的循环体系

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体系中,因为金融过程的存在,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与社会财富的生产直接联系,这个层次也就是我们通常而言的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以资本雇佣劳动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另一方面,体现社会财富的第一次或者最初始的分配过程,也就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或者利润与工资的分配。在整个过程中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成为基本特点,通过产业分工链条和市场体系环节,资本在一个个环节进行资本对劳动产品的投机活动,资本对劳动力支付工资并对劳动进行资本预付,直至最终消费,劳动者用工资购买自己的生活与生存所需。最终消费价格总额形成包含以往的资本积累在劳动产品上的依附与转移,同时也包括新发生的产品对劳动的吸收过程,这个吸收过程,一方面是工资的叠加,也就是劳动依附于资本并与资本相结合,这就是通常而言的劳动者就业,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产品的投机过程中的利润叠加,资本对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这个过程是通过资本在一个个交易与市场环节的投机实现的,所有参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的资本在连续的投机过程中对利润进行分割,也是资本最基本的增殖过程;整个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由生产走向消费,维系人类的基本生存。

在第二个层次以金融过程为基本内容,这个层次建立在产业资本循环之上,从而在整个社会资本运动中具有“上层建筑”特征。在这个层次的运动的资本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在产业资本循环过后的利润积累或者资本自然积累,二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后劳动者的工资因为实际消费行为尚未发生的留存或者储蓄,这个部分通过金融过程重新加入市场并资本化,三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因为资本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特点而游离出资本循环过程、暂时处于货币资本形态的资本。这三个部分的资本通过金融过程与产业资本循环对接,一方面信用资本加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从而克服资本循环在时间、空间和信息等方面的现实障碍,使得产业资本循环更顺畅、更迅速和循环规模更扩大,使得资本的积累与集中更快更强大,另一方面社会总资本的所有部分由此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同时,在金融过程中因为市场的同样存在,这个过程中的资本同样开始在金融市场的循环;如果说产业资本循环实现的是资本与劳动的分配,那么在金融过程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分配;这个过程并不具备劳动创造和财富生产性质,而是产业资本循环以外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或者第二次分配,这个过程因此具有零和特征,通过题材价格机制主导资本对羊群资本进行绞杀和聚敛,社会财富与资本向更少数人集中。主导资本与羊群资本在这个过程中都在进行自己的循环,都怀有资本增殖的目的与动机,但是从市场过程的结果上看,主导资本一方获得利润,羊群资本一方的亏损则具有广泛性。我们将金融过程中的所有资本称为金融资本,将在构成金融过程的市场当中的资本循环统称为金融资本循环。

金融市场构成整个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因为资本充斥着市场过程,金融资本的循环同样构成社会资本循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人类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社会过程也就是社会总资本循环的过程,市场由此构成人类的社会化生存方式。

附带提及的是金融资本的寄生性质,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资本通过劳动产品的投机实现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这种占有本身因为推动市场的发展,使得生产到消费的过程能够维系;而在金融市场中,因为这些市场活动已经脱离生产活动本身,市场中的资本博弈具有更纯粹的欺诈掠夺性质,金融资本因为利润获取的寄生性特点也就更加凸显。

金融创新与市场再造

在市场中,资本的循环与增殖成为资本运动的永恒动力,资本通过金融过程加入产业资本循环的同时,在金融市场同样开始自己的循环。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部分,金融资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寻找自己的资本循环途径,这种寻找资本循环途径的过程,突出体现在所谓的金融创新,一方面打通金融资本加入产业资本循环的渠道,从而使金融资本能够加入社会总体资本循环与分配体系,另一方面扩展与丰富金融过程本身,发展资本与资本之间的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新型的市场形态,在这些新的市场中资本同时开始自己的循环,这就是市场再造。金融创新与市场再造扩展了金融市场体系,各种形式多样、不断复合翻新的金融方式也就持续出现。

金融创新也就是借贷关系、交易关系和市场形态的不断复合翻新,其目的在于资本通过金融过程开展资本之间的再分配,在于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循环与增殖。金融创新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当然金融创新并不限于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在市场中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到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货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一般引入了信用杠杆。根据商品化标的物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金融衍生品合约的设计,是围绕原生资产展开的,原生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对衍生资产的价值变动和合约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原生资产的价格变动和交易盈亏,实现的是利益转移;与此紧密相联系,衍生资产的设计和交易,也是因应利益的需要。这种利益转移,因为资本的掠夺本性,因为资本的控制与操纵,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市场过程。

金融战争

虽然金融战争被热心的人们所关注和讨论,但是在对金融过程本身缺乏足够的了解之前,人们对金融战的概念还是不甚了了的。所谓金融战,指的是资本势力集团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资本相互绞杀过程,也就是通过题材价格模式,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资本的打击与掠夺,从而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占有与转移。就金融战争的概念而言,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资本集团之间在金融市场中你死我活的相互掠夺与争斗过程,这种冲突性来自于金融市场中资本的零和博弈性质。一般而言金融战争是在以国别资本为标志的资本势力集团之间展开的,比如中美之间和美欧之间的金融战争。金融战争包括很多形式,比如货币战争、汇率战争、利率战争和信用评级战争等等,其实质都是资本势力集团间的相互算计与夺取,促进自身的资本循环顺畅与增殖,阻止和破坏对方的资本循环达到目的。其中的焦点在于力图掌控他们博弈所在的一系列市场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即某个资本势力集团对这些市场能够实际操纵与控制,夺取市场的主导资本地位,将自身的意志贯彻于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实际形成之中,由自己来塑造市场价值。

投机与投资:资本循环

在结束对金融市场的讨论之前,我们的讨论还要涉及投机与投资概念和题材价格模式一般性,以便我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更加充分。

在流行的大众观念中,存在的一个重大误解就是所谓投机与投资的区分问题,这种误解的产生是由于对资本与市场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的。我们知道,作为资本循环最一般的形式,“货币——商品或者商品化的标的——更多的货币”的过程本身就是投机过程。投机是利用价格差异谋取利益的活动,投机活动产生于货币化条件下的商品交换,投机本身也是商业的起源,同时也是资本的市场起源。只要有市场存在,就会有投机活动存在,投机一方面使市场更加组织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联接更加紧密,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业的出现,使得市场参与者的观念和看法更迅速地交汇交流,推动市场价值和价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使交易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交易关系充分发展,市场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扩展。我们勿庸赘述市场产生以来人类各个时期的投机活动的大量存在,在此仅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占据完全统治地位的计划价格时期,市场只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很有限的组成部分,即使是将投机倒把列入刑事犯罪,同样没法根绝投机,只不过投机是作为一种地下经济存在;法律的设立是指向有关违法行为的,因为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而有立法的必要性,法律的针对性恰恰说明了投机活动其本身的存在。至于这个时期的国有商业的投机活动,常常被冠之以本位主义、价格指导等其他面目出现。

几百年来,反对投机几乎贯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市场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严厉,即使是自我标榜监管成熟的西方资本市场,手法翻新和瞄准监管漏洞规避监管的所谓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市场不公平的状态并未得到根除;投机仍然生生不息,大行其道。人们忽视了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的顽强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根源,这个根源就是市场是由资本主导和运行的,市场在成为人类一种社会化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是一小部分人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劳动的无偿占有过程,这个无偿占有过程是通过投机或者资本循环实现的。

人们憎恶投机,只是憎恶失败的投机,成功的投机者从不会憎恶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对投机的由来已久的憎恶,只是因为商人们太精明,在市场交易中常常处于有利地位而抓住了博取差价的机会;他们的对手相对地与差价利润无缘,大部分时候是卖低了或者买高了,由于市场本身的机制,在价格上是接受者,而且这种价格接受者众多。这在广大的市场大众看来,是一种梦魇,也是一种罪恶,因为受打击的人群是如此之广,不仅为绝大多数传统的理论所“不齿”,而且因为利益受损的广泛性引发负面评价的一致性,反对的社会层面从经济逻辑上的批评跨越到道德伦理上的谴责。作为资本市场博弈的结果,或者作为大众群体性行为的结果,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成为输家,这种输家的结果就导致财富的转移,就是多少年血汗钱的血本无归。输家的挫折、沮丧和愤怒从感情和心理上会自然发生。这种愤怒,就会演变成对市场不公平的怀疑和抱怨,在广大的市场大众中蔓延并形成共识。绝大部分的价格接受者在道义人数上形成优势,而在市场的资本循环当中受损,从而对投机进行谴责,反对商人们的行径。在道义上遵循的是人数优势,在市场投机中遵循的却是资本优势。因为资本价值观或者商业价值观随市场的发展逐步统治市场人群,投机赚钱驱使着人们进入市场,贪婪存在于所有人们的心灵深处;商人们的贪婪“无耻之尤”,被商人们以外的因贪婪受损的人们在虚假的公平正义的大旗下一致反对。反对由来已久,投机我行我素。偶尔投机成功的人们会对财富的增长感觉愉快,同时投机也受到本人欢迎和引起示范效应,榜样的激励促使人们孜孜以求自己满意的更多的投机成功。投机于是代替投机失败成了某种社会的原罪,这也是要求打击投机的社会基础。而作为这个社会基础的人群,好了伤疤忘了痛,为了梦想的资本增殖,迄今仍在踊跃投机,前仆后继,在金融市场仍然反复出现羊群行为,就是一个铁证。

所谓投资,也就是投入货币资本,这种过程实际上仅限于资本循环中货币——商品或者商品化标的的阶段。从心理上讲,所谓投资行为的产生,仍然是牟利动机的驱动,从而追求的是资本增殖。不管持这种心态或者动机的人们所选定的对象或者投资的时间有多长,所谓投资活动的完整过程还是资本循环过程。投入资本是一个片面的具有安慰性质的概念,似乎要与市场投机行为划清界限,实际上却不得不依赖于资本循环本身。通向地狱的道路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进入市场交易的人们所持的资本,同时带着增值的愿望或者发财的贪婪,与市场的其他资本一样具有资本的本性!盈亏是资本博弈的宿命,人们参与市场,也就是这个市场的组成部分,从而构成了市场投机机制的一个要素或者一环;只要人们继续踊跃参与,这种机制就会发生作用。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关于资本循环的一个悖论困境,提倡投资是鼓励人们参与资本循环牟利,因为社会伦理的特点而具有正当性;而反对或者根绝投机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消灭资本循环和市场本身。因为对市场和资本的本质模糊不清,关于投机与投资争论的缠夹不清也就持续了几百年。

题材-价格模式的历史变迁

反对题材概念炒作是反对投机的自然发展,从道德谴责发展到了屡屡立法禁止。投机却仍然没有如人们所愿地早早销声匿迹,反而“历久弥新”。题材价格模式是资本主导与运行市场过程的的基本形式;因为资本的积累与集中,因为资本对市场的控制和对市场心理过程和群体行为过程的塑造,题材价格模式就是资本的市场组织形式,清晰地展现了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同时也说明了市场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经济学的概念逻辑关系,而是一种大众行为过程。在这里,价格的形成和波动,并非传统经济学想当然的供求模型和收敛关系,而是因为投机和资本的缘故,因为社会行为和心理的变化,走向一种内部自我强化和供给和需求同向变化的过程;推进价格上涨和促进价格下降的两种群体行为过程交替发生,周期性反复不已。

题材价格模式是投机在市场的一般的表现形式。题材-价格机制在资本市场市场发展的各个时期和不同国度都普遍存在,是一种有着内在动力的反复发生的市场群体性行为模式。在西方世界,比较有名的,发生过早期的南海泡沫、郁金香狂热和密西西比泡沫,有美国早期股市中铁路题材股热潮、还有20实际70年代的石油题材股热潮和1999年-2001年的全球网络科技股热潮;在国内题材概念的炒作也有了十余年的历史,2008年的全聚德“奥运概念”和前年的的成飞集成的“锂电概念”想必人们还记忆犹新,新的题材炒作仍然演绎着股市的历史。国内外资本市场各个时期的这些炒作尽管在名称上可能各异,但它们的内在机理却是一致的。历史总是惊人地重演!

题材价格模式的市场意义

以题材价格模式为特征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监管如影随形,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有关信息披露和操纵市场方面的立法监管条文虽有被动滞后的弊端,仍在不断修缮;逐利的资本则以新型的市场不公平代替旧的市场不公平,花样也在不断翻新,金融创新此起彼伏,制度永远不如变化快。对过度投机的反对常常成为反对投机的替代。所谓过度投机的尺度,从来就是模糊的,在每个人心中都不同。当投机失败对市场大众的心理的伤害面是如此之广和伤害程度如此之深的时候,所谓打击过度投机的社会呼声就会强烈起来!投机的始作俑者们开始对自己也有部分责任的投机结果不利的活动进行口诛笔伐!监管部门也会积极行动起来,抓几个犯规者冤大头狠狠处罚,以平息众怒。处罚之前、之中和之后,市场的投机活动依然我行我素!处罚的客观效果,给人们留下恢复市场公平的印象,具有心理安慰性质;其作用在于维护人们对市场的参与热情来掩盖资本冰冷的贪婪,恢复人们的信心和保持继续参与,维系市场机制的继续运转。传统理论的“维持市场的流动性”,不过是市场需要大量的待宰羔羊,需要大量的股票接棒人的美丽谎言!这恐怕也是在市场条件下监管机构存在的意义——金融市场或者要存在和发展下去!证券监管机构反而因为资本市场而存在!

2010年9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一方面发表投资者教育文章,向投资者警示概念炒作风险;另一方面,出台临时监管措施,要求基金不得参与中小板及创业板炒作,一万股以上的交易均受到监控;同时要求证券营业部针对最近不断升温的题材概念股炒作,尤其是成飞集成、棕榈园林、壹桥苗业等股价持续大幅波动的情况实施“人盯人”监控炒作账户。

深交所的临时监管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具体,纵观我国股票市场监管历程,也算比较少见,成为监管者和市场之间互动的又一个突出片段。在短期内,这些措施,对部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产生了某些影响,改变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具体行为方式;对市场而言,这些监管措施的出台,不过是一个利空的题材或者信号,暂时阻止了羊群行为的继续扩大和买方市场的充分形成,增加了推动股票大涨的幕后资本的投机高价套现活动的困难。同时,相关的这些股票,被监管当局强制要求停止涨价或者降价,对那些在高位买入继续看涨的人们而言,他们因为监管的原因被“幸运”地成为这些股票的最后接棒者!题材价格模式运行在这几只股票上只不过受到了监管部门干扰,这几只股票价格在参考和吸收了新的题材后仍然继续运行,其他股票的题材价格模式也不会受到这些监管措施的影响;饶有兴味的是,就在时隔半年后的2011年3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又”对所谓的“高送转题材”炒作提出批评。

实施“人盯人”监控炒作账户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目标的的措施。主导资本利用选择性信息播放操纵市场情势的手段和方法却是植根于社会的固有的人际联系中,监管当局不可能将这种无数的复杂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信息传递统统纳入监管之中;监管所有市场活动的所需人力和成本也无法想象地高昂,估计就是最强大的警察国家也无法做到。(续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