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浪漫主义剧作“临川四梦”
通过神游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惯用手法。他四部名著《牡丹亭》(又称《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都从写梦开始,他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所以他写的这些剧本合称为“临川四梦”。 《南柯记》、《邯郸记》是在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南柯记》写了槐安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借蚁穴世界的寓言,表达作者从儒家仁政出发的政治理想。《邯郸记》生动地描写了封建官僚在政治上相互倾轧,生活上荒淫无耻的丑态。《紫钗记》却是借用唐人小说《霍小玉传》再创作的,作品以紫玉钗作为线索,展现霍小玉与李十郎的爱情波折。
“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最受世人喜爱,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牡丹亭》写的是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它通过少女杜丽娘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死而复生的离奇动人的情节,揭露了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了他们为追求自由爱情而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作者把“死而复生”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通过艺术夸张和浪漫主义的想象,在梦境和超现实的幽冥中得到实现,起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据传,自《牡丹亭》问世后,不少男女青年为主人公伤心而死,可见作品影响是多么强大和持久。《牡丹亭》人物不多,但个个鲜明生动,尤其是杜丽娘,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牡丹亭》的文词也十分典雅、华美,不少词章都是令人赏心悦目、反复吟唱的千古名曲。 |
|
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104回,写的是自桃园结义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这51年间所发生的事件,以后46年只用16回就草草结束了。作品中的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作者紧紧抓住曹刘两个集团的矛盾这一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描写,写得脉络分明。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多疑,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三国演义》的语言雅俗共赏,且简洁明快,富有传记色彩。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历史性很强,学者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民间也有“真三国,假封神”的说法。
《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它不但在文学史上影响了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而且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它用文学的笔触揭示出军事活动和战争的规律;它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刻入人民的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人民的生活榜样。
农民起义的画卷《水浒传》
元末明初,和《三国演义》同时出现的有《水浒传》。这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作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写成。《水浒传》通过对宋江起义这一历史故事的叙述,深刻地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小说前半部通过王进出逃、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被逼上梁山等典型事件说明“乱自上作”,反映了农民起义怎样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巨流的发展规律,歌颂了像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等一批农民英雄形象,无情地鞭笞了以昏君和宠臣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小说的后半部写出了起义的悲惨结局,客观上成了对宋江接受招安的一种批判,揭示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悲剧性。
《水浒传》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正面描写了农民对封建统治阶级造反的行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罕见的,它对明清两代的阶级斗争,特别是农民起义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作品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都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一直活在人民心间,像一团烈火,照亮了人民起义的道路。
《水浒传》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富有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个故事都紧扣着读者的心弦。它的语言明快,生动、洗炼、准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了很高水平,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人物当时当地的身份和心情,乃至内在的性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水浒传》对后世产生过巨大的多方面的影响,它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起义的教科书。在文学上,不仅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四百多年前,我国出现了一本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吴承恩出身在一个由书香门第败落的小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很有文名,但在科举上屡遭挫折,直到45岁时补“岁贡生”,到浙江长兴县当了县令的副手。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不惯官场的奸邪谄媚、尔虞我诈和官府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只干了一两年就愤然弃职拂袖而去,隐居家中,潜心收集民间传说和有关野史资料,决心写作神话小说来和统治者抗争。《西游记》就是他根据唐太宗时僧人玄奘不畏艰险独自去天竺(今印度)的取经故事,参考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加工改编而成的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全书100回,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以后写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接受种种考验,扫荡妖魔,终于取回真经,作品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光辉形象。孙悟空反对天上的神权和地上妖魔,反映了人民征服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信念和力量,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西游记》还通过幻想的形式,假借对天上世界和妖魔鬼怪的描述,明显地勾划了现实社会的某些特点,使人读后自然地联想到帝王将相、土豪恶霸的狰狞面目,激起对他们的仇恨。当然《西游记》的思想内容还存在一些糟粕,主要是三教归一、佛法无边以及宿命论观念和因果报应思想等等。
《西游记》以讽刺、幽默的笔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使小说充满奇特的幻想,表现了罕见的艺术想象力。对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英雄的塑造,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独创。书中的许多人物既有神奇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还有动物的自然属性。它为后代的神魔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 |
|
暴露明末社会世态的《金瓶梅》
提到淫秽小说,不少人就会与《金瓶梅》联系起来。《金瓶梅》确实有一些关于淫荡生活的描写,但书中相当全面地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艺术上也有它独特的创造,因而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金瓶梅》写作年代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即山东峄县(今枣庄市),笑笑生是笔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尚未考证清楚。书名《金瓶梅》取自小说主人公西门庆的三个姬妾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的名字。
小说写的是宋代的人物故事,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作者所处的明代中叶以来的社会事实。作品以《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为引子,描写恶霸、官僚、豪商西门庆罪恶的一生。书中对西门庆勾结权贵、横行乡里、蹂躏妇女等不法行为,作了深刻的揭露,反映了封建社会处于腐朽没落时期的统治阶级的特有本性。这对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本质和剥削阶级的罪恶有一定的价值。
在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之前的小说,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作家根据长期流传民间的故事、话本和戏曲加工而成的,是人民群众和作家结合的产物;《金瓶梅》则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另外,在这之前的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英雄豪杰,所写的故事也都是重大事件,《金瓶梅》则把描写的重点放到了市井百姓,通过一个家庭的解剖,通过日常琐事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开创了“人情小说”的先河,后来《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小说的产生,显然受《金瓶梅》的影响是不小的。
尽管《金瓶梅》在反映生活和小说创作手法方面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它的糟粕和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对所暴露的对象缺乏鲜明的爱憎态度,甚至用欣赏的眼光去描写糜烂的生活,书中存在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秽心污目,因而对青少年有着不容忽视的腐蚀作用。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原是作为艺人“说书”的话本,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到明末,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并模拟话本进行小说写作,又通过书商的大量刊印、发行,使白话小说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群众中起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三言”和“二拍”这两个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1574-1646)编辑、加工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40篇,共120篇。
因为书名都有一个“言”字,就统称“三言”。“二拍”是明代凌濛初(1580-1644)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部40篇,共80篇。“二拍”也是取两部书名中的“拍”字而得名。
“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爱情观点。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三言”“二拍”颂扬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重义轻财的作风和品质,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并从中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风气的败坏。佳作有《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施润泽滩阙遇友》等。
这几部书还描写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主要作品有《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三言”“二拍”由于反映了明末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逐渐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因而受到当时人民的普遍喜爱。
“三言”“二拍”在艺术上也有许多新的突破。与宋元时期的话本相比较,它的描写更为细腻,并注重心理刻划,结构也日臻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动人。许多佳作成为中国小说宝库中的珍品。为了便于阅读和流传,姑苏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加以选编,成为《今古奇观》,是当今流传最广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像一切古代文学遗产一样,“三言”“二拍”既寓有民主、进步的精华,也含有封建、落后的糟粕。一些篇章中,充斥着色情描写、因果报应和封建说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