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若病后咯痰较多或神昏,喉中痰鸣,舌苔白腻,属痰浊壅盛为患。⑶若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甚或项背身热,躁扰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则以邪热为主。 (三)分证论治 中经络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 半夏 茯苓 白术 胆南星 天竺黄 天麻 制香附 丹参 大黄 〈方解〉: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成。 〈加减〉:痰瘀较重——加萆廨、陈皮;瘀血较重——加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痰热——加黄芩、山栀;头晕、头痛较重——加菊花、夏枯草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高血压中风偏瘫:稀莶草、牛膝、秦艽各20克,每日l剂,水煎服。 4、中风: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5、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验方》) 内服∶煎汤,6~9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