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马某,男,40岁,成阳市某县大王乡农民。患者素性急躁刚直,与别人争吵生气后,即觉头昏脑胀,头木发麻,语言不利,尔后即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坐卧不宁。经用镇静剂后稍安,但过后依然如故。
诊时见面色黯红,目赤睛呆,语无伦次,狂乱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脉象弦数,舌质红赤,舌下有瘀点。
辨证:肝郁气滞,痰瘀交挟。
治法:疏肝解郁,涤痰化瘀。
方药:丹参30 g,郁金12 g,桃仁10 g,赤芍12 g,礞石15 g,川母10 g(冲服),黄芩10 g,青皮10 g,沉香5 g,芒硝10 g(冲服),大黄15 g。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前服。
上药3剂大便已通,神志爽静,继服3剂诸症大减,遂改为理气化痰安神之剂以善后,至今未曾复发。(《疑难病证治》1996,116)
【按语】本案癫狂,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交换。
《证治要诀》云:“癫狂由七情所郁。…‘狂之为病,多因痰火结聚而得”(《医家四要》)。此证除以上两因外,舌红见有瘀点,热瘀内阻之症显然。因其素体阳气偏亢,加以情志不遂,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升而不降,聚而为瘀,且气郁不疏,郁火内生,炼津为痰,痰火、瘀血交结不解,阻于心脑,故狂证及作。处方以舒肝解郁、清火涤痰、活血化瘀为治,药投病机,法顺病情,故狂证告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