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后呕吐症
李某,女,20岁,职员。患者身体素健,2年前饭后2小时许自觉胃脘疼痛难受,旋即泛吐不消化物,吐后感觉舒适。其后经常在饭后泛恶呕吐,时轻时重,经久不愈,伴有泛酸。二便正常。苔薄腻,舌边略见齿印,脉右细左小弦。
症属饮食伤于脾胃,脾不运化,胃失降和,兼有肝气上逆,以致引起呕吐。先拟和胃降逆之法,旋复代赭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方药:旋复花(包)9 g,煅赭石12 g,煅瓦楞30 g,佛手5 g,青陈皮各6 g,炒竹茹9 g,紫苏9 g,白蒺藜9 g,木香6 g,生姜2片。6剂。
服药之后,泛恶呕吐减轻。苔薄腻,舌边略见齿印,脉右细左小弦。再守前法。原方加炒谷芽15 g。6剂。呕吐已止,仅时见腹胀。原方加大腹皮9 g。7剂。(《黄文东医案》1977,156)
【按语】本案食后呕吐症,病机为脾胃失调,兼肝气上逆。
本症类似反胃,由于饮食不调,饥饱失常,损伤脾胃,以致脾阳不运,胃气虚寒,饮食停留难以消化,肝气乘机横逆,形成呕吐不止。日久不愈,中焦不能生化气血,营养全身,故见脉细舌胖。
处方以旋复花、煅赭石顺气降逆,陈皮、木香、紫苏、生姜理气散寒,白蒺藜、青皮、瓦楞、佛手、竹茹等平肝和胃,以止呕吐。服药6剂症情轻减,再服6剂而呕吐止,最后续服前方以防复发。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