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灶团子”,你吃过没有?

 苏迷 2015-07-13
“谢灶团子”,你吃过没有?

   光福铜观音像镇寺之宝   沈建东/摄
  ■沈建东
  梅雨一过,有东南风至,吴中俗以为风从海上来,称为“舶趠风,吴农依次卜水旱”,所谓:“舶风云起,旱魃欢喜。”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 ‘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在苏州农业是种植水稻为主,如果长时间不下雨则水稻天就会缺水,影响开花结实,于是官民都有祈雨的仪式。
  祈雨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礼仪活动,为历来的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官方祈雨尤其是王室的雩祀与王朝政治活动密切相关。雩祀,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的礼仪之一,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称雩祀。在封建时代郡县官吏每年春夏要及时上报郡况县情,其中包括雨水的多寡状况,在可能发生旱灾而耽误农物耕种和成长的情况下,要按照指令和规定祈雨。《礼记·月令》云:“命百县雩祀……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说的就是县官祈雨的事情。
  民间传说龙行雨随,崇龙习俗各地都有,在中国民间龙王不是唯一的祈雨神,玉皇、关帝、雷神、观音、雨师、城隍等都可以祈祷求雨。1934年江南大旱,苏州地方先后出动了关帝、猛将、马王、周王、春申君等,在1934年7月26日的《申报》上有详细报道。
  如久旱不雨,皇宫之中亦要祈雨,小横香室主人编《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有“宫中祈雨”记载:“皇帝入禁城某寺行礼,帝不食肉,身悬一玉牌,上镌‘斋戒’两字,字为满汉体;随帝之太监等亦悬此,盖敬肃将事也。次日晨兴,至一厅堂,有太监一人,手持大柳枝一,跪其中。太后摘取一枝簪头上,皇后亦若是,帝亦取一枝插冕上。太后复命太监、婢女等亦取而簪之,各人头上,柳叶招展,状甚奇特。盖佛教以柳枝可致雨,故宫中凡祈雨必用之。太监总管人,跪太后前曰:‘已于官前厅堂中,备齐一切,候行礼矣。’太后谓:‘今往祈祷,必步行。’行不数分钟,已过庭院而达一室。室中置大方桌一,上有黄纸一方,暨一玉版,内盛银殊,以之当墨者,复有大笔二。桌之两侧,置大磁瓶二,亦插柳枝其中。时各人俱静肃无哗。时太后所衣之黄缎外褂,置于桌之前,太后立取檀香,置于炭盆内焚之。于是跪于褂前,皇后跪其后,祈祷辞:‘敬乞上天,与其诸佛,垂怜余辈,而赦贫农于饥馑之中。谨愿牺牲以代,而乞天降之雨也。’读祷词三次,叩首亦三次,至九叩乃已。”可见直到清代,如遇久旱不雨,皇家亦郑重祈雨。
  吴中春夏正是稻谷生长的关键时期,遇到旱涝都可能减少收成,正如清乾隆《吴县志·艺文》载清康熈十八年缪继让《苦旱行》诗云:六月七月旱太“甚,中田龟坼余枯茎。荒邨处处桔槔响,老农力惫空呻吟。龙师社公纷祭赛,箫鼓迎送牺牲陈。长髯黄冠仗剑舞,伏坛七日誓自焚……”所以地方官吏常常把祈雨祷晴作为自己的重要的工作亲自主持仪式,传说明末,苏州发生大旱灾,地方官吏不去组织人民生产自救,却召集和尚道士设坛求雨。老天爷当然不予理会,旱象继续蔓延。一天,不知谁在祭坛两侧悬挂了一副对联云:妖道恶僧,三令牌击退风云雷雨;贪官污吏,九叩首拜出日月星辰。联中吐出人们的愤懑之情。
  民间传说光福寺的铜观音像祈雨屡求屡验,故而不但百姓就是官吏对她的灵光也深信不疑。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一记载:“宋康定元年6月(公元1040年),志理村民张惠垦土得之,时亢旱,士民迎入城,祷雨即应。明正统中大旱,知府况钟迎入城,祷之即雨。殿久废,国朝道光十二年大旱,大府迎供天宫寺,十三年久雨,又迎供开元寺祷之,皆验。”铜观音历代皆供奉在光福寺中,后来人们常把光福寺称为“铜观音寺”,于是林则徐奏请大修。由于历代郡守的重视和不断修缮,该寺成为了吴地著名古刹之一,虽然历经1400多年沧桑,几经废兴。但现存大雄宝殿、西方殿、嘉应堂等建筑都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重建。镇寺之宝为铜观音造像,通高1.056米,观音面容端庄丰满,体态婀娜、头戴花饰,身佩珠玑,安详地站立在莲台之中,一手下垂,一手微抬,双脚裸露,步态轻盈,衣裳轻薄如纱,褶皱婉转,如刚出水般贴体,有“曹衣出水”之誉。
  六月宜热,吴谚有道是“六月弗热,米谷弗结”。赤日炎炎似火烧,农人最为辛苦,要耘稻、耥稻,脸朝水田、背朝太阳,上晒下蒸,酷热难当,为了稻田不至于干涸,就需引水灌溉,旧时主要借助于水车,人工踏水车引水灌田,十分辛苦,如吴歌《车水哥哥要换班》唱道:小小车儿一丈三,车水哥哥“要换班。人不换班犹自可,身上汗珠不得干。”顶着烈日的劳作,汗流浃背,清末蒋士煐《南园戽水谣》咏道:日脚“杲杲晒平地,东家插秧西家莳。养苗蓄水水易干,农夫踏车声如沸。车轴欲折心摇摇,脚跟皲裂皮肤焦。堤水如汗汗如雨,中田依旧成槁土。农夫尔弗忧,天心或怜汝。尔不见,南门已阖铁冶闭,即春好雨西畴至。”悯农的清代文人袁景澜《田家夏日》诗里劝曰:“满树凉露树烟青,早作田家望晓星。妪起晨炊翁出户,牵牛前向踏车亭。当午耘苗汗雨蒸,夏畦无处觅凉冰。田中粒米皆辛苦,寄语官仓莫浪徵。”
  六月初四、十四、廿四这三天,吴中民间有“谢灶”习俗,比户家家主妇都做素馅粉团,俗称“谢灶团子”,另置素菜四样,祭祀灶神,有“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的俗语。六月初六,又逢天贶节,《道经》有“六月初六为清暑日,宜修清暑斋”之说。饮食讲究清淡新鲜,最忌暴饮暴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