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镇工作的“真问题”——以中部v县为例

 yxzxyz15 2015-07-13

                              漫画/老品子

 

(So:是市县领导参阅1049文章。)

 

近些年,乡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乡镇依然不很“景气”,原因何在?各种理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但鲜有触及实质的。现在乡镇行政的运转已异常艰难,基层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江河日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境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财政——“个人垄断”。

 

现在乡镇主要领导,都流行叫“老板”,凡事都由老板们说了算,其他人只能惟命是从,谁敢有异议,就被穿“小鞋”,甚至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危险。一个乡镇一年究竟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开支?经费是怎样支配的?这些都属于机密,往往只有几个主要领导知道,其余稍稍知情的,自然也就是“皇亲国戚”了。

 

许多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地位,不遗余力地排除异己,甚至不惜把班子成员,置换成自己的“嫡系部队”。由于拥有了特权,个别领导或大吃,或乱用,或谋取私利。谁都没有规定,一个乡镇只能用多少钱,只要你手上有钱,这些钱就都是你的,就可以随意支配。对财务管理而言,“民主监督”是把利剑,但是,当执这把双刃剑的人,是被监督的对象的时候,他肯用这把剑伤自己吗?

 

二、乡镇经济——“泡沫经济”。

 

翻翻乡镇的经济年报,人均纯收入年年增长,而事实上大部分地方的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乡镇领导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有关数据不“科学”申报,就意味着没有政绩,就意味着乌纱不保。有一个乡镇,统计部门统计规模企业收入时,乡长大笔一挥:年收入八百万。后来有关部门觉得这个企业规模够大,准备作为典型来视察,乡长怕露馅,只好再次“技术操作”,改为四百万了,其实这个所谓的“企业”,仅是一个小作坊而已。

 

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从农民身上收取一分钱,但办公需要经费,种公益建设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为了保位子,保运转,乡镇领导只好各显神通,不惜一切代价弄钱。而上级政府也不管你的钱来源何处,只要你能弄到钱,就是有能力,就是有政绩。

 

许多没有企业,没有税收的乡镇,开辟财源靠的是四个字:挖、集、引、亏:

 

“挖”:就是利用个人与上级各部门的关系,争取拨款,谁的关系广,谁就能搞到钱,谁就能彰显政绩,谁就能提拔得快。

 

“集”:就是鼓励干部集资,集资垫税,集资支付其他费用。某些乡镇用高息吸引或强行摊派干部集资,收上来的钱用光了,调任后留个尾巴由下任摆平。即使继续在任,到年底干部们的集资款也是血本无归,年终结账时换来一张既不作用也不作废的白条。现在几乎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欠了每个干部一笔钱,埋下一个很大的隐患。

 

“引”:就是引税,说白了,就是利用政府的职能异地贩卖税票。“小政府”与纳税人按所上缴的税额比例分成,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亏了国库,肥了个人。

 

“亏”:就是借贷,赊欠。能借贷到钱的地方利用一切手段借贷,甚至不惜重金贿赂,在某些领导心中,假设借一万元,送礼支付两千元,那不叫损失两千元,而是赚了八千元,因为借贷到的钱“还”还是“不还”,说不定已不是自己任内的事,许多乡镇领导,尽量想办法去借贷和赊欠,这也是乡镇负债原因之一。

 

三、乡镇人事——“特别照顾”。

 

在乡镇,干部的提拔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公式:一般干部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党委委员,党委委员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副乡长或副书记,副职当久了,比较特殊或有一定背景的当上正职,其余的照顾个主任科员退线,当上党委书记,就可以进城。

 

如此论资排辈,使乡镇难以留住能人。另外,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与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本土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绝大多数县乡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虽然对管辖当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形成关系网,容易形成派系。

 

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公务员入口把关严,一般人难进来,但一些事业单位,比如乡镇的七站八所,却成了许多“皇亲国戚”的后花园,成了某些主要领导,安排亲属的最佳去处。某些事业单位人员,虽不是公务员,但因为他们是“皇亲国戚”,所以其隐形待遇远比公务员高得多。乡镇减员长期喊,结果许多地方人越“减”越多,有的即使“减了”,也是带薪离岗或另安别处。

 

四、乡镇干部——处境艰难。

 

乡镇干部现在处境艰难,工资待遇极低,大多数人都在想尽办法,自谋生路。一个23刚进公务员队伍的公务员的年收入:年薪9310(月薪778),加乡镇补贴约3500元,年总收入为12812元。扣除社保、医保,就只剩下一万余元了。而乡镇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正常工作需要话费,每年至少需1000元,还有交通费、误餐费……如果还需要养家糊口,就更加异常艰难。作为一个公务员,如果连自身的生计都无法保障,又何谈一心为政?

 

五、乡镇监督——“权钱交易”。

 

乡镇领导是个“小媳妇”,随便算算,上面管事的“婆婆”就有十几家,“小媳妇”为了好做人,上面的大大小小“婆婆”个个不敢怠慢,个别“个性古怪”的“婆婆”,还得经常去“孝敬”“孝敬”,才能确保“平安”。

 

有些“婆婆”往往比较苛派,巧立各种名目收钱,有的直接开口索要“赡养费”,乡镇工作涉及面广,容易留下死角,任何一个管事的“婆婆”,只要刻意去挑小媳妇的毛病,就保证能找到一个理由,乡镇领导就只能在没事的时候“出钱保灾”,在出了事的时候“出钱消灾”。否则就乌纱不保。

 

而上面大大小小的职能部门,又大多责权难分,好象什么事谁都可以管,什么事谁都可以不管,就变成了好事谁都来管,难事相互踢皮球。许多乡镇领导由于“保灾”工作做得好,把有关部门“摆平”了,就可以大肆为所欲为,而上面许多职能部门,只要你是个“孝敬”媳妇,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即使出了事,谁出事谁倒霉,鲜有人去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

 

(有删节,下半部分:乡镇问题治本的猛药,略)

 

【继续看?添加本号,回复数字】

43:乡镇为何离农民越来越远;

50:体制折腾乡镇 乡镇糊弄体制;

109:中心工作:乡镇政府的行政方式困境

      ——最后的乡镇(4-2);

834:跳离乡镇:欠发达地区的心病;


加本号:【xyjj0002

长按可复制

回复@,据目录点读;

转发=收藏=分享

官网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