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名画欣赏

 公司总裁 2015-07-14

家里有几幅名画(当然是赝品,不值钱)可是画面真得很有意境,我喜欢她那恬静的田野风光和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我一个人站在画前凝视很久;还真会有一种置身于其境的朦胧感。

我把它放在这里也请大家欣赏和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英国乡村的风光。

 

西方名画欣赏(六)拉斐尔《雅典学院》画幅

                    拉斐尔《雅典学院》画幅:2.8米×6.2米

      1510年,时年26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受教皇朱利阿斯二世(Julius II)指令,以神学、哲学、诗歌、法学四个兼容并蓄的主题创作壁画。《雅典学院》这幅画正是代表哲学这个主题。

    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办的一所希腊学院,也是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以柏拉图的“雅典学院”为灵感,在哲学、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音乐领域里,创造出壁画《雅典学院》,讴歌登峰造极的古希腊精神,赞美人文主义的黄金时代。由于拉斐尔没有留下解释,画中人物到底谁是谁一直没有定论。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这是苏格兰画家杰克·韦特拉伊洛最著名的代表作---《The Singing Butler 唱歌的男管家》。韦特拉伊洛的作品多叙说怀旧、浪漫的故事,而他的浪漫,多以欲望和危机的形式,隐隐呈现,这幅《唱歌的男管家》也不例外。

画中,灰蒙蒙的天空翻滚着乌云,让人感到危机四伏;金黄色沙滩被雨水冲刷后成为一块巨大的“平面镜”,画中人的镜面“倒影”和残阳下的影子清晰可见。海洋尽头是一条粗黑的地平线,为风云突变的海空带来一份平稳。女人的曲线弧度和动感舞姿,与一大一小的黑伞形成一种张弛,达到一种平衡。男主角、男管家以及女佣身着的黑衣,与管家右手的白色方巾和女佣的白色围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画面中心,是女主角的一袭长长的红色晚礼服。在这里,画家大胆地使用几种鲜活浓烈的颜色,画面却出奇的和谐悦目。

韦特拉伊洛(Jack Vettriano,1951 -)原名 Jack Haggan,出生于一个煤矿工人的家庭,本人曾经是一名煤矿工程师。他21岁生日那天,女朋友送给他一盒水彩笔,他才开始拿起画笔作画,可谓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直到1988 年,也就是他37岁那年,在Royal Scottish Academy的画展上,他才第一次被世人赏识。在2004年索斯比 (Sothebys) 的拍卖会上,他这幅《唱歌的男管家》拍得74万英镑的最高价。而他的其它作品,也得到大众、特别是女人的青睐,经常能够撷取6位数字的价格。

但是,在商业上得到巨大成功的韦特拉伊洛,其艺术成就并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反而饱受评论家的批评,很多专家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平庸的艺人,他的作品降低了现代艺术的标准。不过,一些人的批评并不能阻碍韦特拉伊洛的画作广受欢迎。在英国,他许多装饰画影像被印制在几百万张卡片、明信片、咖啡杯子以及其它家居用品上;在亚洲和北美,他的风头似乎甚至超过了莫奈和凡高......

 

 

关于画家拉斐尔和他的画作

    14到17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意大利处于地中海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各城市手工业因此得到迅速的发展;加之当时罗马文物的发现,触动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灵魂,使得意大利成为了文艺复兴的中心。

    15到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拉斐尔(1484-1520)年纪最小,他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追求一种人间真善美的和谐。但可惜,拉斐尔却比米开朗基罗早离世四十多年,只比达芬奇晚逝世一年。

    在《雅典学院》这幅壁画里,拉斐尔把建築学与透视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直通蓝天的拱门为背景,使得画面显得分外神圣悠远;他高潮的透视法,让二度平面呈现出三度空间的大气纵深;他把地面的图案和拱顶的装饰,也都计算得非常精致准确;他着力于柱子、雕像以及浮雕等细节,为学院大厅平添一份唯美庄重;大厅两侧的壁龛,分别高耸着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右)和光明之神阿波罗(左)雕像;他的人物衣饰红、白、黄、紫、赭交错,与淡黄色的大理石背景色彩协调有致。这幅壁画线条和谐,色调丰富,构图均衡,优美典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弗拉弗特磨坊Flatford Mill, 1816-1817, 102*127CM, London


画家康斯特堡(Constable)在这幅画中用了新的技巧来处理草地和树叶:他不仅交织运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而且还在绿色的旁边用其补色-红色来点缀,这样使得他的绿色色彩强烈而又统一,非常生动,有层次感,甚至还有人觉得有一种微妙的震动效应。一句话,他赋予了这些绿色以生命。
康斯特堡小时候也象画中的孩子们一样常在这里玩耍。

西方名画欣赏(一) 


 

干草车 The Hay Wain, 1821,130*185 cm, London

康斯特堡不仅没有出过国,连苏格兰和爱尔兰也没有去过。他非常热爱自己家乡,可以说他自小就开始用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一切,对附近的每一个建筑,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每一块草地都了如指掌。他把对家乡,对自然的爱用写实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记录在一幅幅真实而感人的画中。当地政府也尽了最大的能力来保护这些出现他的画中的景色,因而他的家乡大部分都还保持着原貌。

他画中的云都是当地在那个季节所特有的云,在康斯特堡的笔下,云已经不是一般的背景了,而是整幅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投影遥相呼应,显示出非常逼真自然的效果。

河里歇凉的马车,小码头汲水或洗涤的妇人,小船上的钓鱼人,河边好奇张望的小狗,这一切在绿树,草地,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组成了一幅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安详宁静的的英国田园风光。

虽然这幅画在2005年BBC举办的全民投票中获得了英国最伟大的藏画的第二名,但当年在英国却乏人问津,后来在法国展出时大获成功,为他赢得了1824年巴黎沙龙展的金奖。

西方名画欣赏(一)

玉米地,Cornfield, 1826,143*122 CM, London

又一幅洋溢着生活情趣的杰出作品。

西方名画欣赏(一) 

画家介绍

透纳 (Turner)和康斯特堡 (Constable)是两位同时期的著名英国风景画画家,他们生前有所竞争,死后也经常不可避免地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的绘画取材迥然不同,风格大相径庭;透纳成名很早,康斯特堡直至逝世后许多年才被广泛承认。但他们有着可贵的共同之处:即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的崇敬,创新的绘画艺术和具有独特魅力的表现手法,这些使得他们都不愧为伟大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大自然的讴歌者,都对英国风景画的发展有着贡献巨大,被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独立道路的两个人”.

他们的时代是个群星荟萃的时代,政界有拿破仑,华盛顿;文学上有拜伦,济慈,雨果,歌德;音乐上有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伯特等等。这个时代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也被称作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崇尚个人自由,渴望探索新的东西,经历新的旅程。这个时期的大艺术家们都非常执着,不为他人的议论,世俗的惯例所妥协,他们充分地享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挑战,创造出许多为世代后人共享的达到了艺术巅峰的宏伟作品。

在2005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共同发起的“英国最伟大藏画”的公众投票中,透纳的“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获得第一,康斯特堡的“干草车”名居第二。

透纳Turner (1775-1851) 全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透纳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理发师。他很小就展示了绘画天才,童年的作品被父亲贴在理发店里展卖。他14岁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校,15岁作品就被展出,26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皇家艺术学会会员。

透纳热爱敬畏自然,一生未婚的他有许多时间是在各地旅行,欣赏捕捉大自然的种种不同神韵,无论是绚丽明媚的晚霞,迷茫的白雾,还是惊心动魄的暴风雨都让他着迷,并用他自己独具的方式表现出来。有评论家指出他是“画光线的画家”,“能够出乎意料地掌握大自然的脉搏”。

透纳的创造对传统的风景画进行了革命性的冲击,他寻求的是大自然的变化对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感受。他的一些风景画中也有人或物,但他们都只是为了衬托自然而存在的。他早期的作品还比较写实,后期则注重对光线,水,风,大气的意象的描绘,放弃了实物和细节,几乎只剩下了光和色。

他对自然近乎抽象的描绘为后来的印象派开辟了道路,莫奈和马蒂斯都很欣赏并仔细研究过他的作品。有时由于画得比较抽象,他经常要对他的作品标出哪边是上,以免挂错,而且他还很紧张他的作品在展厅悬挂的高度,因为他总是想把观者的视线引入到画的中心位置。

西方名画欣赏(三)早安,库尔贝先生
这幅画记录的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库尔贝在去Montpellier拜访他的贵族朋友,艺术爱好者,收藏家Alfred。在乡间的路上他们不期而遇,和Alfred 一起的还有他的仆人Calas(低头者),他的狗Breton。他们在初夏美好的阳光下相遇,库尔贝来时搭乘的马车正逐渐远去。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一个画家要见贵族时,应该是穿戴整齐正式,毕恭毕敬的。而这幅画则恰恰相反,显得谦卑和拘谨的是身穿绿色上装的Alfred。这位贵族公子性格忧郁又浪漫,酷爱艺术,他把大部分时间精力和钱财都用来收集艺术品,很让他的父亲失望。他和库尔贝有着多年的友谊,画家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被他收藏的。虽然Alfred本人很满意这幅作品,但当它在1854年的巴黎官方沙龙中展出时却引起不小的震动,很多人认为这幅作品有破坏社会传统秩序的危险。不仅是颠倒的画家和贵族的关系,而且库尔贝粗旷的没有精雕细琢的画风(可和上面安格尔的画比较一下)也是当时的权威们所不容的,所以有评论家嘲笑他拿了一

 

西方名画欣赏(五)


     这是一幅充满寓意的画作,分为三个部分。中间是画家本人和他的画,右边是艺术家评论家等文人雅士,而左边则是鱼龙混杂,有他的敌人也有他所关心的下等人。这幅画就像个现实生活的小小缩影,同时也是画家的一个无声的宣言,告诉社会是什么构成了他的世界,他的作品,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反传统的革命举动。这幅不入主流的画没有被选进当时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库尔贝对此觉得气愤不平,于是他在会场对面搭起展览棚,自行展出不被官方认同的作品,并命名为“写实主义——四十幅库尔贝绘画展览”。 

   这又是一幅大尺寸的画,里边如同真人尺寸的人物以及众多的黑色,让站在它面前的观众感受到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 

     画的左边好像被钉上十字架的男性裸体实际是真人尺寸大小的木头人形,是绘画学生常用的临摹道具,库尔贝把它放在阴影里,代表着他蔑视陈规的作画理念。地上遗弃的插着羽毛的帽子,吉他和飞刀则是浪漫派画家常用的装饰,这也是库尔贝所看不上的,他认为他们都生活在白日梦里。左边坐在椅子上的是拿破仑三世,是个把法国拖入战争和困窘经济的国王。库尔贝后来拒绝领取他颁发的荣誉军团十字勋章。象征着死亡的头颅放在一张报纸上,这是库尔贝在指责舆论界对艺术,对大众观念所起的错误导向作用,并暗示自己对这些评论的不屑一顾。 

     左边其余的是属于被剥削阶层的人民,其中有工人,老兵,妇女,犹太人和中国人(中间穿红衣服的)。 

   位于中心的画家正在画一幅不被当时的标准认为是严肃主题的风景画;他右边的裸女代表着不加任何掩盖的事实真相,这是画家所极力提倡要表达的;画前方的小孩天真无邪,是画家所呼吁的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的象征。 

  右边一组中靠墙的左边第二个人是上边提到过的贵族Alfred, 坐在凳子上的是Champfleury, 法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第一个推荐介绍库尔贝作品的评论家,但后来他们有了严重分歧。最右边的是诗人,画家的好友波特莱尔,他也积极提倡抛弃一切形式上的矫揉造作,追求事物的本质。他正在读的是他自己的诗集《恶之华》。 

后面的墙上是画家几幅曾倍受批判的作品的“影子”。 

十三世纪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丽的少女手持鲜花,在女伴的陪同下,来到波光粼粼的阿诺河畔,与从廊桥走出来的的但丁不期而遇。少女的女伴显然已经发现了但丁,而少女却双目直视前方,好像没有看见他。然而,从她异样的眼神和潮红的脸色,透露出怀春少女心中的秘密。但丁凝视着少女,既惊喜、又紧张,目睹着自己心仪的姑娘缓缓离去,他感到心头一阵发痛,不得不用手捂住胸口。

《油画“但丁与贝丽特丝的邂逅” -- 享利·豪里达》

名画欣赏(四)一次美丽而又令人心痛的邂逅

著名画家享利·豪里达在他的油画《但丁与贝特丽丝邂逅》中,抓住了但丁与贝特丽丝在老桥相遇这珍贵的一刻,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其实,但丁在少年时代就认识贝特丽丝,那是在一次随父参加的聚会上,少女贝特丽丝优雅的气质令但丁一见倾心,终生难忘。这次在老桥再次相逢,带给但丁的既是喜悦,又是伤感。

可惜,但丁后来再次见到贝特丽丝时,她已遵从父命嫁给了一位伯爵,而她不久就香消玉殒了。美好的回忆和思念的哀恸,成就了但丁早年的诗作《新生》 :

爱情的大神在这里突然降临,
他来时气象庄严,真使我现在还不敢回望。
 ……
我看见他轻轻地摇醒了那位美人,
使她战战兢吞下了我的热心,
最后,我看见她含着悲泪,离开了凡尘。

但丁一生都保持了对贝特丽丝深深的挚爱,难以释怀。后来,他还把贝特丽丝写进了他的名诗《神曲》中,让贝特丽丝的名字永远载入世界文学史册,成为不朽的传奇。

老桥的邂逅促成了《新生》的诞生,又为但丁晚年的巨作《神曲》积聚了灵感和素材。正是这一次美丽而又令人心痛的邂逅,奠定了但丁成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伟大诗人之崇高地位,同时为“翡冷翠”这个艺术摇篮增添了一个令人扼腕的爱情故事,也让老桥成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圣地。

幅还没有完成的画来参展。

 

相关链接

名画欣赏(六)拉斐尔《雅典学院》…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名画欣赏(五)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名画欣赏(四)一次美丽而又令人心…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西方名画欣赏(三)早安,库贝尔先…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西方名画欣赏(二) 梵高名画《吃…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西方名画欣赏(一) 西方名画欣赏(七)唱歌的男管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