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论文选编】财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的思考

 新虞舜客 2015-07-14
 
 

财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的思考

金浙平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生态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建立与发展生态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财税政策上明确对生态经济投入的基本导向。

一、财税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众所周知,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环境保护是市场机制自身难以进行的,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强制社会、企业和个人对环境进行保护,利用经济手段诱导经济主体对污染进行治理,其中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

虞南山区是曹娥江水源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北工、中城、南闲”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虞南山区以生态保护为主。这一决策无疑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但同时,要实现“全面奔小康,老区不落后”的目标又必须加快虞南山区经济发展,通过转移支付等有效途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因此,在生态经济建设中,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应的财政政策、财政体制和财政工作措施,对推进生态经济建设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财政的公共属性决定了财政必须承担起保护的责任。财政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财力支持,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缺陷,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要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治理、开发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财政政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通过经济手段制约来实现,大多数是通过财政补贴、政府性收费和税收的杠杆作用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目前,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使排污企业的成本高于社会实际生产成本,体现出对排污企业的惩罚意图,促进企业积极地治理污染。同时,征收的排污费缓解了环境保护资金的不足,增强了政府财政和企业治理污染的能力。

(三)政府对污染源的治理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也通过财政来实现。政府运用财政资助、政府担保贷款和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刺激企事业单位,促进其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些政策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经济建设的综合配套措施

(一)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生态功能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又要因地制宜大力开发生态绿色产业,促进我市虞南山区经济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青山绿水,应走一条符合虞南山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最快、资源消耗最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生态文明崛起的科学发展之路。同时,应该将财政政策的重点,从用于治理污染改变为支持零排放的企业,或者支持综合性利用的良性循环产业,而不应该资助高排放的生产方式。虞南山区作为生态功能区,要大力发展充分利用山水资源、科技含量高、高税收、符合环保要求、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项目,如茶叶、毛竹(竹笋)深加工项目和休闲观光旅游项目,以促进其发展。同时,通过加快工业产业转移带动当地农民转移,结合“双转移”政策的落实,加大农民转移培训的力度,提高生态功能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化率。通过城市的辐射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我市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一系列成效。下步,要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现有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虞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

(二)建立健全生态经济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和财税扶持政策。

生态经济建设需要资金投入,除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外,对山区旅游项目开发、公共交通,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的建设,要制定相应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节地节水项目和企业的政策扶持。

(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房“两改”,强化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建立新农房建设的补助机制,促进山区人口向城镇、向中心村集聚,综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三、促进生态经济建设的财税政策思考

生态经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制度创新是推进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建立与生态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财税政策上明确对生态经济建设投入的基本导向。

(一)要建立保护专项基金。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都是一些投入大、见效慢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我市用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征收的排污费、财政投资和财政补助。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很少。而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都是运用高新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成熟与否对工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就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专项基金,解决环境保护中的技术风险和资金问题。

(二)要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生态的补偿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为:“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虞南山区的发展定位,以下管,章镇为中心的虞南山区又是浙东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了保护生态,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从纵向和横向二个层面上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纵向从市级财政应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助,横向上受益的地区和企业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偿,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不仅我市城区和虞北地区应对虞南山区进行补偿,邻近的余姚、慈溪等受益地区和企业也应对虞南山区进行补偿。

(三)要建立生态经济建设税收调节制度。现行税收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是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目前涉及到环境保护的税种中只有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所得税,主体税种如增值税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项目没有优惠政策,消费税对汽油消费没有什么限制功能,对环境保护力度明显不够。二是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来说,税率过低,各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对生活必需品的水资源却没有列入,起不到调节作用。三是对排放污染项目缺乏制约作用。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仅对环保项目本身免税,却对排污项目没有限制作用。

(四)要建立生态经济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考虑森林覆盖率、河流流域面积、以及矿藏开采和水土保持等因素安排维护生态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并纳入转移支付基数;二是降低生态功能区的乡镇综合增长率的考核门槛,提高基础增长率。

(五)要加快完善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在完善土地招拍挂、用水总量控制及水权交易办法等工作的同时,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森林代保机制和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建立新的税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