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湖脉学(六)

 雪山来客00 2015-07-14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欢迎点击关注!


中医之路,万里云天万里路,只有坚定信念,不畏艰辛,总有一天能看到晴空万里,同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名医的摇篮当中看到中医的万里晴空

——邓铁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感觉 张靓颖 - 第七感 QQ音乐

濡(阴,即软字)

属性: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及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诸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 。(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弱(阴)

属性: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弱乃濡之干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相类诗〕见濡脉。

〔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阴,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



散(阴) 属性: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软散,怔忡;肺脉软散,汗出;肝脉软散,溢饮;脾脉软散, 肿,病脉也。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根本脱离之脉,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堕。

〔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胕肿, 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阴)

属性: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经》)。《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指背。

〔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见微、濡。

〔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编辑:贠茜。来源:《濒湖脉学》,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校编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