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剧,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

 广东黄汉光 2015-07-15
潮汕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溯源可追至秦、汉。其中,潮剧以其婉转的唱腔和独特的魅力,成为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代表。
潮剧是潮汕的主要地方剧种,也是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它的前身是宋、元时期南戏的一以,距今400多的的历史。明代中叶,潮剧已形成了自己的唱腔体系和演出形式。明清时已有潮腔、潮调、泉潮雅调、潮州戏之称,以后又称潮音戏、白字戏等。潮剧的称谓,最初在清未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定称为潮剧。
潮剧的传统剧目众多,据载,1959年前已收集到1300多个,编入[潮剧剧目纲要]的有885人。其剧目主要有三类:一类来自南戏、明清传奇,如[荆钗记]、[白兔记]等;一类选自当地的民间传说,如[苏六娘]、[柴房会]等;还有一在是时装戏,如清未年上演过的[林则徐]等。这些剧目或是以诙谐幽默的笔法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或是描写青年男女冲破牢笼,寻找自由的爱情故事;或是歌颂忠臣良将面对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色彩。如今,许多曲目作为爱憎色彩。如今,许多曲目作为折子戏上演,深入民心,经久不衰。
但凡听过潮剧的人,都会被它婉转悠长,一唱三叹的任职腔所吸引。其实,这是潮剧唱腔中头板牌所常用的抒情方式,潮剧唱腔是曲牌和板腔的联合,它保留着一唱众和、几人同唱和曲尾帮唱的形式,具体有曲牌体唱腔、对偶曲唱腔和小调、唱词等类另。潮剧的伴乐也是独具特色,它由管弦乐和打击乐组成,分成弦诗乐曲、锣鼓经和唢呐牌子等,配合不同的剧情,使潮剧更富于生动、传神的表现力。潮剧的角色行当古时分为生、旦、净、未、丑、外、贴等7角,如今发展成为10种丑、7种旦、5种生和3种净。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知名,有“南国鲜花”之称。
100多年前,潮剧随着华侨的足迹流传到东南亚一带。如今,潮剧流布于泰国、越南等潮人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剧进行了改戏、改人、改制的戏剧改革,1958年成立的广东省潮剧团,作为潮剧创作、对外交流和理论研究的中心,曾多次出访,增进了侨胞的爱国爱乡感情,促进了内外文化的交流。
1999年10月21日,国际潮剧节在汕头举行。这是国际性的潮剧艺术交流和联乡梓情的盛会,相信作为潮汕民间艺术精髓的潮剧,将再放异彩,为潮汕地方艺术的付播和增进潮人团结作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