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印记】 潮剧

 朱觉超 2017-04-18
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为汕头市、潮州市。2008年揭阳市的潮剧作为第一批扩展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有4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明清传奇与文明戏、新编历史剧,有剧目两千多个,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汇聚传统潮剧精华,被誉为“百花潮中的三块宝石”。
脚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有传统曲牌200多支,乐曲1000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其曲调包括优美柔媚的轻三六调、平正端穆的重三六调、哀戚幽怨的活三五调及轻松诙谐的反线调等。打击乐器均有定音,伴奏有复调和声之美。
1990年以后,受多种现代文艺形式冲击,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
(1979年蔡明晖在传统潮剧《闹钗》中饰小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