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爱的潮剧创新,已经在扼杀潮剧

 风吟楼 2021-05-04

写这篇文章,源于一篇关于评论原小梅花剧团演员曾秋玲编导的小剧场潮剧《状元归乡》的文章你爱的潮剧传统,可能正在杀死潮剧

一个戏,特别是号称先锋、别于传统的新编剧目,上映后出现不同的声音,极为正常,也是应有之事。本来作为没完整看过该剧的我,不应该发表太多看法,毕竟开场有十来分钟我是缺席的,少了开场,来谈论一出戏,实在片面。但今晚看到那篇论述,的确有商榷之处,故而冒昧,写下我之所见,就当是华山论剑,以文会友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句诗,本意写的是美人,后世也引申为对心目中“先入为主”的美好事物的“偏爱”。但是不是先入为主的、传统的事物,就一定会让人一辈子喜欢,以至于裹足不前、排斥一切创新之举呢?鄙人的经验,不是。只有真正美好的事物,才会是每个人心目中的沧海和巫山,这是有经过岁月淬洗后的爱之深,方有对其他水其他云的不上心。

我爱传统潮剧,不是因为我只看过传统潮剧。其实甚至在不短的一段青春岁月,我基本上丧失了对潮剧的喜爱,而后某一天,一曲《扫窗》又把关闭的大门打开。在大学,我曾选修了京剧,学唱了程派名剧《锁麟囊》的“春秋亭外风雨暴”,从而走近了国粹。也看过越剧,看过粤剧,看过黄梅戏,看过梨园戏。假如我喜欢传统潮剧,被某人说,你就是因为目光狭隘,就是因为你没有看过外面发展产生的新事物,就是没有遇到“沧海”、“巫山”,才觉得传统潮剧多好,甚至说,我喜欢的潮剧传统,可能在杀死潮剧,不好意思,这点委屈,我绝不受!

而且,说句可能会让太多人顶不住的,我们爱的潮剧传统,不会杀死潮剧,而你们所谓的创新,却是实实在在正在扼杀命悬一线的潮剧。

所谓内卷之说,我其实挺失望的。作者说,传统潮剧不过是一些相似的程式在重复,看上去复杂其实千篇一律,没有太多欣赏的价值。且不说戏曲是不是完全只有程式,作者举例说的所谓新西兰毛利人的装饰艺术,说精细得太没艺术,那作者其实可以去看看敦煌壁画,由简单的线与图,通过一定规律的勾勒重复,所呈现的美感,恰恰是多少人顶礼膜拜的美学风格,而且你所说的没意思的装饰,反而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接受度最高的装饰。

图片

图片

再说说程式,我的理解,程式是戏曲发展过程中,演员将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搬上舞台,经过美化后形成的不失本真但又富有戏曲美感的一系列动作。说起来拗口,简单理解,程式就像是戏曲的拼图,每一个程式都是独一无二,是表演的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让观众认可,觉得这个动作比出来,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看着好看的。这些程式,不是一成不变,但总体来说,是程式让戏曲成为戏曲,而不是歌舞,不是话剧,不是电影,不是其他的艺术形式。

一个开门的动作,拔上面门闩,再拔下面门闩,两边门打开,双眼配合手的动作左右交互看,左右对称,美。

一个上楼的动作,一手扶,一手摆,头低身动,行动如风,美。

舞台上,欲左先右,欲直先弯,化繁为简,以小窥大,看似无理,别有韵味。这是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那传统潮剧就是程式的拼接吗?那肯定不是。程式是那一些动作身段的集合,但具体到一出戏,程式不是简单地拍poss,更不是简单的1+1。事实上,好的演员,好的导演,会因剧制宜,不是全然被程式束缚。就好像《张春郎削发》中的“追殿”,春郎和双娇追逐的动作设计,刚看时会觉得好像传统程式并没有那样绕着跳的动作,但细看下来并不难看,而且两人的移动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感,结合剧情也不突兀。

所以,并不是说创新了,我们这些喜欢潮剧传统的人就一定会反对。我们反对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潮剧的乱改乱动。

我认为,创新是可行的,但必须经过谨慎检验。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老剧种,她身上的华点,应该被肯定,而不是提及传统,就说那些过时了落后了观众不爱看了,其实观众不爱看的,是不尊重戏曲规律、随心所欲无法无天的人;是不懂戏曲美感充斥庸俗审美的人;是不理解传统韵味一味对外面剧种顶礼膜拜的人。我为什么一直坚持现在潮剧的危机解决之路,在重拾传统,而不是盲目创新,就在于包括目前处于行业最高水平的机构,其从业人员的传统基本功也不达标,基础极差,而且潮剧的传统程式已经日渐式微,很多传统剧目已经彻底失传。而眼下所谓的创新,除了随大流,更主要也是因为内怯,因为自己的底子真的太虚了,拿别人的东西来掩饰,又可以说是发展潮剧,岂不美哉?

我要的潮剧传统,是回归剧种的本身,好好把自己仅有的东西先继承,等基本功扎实了,对自己剧种的认识加深了,再去创新。没有传统的浸润,是做不好创新的,顶多就是东施效颦,自娱自乐。而所谓的内卷,我坚定地支持作者的一句话“复杂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这句话,用在眼下很多创新的大戏,恰如其分。满台的花拳绣腿,满台的人山人海,满台的鬼哭狼嚎,满台的灯光闪耀,满台的道具翻飞,不等于高级,不等于先进。

写到最后,我必须说,我写这篇文章,不是针对曾秋玲编导的《状元归乡》,说实在,虽然我认为我看到的后面40多分钟问题也不少,但并不是我前面所说的创新剧目要鞭笞的对象,有些地方我是非常欣赏,但愿以后有机会可以再现场看完整出剧目,到时候再细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