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六畜

 昵称503199 2015-07-16

我们的古人把马、牛、羊、鸡、犬、豕(猪)称作“六畜”,即六种家畜。汉语中与“六畜”有关的字、词面广量大,使用频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字在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在古代,马主要用来驾车和乘骑。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作战的方式以车战为主。马拉的兵车在那时是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往往以兵车多少来衡量,因此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的说法。从战国开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下,骑兵作为新兵种逐渐推广,骑战成了作战的主要方式。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和“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描写,可见那时作战的双方都重视骑兵。与马关的一些字词,一直活跃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驰、驱、骑、驾、骏等动词,形旁都是“马”,本义都与“马”有关。在现代它们仍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军事行动等方面,例如,“骑自行车”、“驾摩托车”、“汽车奔驰”。“驾驶飞机”等。汉语中有不少与马有关的成语,例如,“马不停蹄”、“马到功成”、“汗马功劳”、“老马识途”等;也常用骏、骥、骅、骐、骝等表示良马的字来作为人名用字。

 “牛”也是一个常用汉字。在古代牛被用作祭施用品即所谓“牺牲”(与现代汉语的“牺牲”意义不同)。“牺牲”二字表示意义的形旁都是“牛”。用牛来耕作,不会晚于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冉耕、字伯牛。“耕”和“牛”分别用作名和字,反映了春秋时已有人用牛来耕作。到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等铁制农具,耕地效率明显提高,而拖犁的耕畜就是牛(“犁”字也以“牛”为表意义的形旁)。从此,牛在农业生产中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当然,除耕地外,牛也用来驾车。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可以看到那位卖炭老人所写的炭车就是一辆牛车。中国老百姓对牛很有好感。往往把它同勤劳刻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宋代爱国将领李纲的《病牛》诗写道:“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léi)病卧残阳。”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更是为大家所熟知。

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很早就开始饲养羊了。羊肉是一种重要的肉食。以“羊”作为偏旁,构成了美、羞(馐)、鲜、羹等与美味、饮食有关的字。“美”,《说文解字》释为“甘也”(味道好),是由“羊”、“大”二字构成的会意字。至今,汉语中仍有美食、美味、美餐等常用词语。“羞”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羊”宇,它在古代也可用来表示美味的食物,这个意思后来另造了一个“馐”字(可组合成“珍馐”)来表示。“鲜”的本文是新鲜的鱼.是由“鱼”、“羊”二字构成的会意字。“鱼”表示类属,“羊”表示味美。“羹”在上古指带汁的肉,中古以后常用来指汤,比字是由“羔”(小羊)、“美”(味美)二字构成的会意字。“羊”在古代还与“祥”相通,表示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之意。

鸡和犬是中国农家普遍饲养的家畜。《桃花源记》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桃花源中的情景;而《捕蛇者说》则以“虽鸡狗不得宁焉”来衬托“悍吏”下乡给百姓带来的恐慌。杀鸡待客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一种习俗,《桃花源记》所写的“设酒杀鸡作食”,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习俗。以“犬”为形旁的汉字相当多,其中有的是动物的名称(狼、狐、猿、猴等),有的常用来描写动物乃至人的性情、性格(独、猛、狠、狂等)。

猪很早就被人们驯化了。甲骨文中就有“家”字,它上部的(宝盖头)表示房舍,下部就是“豕”,反映了上古时代许多家庭都已养猪、还有“豢”宇,意为喂养、饲养,“豪”字,本义是箭猪项脊间的长毛,两个字也都以“豕”为形旁。

最后,请读者试做一个小练习:写出分别包含“马”、“牛”、“羊”、“鸡”、“犬”五个汉字的成语各写两个。

作者:陈本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