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岁知天命

 读书作乐 2015-07-16

   从事留学咨询工作已经有6年的时间,中国目前好像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比这个工作更接近人生规划,宏观教育咨询(尽管我认为这种现象,即让留学咨询顾问承载了这个重任,本身就是中国学校教育的最大悲哀之一),于是,我对于人生发展,职业发展,孩子教育问题的一切书和电视节目都有意识的关注。英国纪录片《七年》又是让我感到震撼,引发我思考的电视节目。

 

   到底什么是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发展,是受教育水平?情商?智商?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七年》中的孩子在他们七岁的时候,采访人问了他们一些问题,比如未来想成为什么人物,做什么事情,有女朋友吗,是否要结婚,对钱的看法等,这些孩子在回答的时候,内容,表达能力,神情,态度都各不相同,但人们可以对他们每个人是什么性格,什么类型的人有直观的感受,而在后来的十四岁,二十一岁,……直到四十九岁的采访中,他们的发展,职业发展,家庭生活,财富,幸福等与人们在他们七岁时对他们的直观感受相差不大,我的感受至少是:哦,这个七岁的孩子,现在是这样的,那以后的人生轨迹是那样的,正常,不足为奇。也就是说七岁真的能够知天命。

   七岁的他们,有的是在同一个学校读书的同学,但是未来却发展成了不同的人物,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流浪汉,有的成为知名律师但离婚,有的虽只是个建筑工人,但吃穿也不愁,有着幸福的婚姻。七岁时在同一个学校读书,21岁时又同在剑桥读书的人,在几十年之后的人生也是迥然不同的。七岁时为什么就已经迥然不同,决定因素应该不是学校教育,对,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直接影响了孩子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理想,爱好,是否爱读书,都来自于后天的父母和先天的上帝,而不是学校和老师。

   家长们都想让孩子有出息,但是中国家长们却想当然的将有出息和学校学习成绩画上了等号,于是有了青海西宁优秀教师打学生耳光,学生家长却感激支持的变态现象。情商和智商是能量,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舵手,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多数的父母都忽视了三观教育和引导,同样也忽视了情商的教育,人们只重视智商,考学。于是当学生们走出校园,变得迷茫,就像外国人看中国人的生活给出的三个字“忙盲茫”。

   这种唯成绩主义的思想主宰着中国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更为悲哀的是,唯金钱主义的思想主宰着酝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社会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