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方 ▎夏季治腹泻,试试平胃散

 益寿堂999 2015-07-16


平胃散可以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是主治湿困中焦的经典名方。

经典原文

《医方类聚·五脏门》卷十引《简要济众方》:“治胃气不和,调气进食平胃散方:苍术4两(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2两(洗令净,焙干),甘草1两(炙黄)。上药4味,捣罗为散,每服2钱,水1中盏,入生姜2片,枣2枚,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辨证要点

从上述经典医籍的记载中不难发现,水湿之邪困阻中焦导致胃气不和,进而表现出来的消化道症状是平胃散的辨证要点,包括胸腹胀满、口淡不渴、困倦嗜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舌不红、苔白厚腻。

另外,上海中医药大学陶御风教授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史欣德教授合著的《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中收录了大量古今运用平胃散的经典医案,其方证要点包括胃脘部位的胀满疼痛、胸膈满闷、腹胀、腹泻、头晕、疟疾、痢疾等。

注意:苍术和厚朴是本方的关键药物

苍术对其药证的识别判断十分重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指出,苍术与白术主治大致相同,“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草崇原》),但苍术对消除腹胀肿满、关节肿痛、舌苔厚腻者,效果较白术为佳;而白术则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由此可见,苍术更偏重于水湿困阻中焦导致的腹胀满。同时,黄煌教授也指出,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且运用厚朴时,其舌苔多腻而润,或白厚腻,或薄黄腻,如果舌光红无苔,舌面干燥者,虽有胸腹胀满也不能用。


合方经验

在临床上常常见到本方与其他方证的合方运用情况。其最常见的合方经验如下:


①平陈散(《症因脉治》):即本方与二陈汤合方(平胃散加半夏、茯苓),主治水湿痰饮困阻中焦导致的胸膈痞闷、呕吐泄泻,症状较平胃散症为重。其鉴别要点则在于平陈散有半夏、茯苓,因而呕吐、下利症明显。


②胃苓汤(《丹溪心法》):即本方与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合方,主治平胃散证而兼见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或有浮肿等症。其鉴别要点则在水肿、水泻、水胀上。


③柴平汤,即本方合小柴胡汤而成,主治平胃散证而兼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少阳小柴胡汤证。其鉴别要点则在对小柴胡汤证的识别上。


特别提醒


由于本方证的辨证相对简单,且胸腹胀满并无太多特异性,临床需与导致胸腹胀满的其他方证如保和丸、六君子汤、三仁汤、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承气汤类方相鉴别。


其中保和丸多见于食积,有伤食病史,或见脘腹胀满、嗳气、呃逆酸腐、口臭矢气臭、舌苔浊腻;六君子汤多见于虚证,患者表现为一派虚象,其腹胀多在下午加重,服四君子、六君子后明显好转;三仁汤侧重于湿热内阻,可有发热、心烦失眠、胸闷腹胀、小便黄赤、里急后重、舌苔黄厚腻;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侧重于气滞,以胀气为主,嗳气、矢气后缓解;承气汤类方多见燥屎内结,以腹胀腹痛拒按、大便秘结不通为主。临床常见平胃散证兼有郁热与三仁汤混淆情况,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


验案

患者,男,18岁,2013年5月17日初诊。主诉:腹胀痛间断发作半年,加重伴腹泻1个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当时患者正值月考,未予重视,未服药治疗,后患者症状时有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健脾益气、理气消胀中成药治疗,腹胀、腹痛症状时有反复。1个月前受凉后腹胀、腹痛症状加重,伴腹泻,4~5次/日,大便呈稀溏状,再次于当地社区医院就诊,予补液、抗感染治疗,腹胀痛及腹泻好转后停药。

刻下症见:腹胀痛,口干,口渴,不欲饮水,恶心呕吐,纳呆,不欲饮食,大便2次/日,不成形,舌淡,苔白厚腻、微黄,脉沉。中医诊断:腹痛、腹泻。处方:炒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5g,生甘草10g,半夏15g,茯苓30g,生姜3片,红枣3枚(切)。3剂,水煎服,1剂/日。服药后患者告知笔者,1剂药后,腹胀痛减轻,3剂药后腹胀、腹痛消失,胃纳好转,大便1次/日,舌苔薄白,脉转浮。嘱咐患者原方再服3剂巩固。

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熊兴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