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写作入门(三)平仄

 Mingski 2015-07-16


【定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变化】

近代汉语自元朝开始,中原汉语的语音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元朝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入声消失,平声分为阳平、阴平。现代普通话没有入声。普通话中第一、第二声称为阴平、阳平,是由中古汉语的平声演变而来。第三上声、第四声去声则为仄声。


但阳平声本身的音调并非平直,是从中音滑向高音的声调,而古时的入声已经融合至其它四声。现存一些区域语言,如南方的粤语、吴语、闽南话及客家话以及北方的晋语则保留了入声。尤其粤语九声中,有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高阴入、低阴入及阳入声九声。


古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上声、去声、入声都是仄声。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汉语的入声,就逐渐消失了。


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阴平和阳平是平声(就是指第一、二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就是第三、四声)。


【古今差别】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例如郑板桥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作的咏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平仄为:


汲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平仄为:


汲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因为“茗”字在平水韵(古音)中为仄:上声二十四迥;在中华新韵(今音)中为平,阴平十一庚;连对联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要求都不符。


再如杜甫《春望》诗中的第一句:


国破山河在

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古音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由于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因此用普通话念诗,可能会出现“平仄不调”的情况。 虽然“国”字属于入声,但在普通话里却是阳平声(第二声)。

若以普通话念出上述两句,就会变成:


国破山河在

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所以,以后谈论诗词、对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作者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所做;之前有粉丝@黄吉美 投稿的作品《年华》这点做得很好,有标明是古韵还是新韵,诗词君给你一个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