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怒汉》隐性的民主发展史

 幼稚的优质难难 2015-07-17

“我们有合理的怀疑,那是我们的司法制度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十二怒汉》】

坦率而论,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是拒绝的,为了应付刑诉老师的任务,我才勉强看了这部电影。毕竟1957年的电影,无论是从电影情节或者是从影像技术方面都应该远远逊色于现代电影,而现在的电影,又有几部真正可以令人称道的呢?

然而,看完这部电影,我想狠狠抽自己一巴掌,或者说见识浅薄,或者说是惭愧。这部电影,直接告诉了我,什么叫做经典,什么叫做精彩!

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或许更加类似于罗尔斯所说的“无知之幕”,正是因为陪审团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政治势力乃至于社会舆论之外,所以判断当事人是否有罪是根据陪审团来进行裁断,而定罪量刑则交由法官来判断。在民事案件之中,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死刑案件中,则必须采用十二人全部通过,而无一人否定的原则,否则陪审团就要重新审议。

初步了解这一制度,我们就能明白《12怒汉》剧情展开的合理性。但导演天才之处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正是因为投票的不可妥协,所以才使得电影的剧情开展的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故事的精彩之处体现在诸多方面:

1环境

笔者想起了曹禺的《雷雨》,同样是经典作品,环境的气氛与人物的命运与抉择起着互为表里的作用。首先是陪审团走进房间,在这一时间段,天空阴霾密布,空气闷热无比,风扇的故障又使得人感觉不到一丝清凉,令人窒息的氛围似乎也预示着少年的命运在公众的印象之下走向无可挽回的毁灭。在陪审团投票达到6:6的时候,骤雨忽至,而电风扇在富家子的推动下得到了重新的开动,这也预示了情况开始出现了好转。而在最终,投票结束12:0,

当建筑师走向法院外时,外面已经是艳阳高照,这也预示了故事的情节最终走向了明朗的终曲。

2音乐

笔者试图找寻《12怒汉》的背景音乐,但一直无法找到,就此作罢。但音乐在影片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本身的起始是忧伤的,不同于卡农的婉转,的影片中音乐本身或许更加渗透了一种硬汉的特质。

电影中背景音乐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故事的起始,即陪审团的开端。

第二次,是亨利.方达饰演的建筑师选择让大家来进行投票,也正是9号老者如同救命稻草般的一票,使得电影开始出现了戏剧般的转折。

第三次,建筑师在厕所中与6号上班族的一段交流,这段交流也直接道出了本片的精髓所在:陪审团的职责,不在于寻找出真相,而是找出合理的怀疑。

第四次,投票结束,伴随着3号陪审员的哭泣,建筑师在为他披上衣服之后走出法院之外,音乐一改曾经的忧伤风格而走向积极生命的号角,而故事,也走向了落幕。

前后呼应,而音乐的恰当好处的展示,使得主题与人物的性格更加具备鲜明特质。

3戏剧性的人物冲突与情节发展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影片开展下来的几点难度。

1影片的戏剧性转折,从11:1到0:12,如此颠覆性的变化,却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

2影片的地点,仅仅局限于一间小小的会议室之中。地点的局限性使得故事的发展不可能太过于宏大。

3在这间会议室中,一共有12位陪审员,在短短的96的分钟之内,这部电影要介绍12位人物的职业,性格,经历,兴趣爱好,思想倾向,而且还要令观众了解这些人物,并且能够记住。

4自然的交代陪审员审判的缘由,案件情节,时间,地点,证人以及证据的穿插。

这四种条件,无论那一项做不到,都会使得这部电影沦为平庸之作,但西德尼 吕美特做到了,而且做到了巅峰。这种艺术上的情节穿插,是导演的天才思路,才识浅薄,无可探讨。

4思想意蕴

首先,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人物的性格,然后贴上相应的某些情绪化的标签

首先是2号陪审员,德性者,他本身并未提出理性的推理判断,而是依据证据做出了单纯的情感判断。

接着是三号陪审员,出于对于年轻人的厌憎与愤怒,他将这种情感掩藏与逻辑的外衣之中,他是坚定的反对者之一。

四号陪审员,银行家,绝对的理智者,无论是对于证据的推论还是对于10号陪审员的阶级歧视的回答,他都能淡然处之,可以说,他是案件中最棘手的反对者

五号陪审员,信念者,自小于贫民区长大,自卑,但最终克服障碍,并积极参与了讨论。

六号陪审员,正直者,卖橘子的上班族,不具备绝对的价值判断。

七号陪审员,球迷一枚,不关心他人而只关心自我,淡漠生命,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八号陪审员,勇者,他也许不具备可以洞察时事的智慧,但他却愿意为他人的生命而敢于对抗世俗的伟大力量。

九号陪审员,智者,从最开始的追随者到后期细节的惊人把握,使得故事出现了颠覆性的发展。

10号陪审员,新兴贵族,有着强烈的阶级歧视观念。

11号陪审员,温润君子,不盲从,不独立,只为法律与生命的尊严而奋斗,从前期的对于球迷的正气凛然的发问到后来对于大家的呼吁,都使得原本不在意的人或者会场气氛出现了变化。

12号陪审员,普通人,或许更像墙头草,但最后也拥有了自身的立场。

1号陪审员,主持者,他承担了协调并参与了整个会议的讨论。

接着是证据:

老人的证词

妇女的证词

折叠刀

孩子的陈述

孩子返回取刀的心理剖析

最后是投票流程:

1:11 2:10 3:9 4:8 6:6 8:4 9:3 8:4 12:0

投票的支持者依次是:

1:11 勇者 (原因:基于刀和案件的合理怀疑)

2:10 勇者 智者(认同勇者精神,同时对老人证词的合理怀疑)

3:9 勇者 智者 信念者(基于自身理解,有合理怀疑)

4:8勇者 智者 信念者 君子(孩子取刀的心理剖析的合理怀疑)

6:6 勇者 智者 信念者 君子 德性者 正直者(基于上的合理怀疑)

8:4勇者 智者 信念者 君子 德性者 正直者 自私者 普通人(基于自身利益)

9:3勇者 智者 信念者 君子 德性者 正直者 自私者 普通人 主持者(基于孩子观看电影的合理怀疑)

8:4勇者 智者 信念者 君子 德性者 正直者 自私者 主持者(普通人摇摆不定)

12:0勇者 智者 信念者 君子 德性者 正直者 自私者 普通人 主持者 理智者 愤怒者 新兴贵族(基于妇女视力的合理怀疑)

从社会层面的发展来看待这部电影的构成,导演的拍摄意图,或许更加增添了更多的哲学意蕴。

勇者,只要看到一丝曙光,便敢为天下之先,所以秦皇汉武,造就传奇史诗。智者不求利益,只为精神认可。信念者,跟随着自身信念而行,心之所向,无怨无悔。君子,从苍生角度思考,黑白之间,为江山沧海。德性者,正直者,追求社会福祉,不求自身闻达。自私者,追求自身利益。普通人,盲从领袖,跟随潮流。新兴贵族,都追求自己旧时尚未改革时自身阶级的利益。理智者,真理的基石一旦崩塌,便会心悦诚服。愤怒者,如末世君王,终究会走向覆灭。

在这部电影中,阶级偏见,狭隘情感,细节忽视,心理剖析,这些或为主观或为客观的因素使得一个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少年走向死亡,那么,在社会之中呢?这样的事件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又该如何处之?

我们也许永远不可能走出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但我们至少相互拥抱,用自己的“上帝会发笑”的理性来构建文明的火炬:制度,让这个世界,能够得到人类社会所能获得的最大限度的公平。

也许作为法律系的一部经典电影,《12怒汉》表明了陪审团制度价值的可贵之处,呈现了可以突破时代的影视制作,表达了浩如烟海的丰富意蕴,或许它更像是一部隐性的民主发展史,向我们昭示了民主碰撞的简单过程。但,它最终让我们记得的,是这部电影所蕴含的那种精神,真正的正义,真正的社会变革,而这种精神,才是我们为之激动,为之向往,为之热血沸腾的缘故!

枫林之舞 2015/5/6

作者风玉之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