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农人小农人如何做大做久

 竺言小聚 2015-07-17

新农人小农人求助的内容除了小部分技术和营销问题之外,就是赚钱和做大两类了。

  初级食材做品牌是个坑 体量小做不了大文章

  新农人和小农人经营普遍面临一个问题:规模小,只能做初级食材,无法生产出与商业体系、工业体系对接的包装食品。也就是说只能获得行业平均利润,无法获得加工增值和包装食品的品牌利润。初级食材做商业品牌是一个大坑。因为小体量做不了大文章,你分摊不了做品牌的成本。很多人把地域品牌和商业品牌混为一谈,却不知道农产品地域品牌是依靠地域资源来背书的,商业品牌是你用从业者良心和商业道德来背书的。初级食材除了老老实实做品质和风味,没有其他捷径可走。被人发现的早晚和消费者体验的层次有关系,这一点很关键。一旦你的特殊价值没有被发现,价格就泯然众人矣。同类产品只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杀价格。

  只要地域品牌特别棒的地方,就会有无数的新农人,小农人在这样的状态下相互搏杀,艰难生存,好产品也把市场生态做坏了。这也是我反对淘宝村遍地的原因。一家家淘宝店就变成一个个孤立的小农经济体,更加没有组织能力,形成市场合力解决加工增值、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问题。在中国农村组织已经瘫痪,农业体系已经网破线断的状态下,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交通手段只能加剧农业生产的碎片化和农民的社会孤立状态!

  我们做农业虽然充满了情怀,但是情怀不能当饭吃。搞农业不是为了做慈善,是要赚钱的,养活家小,再进一步改善家人福利。因此一定要弄清楚农业的钱是怎么赚来的。

  大企业做什么?卖平台、卖标准、卖系统、卖品牌。

  小企业做什么?卖产品、卖真情啊。

  对于农产品来讲,利润从低到高来自于五个层面:

  第一、行业的平均利润,即原始利润;

  第二、来自于产品分级;

  第三、来自于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第四、品牌利润;

  第五、金融利润。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别就在于,中小企业一般能够获得前三种利润,但是大企业应该更看重后三种利润。

  其实还有一种特殊利润,就是垄断利润,无处不在。你要做到,那是最成功的人或组织。遗憾的是在国内,赚取垄断利润的非一般人。

  大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覆盖市场、品牌塑造、影响产业政策甚至法律法规。

  我们新农人小农人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的,怎么办?如何解决第一第二层利润跨上第三利润的台阶?出路就是联合起来。这在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农业国家和地区已经被验证过特别成功。

  农业产业发展的五个层面从低到高的依次排列是:

  第一、规模化需求

  第二、高效率运营的需求

  第三、安全的需求

  第四、健康的需求

  第五、人与资源平衡阶段的有机生活品质的需求。

  不同的需求对我们有非常现实的选择意义。

  食品问题,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过程来看,一般在人均GDP在1000美元下,主要是数量要求;到了3000美元,关注安全的需求;到了5000美元,关注产品所涉及到的环境因素问题;到了10000美元之后,关注的是超出食品本身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问题,上升到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哲学层面上。

  新农人和小农人要解决规模化,怎么办?出路还是联合起来,把非标准品变成标准品进入市场,扩大我们的体量进行差异化竞争。因此说:

  食材联合起来才有出路

  食材只有通过加工才能组合成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食品。国外有很多农场和小规模食品加工企业做不含防腐剂、抗氧化剂的保质期7到15天的食品,非常受欢迎。这是食材联合起来的出路。如果前端做好种子种苗开发,后端做好食品研发和营销。有多少人愿意联合起来做特殊品质和风味的事情呢?

  我创立的农品堂目前在新疆、青海、内蒙做植物小品种的育种产业化开发,就是这个模式。自己布局做太慢合力小,整合小规模新农人和小农人,速度会加快。这样我集中精力做科研和营销投入,从你们那里获得多样化的优质食材,不断推出新品。完成非标准化食材向标准化食品的转化。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模式来冲击资本市场。

  从育种开始,将特色植物小品种产业化开发

  目前农品堂只限于植物,不碰动物。致力于特色植物小品种产业化开发,实现食材向食品的升级转化,整合地方新农人小农人资源开发新产品新市场。

  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占据国土资源三分之二面积,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经济来源。沿着高原、山地、丘陵、沙区、林区分布。包括各类杂粮、杂豆、坚果、浆果、小油料、准谷物、香草、香料、特定地域的稀少食材、可食性野生植物、药食同源类植物等等。

  农品堂的特点是从育种开始。从野生种、农家种选取一部分,常规种居多。杂交种子目前局限于瓜类和香料。特别关注品质和风味,产量反而其次。

  我们今年在北京成立了食品研发和营销部门,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工作。我们的食材通过技术研发,与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业、渠道商合作,分阶段的进入市场。

  当然,我做农品堂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里不做详说,今后可与大家探讨。

  为什么从植物类别的小品种开始?

  小品种生长的天然的地理环境,被追求安全、天然、健康的消费者亲睐。

  我们清楚,植物育种对作物的影响,历来莫过于产量和抗性。育种家和政府出于保障食品供给总量的目的,在作物产量增加上不遗余力的投入。结果呢?作物产量增加的速度将作物根系吸收营养素的速度远远抛下。根据美国科学家的全球观察和研究,从上个世界50年代至今,全球农作物的矿物质含量平均下降40%以上。而我们国内的长江流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由于耕作土壤长期得不到休整,更是雪上加霜,长期大田作业的地方,作物矿物质含量下降可能在50%以上。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清楚矿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有5个方面:构成机体组织、维持体液稳定、参与体内代谢活动、协调机体的酸碱平衡并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保护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安全。我们长期食用者这样矿物质含量下降很多的粮食和蔬菜,就出现了营养素缺乏的“隐性饥饿”。而个别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形饥饿”是各种慢性疾病的源头,全球70亿人中约30亿人处于“隐形饥饿”状态。为什么现在人们四处寻找天然食材、寻找粗粮野菜?中国人饭桌上的主要食物出问题了!这也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民补钙补铁补锌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国外已经消失的“胶囊族”(主要服用各种营养素提取物或者营养补充剂胶囊,忽视饮食摄入的人)在国内盛行的市场基础。

  目前小品种的消费群体恰好也是同样需要个体健康管理的群体。我们国家有药食同源的传统,还有人人都是养生专家的癖好,反而给了我们做好小品种的最佳土壤。

  从商业角度,做小品种育种和生产可以同时进行,常规种的提纯复壮与生产相得益彰,当年就可以实现杂粮油料等规模化生产。从育种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控制可以实现产品追溯,让消费者得到更大信任。

  国际大公司还没有关注小品种,国内大公司也看不上,政府从建国以来也没重视过。因此是一个很好的操作机会。

  困于规模和出路的新农人、小农人可以与我们联系,走出一条联合之路。

  2015年,是中国食品加工的转折元年,高品质食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我们农品堂不断的接到国际国内的食品加工企业对特殊食材的询问和寻求合作,这是很好的开始。

  我们清楚大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需求是稳定的供给。因此,我们手里的小品种是无法成为雀巢的主要加工原料的。因此,走主打天然、新鲜的小品类加工食品才是我们要走的种植业与加工业结合的路子,实现食材向食品的身份转换。

  农品堂的路子只是组织起来的一种尝试,可能还有更多的合作形式出现。困于规模和出路的新农人、小农人可以与我们联系,走出一条联合之路。

  联合之路有多种形式,在组织形式、法律架构、业务结构上有多种选择。大家可以先把你的基本情况包括:区域,植物资源,品种情况,生产状况,销售形式,财务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营者的主要经历先发过来,我们再做进一步沟通。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华中分片区做聚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新老,农业事农业人做,联合起来,走出新农业的一条路。

  不要再迷信各路神仙的营销神招秘法,十八般兵刃武艺,殊不知江湖上卖药的多,治好病的真没几个。你参加的培训班和集中营再多,无非是学会了人家的牛逼招式,没内功也白费。求人不如求自己,我们自己做吧。升级微信圈不如升级产业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