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意志博物馆,最牛掰的科技博物馆!

 陈农 2015-07-17

德意志博物馆,最牛掰的科技博物馆  

果壳网 / 李子短信    2013-11-27

果壳作为高洋上的科技网站,自然要有Geek范的东西,果壳x博物馆的话,怎么可以不提德意志博物馆呢?

位于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在城东南的一座小岛上,全岛被德意志博物馆占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这个博物馆的体量和藏品丰富度让人惊讶,55个馆,据说展线总长度达16公里,里面的内容没有三天绝对是看不完的。

博物馆几乎涵盖了科技科学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科学到科技应用,天文地理,汽车飞机,材料化学,等等等等。每个理科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她的温柔乡,类似于我这种敬仰科技的文傻则是处处不明觉厉啊……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在呐喊,与其求嫁理工男,不如求嫁博物馆……



博物馆正门

巨大的螺旋桨

在博物馆主馆中央是一艘巨大的帆船。由于太大没有能够成功照到pp,所以在网上找了一张。这个帆船的船舱有剖面,可以仔细看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们的海上空间。


德意志的科技树特质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和大英帝国的工业范不一样(详情欢迎戳楼主的
曼彻斯特的工业科学博物馆游记) ,德意志对于机械和仪器的爱几乎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半导体元件,都一点点细细地拿给你打量,喜欢机器以及交通工具的人可以考虑到慕尼黑来常住嗯……
德国的引擎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nb的。博物馆里面从人力、水力,到蒸汽、油气的引擎,林林总总。


Ray turbine Nene 103, 1955年。劳斯莱斯公司的单级涡轮。

而这个是一个火箭引擎。Solid Fuel Motor Apogee Motor, 1974,固体燃料。

此外还有一些老的机械。

各种机器人等等也是十分耐看。比如这个大众公司的机械臂。



汽车引擎也是必须有的啊,BMW 6缸引擎,图是官网上的。


而飞机展厅则是最受欢迎的之一。里面有各个型号的飞行器,其中二战的德军战机的Model,比如Messerschmitt系列(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

个人比较喜欢研究喷气机引擎,以及机舱内部结构。比如这个客机剖面图,空中客车300。

各种各样的灰机真是眼花缭乱!

尖尖鼻子那个叫EWR-Süd VJ-101 C-X2,1965年的时候设计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梅塞施密特!

低调自爆一下与红色直升机(型号未知)的合影:


博物馆的三四楼,主要是各个细分领域的展品。比如音乐和乐器:

比如摄影摄像,好多古董相机呢。

还有印刷、玻璃工艺等等也值得一看,我就只有粗略扫过了。

关于能源和建设,德意志博物馆也有话要说!
这个是早先的变压器:

有一个仿真矿井。在地图上很小的一块,但是非常值得看!

桥梁建设:细处也非常详尽。

关于基础科学方面,各位信科的同学可能有好多祖师爷可以膜拜呢。
比如古老的双排计算机:

有一些数学的小玩意儿也很好玩。比如温习一下椭圆的第二定义?

这是什么?世界上最早的MP3!

1955年的计算机CPU。


里面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贴图就太……长……了。
而且我也只有大半天时间,根本不够用啊摔!
不过,墙裂推荐别的博物馆没有的东西——在“自然科学”门类下面,数学、物理、化学和地图测量学方面有很多干货可以看。
比如地图测量的展厅,作为地理控的我学到了不少新姿势,包括从古到今的地图都是怎么测出来的,用什么工具(比如最早推个轮子什么的),我觉得可以带一本GIS的书进来入门了嗯……
数学和物理展厅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小游戏”,自己也可以通过形象操作理解一些数学和拓扑学原理。

这个小东西是中国的……叫什么忘记了,两个小人下阶梯?……


最后……当然要说一下“浪漫”点题啦。顶层的天文馆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馆,不过我去的时候没有开。但是屋顶是可以上去的,俯瞰慕尼黑城。
还有各种各样的日晷。
博物馆主塔也很美很漂亮。
在楼顶看了慕尼黑日落……各位理工科男女们还等什么!约会圣地!不用谢!

话说还有一个直升机的螺旋桨结构图,可以自己操作的。


最后的小贴士:
普通票8.5欧,学生票3欧,学生党们你们懂的。
我听说有学生10联票,貌似是25欧,这真是粗暴的过瘾啊……【25欧只够看一个半梵高博物馆= =
请携带小板凳和食物前往,博物馆里面椅子比较少,走到后面有点吃力了ToT
慕尼黑城里有去博物馆的Tram,在博物馆岛站下即可。
不会德语也没关系,但是英语的说明内容比较简略,大家可以先去博物馆主页做功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