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远游》诗提出修丹道程序[导读]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新诗人。历史上人们对屈原《楚辞》的评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屈原诗歌中深寓的丹道养生理论,却无专论述评。 屈原在《远游》诗中提出:“与泰初而为邻。”“泰初”怎么解? 《列子》讲“泰初为气之始。”“气之始”,即是鸿蒙宇宙最深层的能量。屈原所讲“与泰初而为邻”,这个“邻”字奥秘何在?一般修炼者很难理解屈原所讲的这个“邻”字。根据我三十多年修丹道之实践,略知一二。 根据《光月道长开示录》讲,修丹道第一部功是传服气通周天,灵动百会穴。百会穴是任督二脉的交会穴。灵动百会,任督通;任督通,百脉通。丹道周天功第二部功,乃传丹道最上乘的炼气功夫—胎息。何谓“胎息”?即“内呼吸”,“脐呼吸”。什么叫 “脐呼吸”?母亲十月怀胎时,胎儿在母亲子宫中育化。胎儿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胎儿有一根脐带与母体紧紧相连。脐带连任脉,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胎儿靠脐带随母亲呼吸而呼吸。胎儿在胚胎中以脐带为中心,汲取母体营养与宇宙灵气而生长。胎儿降临人间,首先要剪断脐带,随着婴儿一声啼哭,这时胎儿与母亲先天炁绝断,从此靠口鼻呼吸大自然空气而存活。从此,任督二脉藏于人体,元神藏于脐内,元气藏于命门,元精藏于肾。人体腹部前为丹田,后为命门,肾间动气为生命力、爆发力之根。丹道之“胎息”是沟通人体与宇宙能量的桥梁,修成“胎息”实现“天人合一”,能摄取宇宙最高级层的能量。为此,“胎息”成了千古一秘。
![]()
“天人合一” 《老子章句》中云:“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金丹四百字》中讲:“胎息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胎息成’,‘天息’升,金丹成,怀圣胎,出阳神。”屈原提出的“与泰初而为邻”,“泰初”,即“气之始”;“气之始”,即“太乙含真”;“真”,即宇宙“真气”,乃宇宙能量。屈原提出的“与泰初而为邻”,这个“邻”字,可能理解为修丹道炼气的必然,乃“服气通周天”与“胎息气化”二部功。具有操作一前一后,配套成龙。鄙人将屈原讲的“为邻”二字,破释为“服气通周天”与“胎息气化”二部功,乃道法自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能这样明确地论述修丹道的炼气程序,真正是很了不起的,值得炎黄子孙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