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者:赵东奇 10人已访问辨头痛部位 熊教授认为若头痛的寒热虚实表现不明显,而以疼痛部位为主要特征,则以疼痛部位为主进行辨证,亦可二者结合进行辨证。因“头为诸阳之会”,阳明、太阳、少阳三阳经均上于头,足厥阴亦与督脉会于巅顶,故三阳经及足厥阴之病均可见头痛之症。前额痛属阳明,方用《兰室秘藏》选奇汤;后头痛属太阳,方用枕痛方;两侧头痛属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偏头痛则用散偏汤加减;巅顶头痛需分清寒热,临床多见者为巅顶痛而伴肢厥、呕吐涎沫等症,是肝寒所致,吴茱萸汤主之;亦有少数巅顶痛而兼见烦躁易怒、口苦、便秘等症者,为肝火所致,泻青丸治之。 2.1 后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男,59岁,2005年10月30日初诊。诉后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近半月加重,伴颈胀、头晕,耳鸣,病情反复发作,感冒、劳累、生气均可诱发,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予枕痛方合天蝎散加减: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10g, 黄芩10g, 细辛3g, 炒白术10g, 法夏10g, 制南星5g, 葛根30g, 甘草8g,蔓荆子 10 g,野天麻30g,全蝎6g,僵蚕20g。10剂,水煎服。2005年11月13日二诊:诉服上方5剂后头痛即止,此次欲巩固治疗,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15剂。半年后随诊诉头痛显减,以原方再进月余,头痛获愈。 2.2 偏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女,50岁,2005年9月25日初诊。诉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近1个月加重,头痛每于感冒或劳累后发作,甚则眩晕呕吐,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舌红,苔薄黄腻,脉弦。予散偏汤合天蝎散加减:柴胡10g, 白芷20g, 川芎20g, 黄芩10g, 法夏15g, 白芍10g, 香附10g, 白芥子15g,野天麻20g,僵蚕20g,全蝎6g,甘草6g。10剂,水煎服。2005年10月9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已止,欲巩固治疗,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加党参10剂。1年后随诊诉头痛发作次数显减,复发时自服上方仍能止痛。 2.3 巅顶痛 典型病案:患者,女,65岁,2005年5月1日初诊。诉巅顶痛5天,伴口苦、便秘,诊见舌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火头痛,予泻青丸加减: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15g, 黄芩10g,法夏15g, 酒大黄6g, 藁本15g, 胆草 5g,野天麻30g,僵蚕30g,甘草10g。服上方5剂而愈。 按:枕痛方,乃熊教授根据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中“防风羌活汤”化裁而来,方中羌活、防风、川芎、细辛辛温散寒而止痛;炒白术、法夏、制南星化痰,黄芩清热;葛根升清阳;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化痰清热止痛之功。此方原治眉棱骨痛,但临床用治后头痛效果甚佳。散偏汤出自《辨证录》,方中白芍、川芎养血和血;郁李仁、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芷、白芥子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治疗偏头痛之效方。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用龙胆草泻肝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便而出;羌活、防风祛风止痛;川芎上行头目而逐风邪;熊教授加藁本上达巅顶而祛风止痛,实为治疗肝火头痛的良方 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 [通治方] 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克 川芎30克 细辛3克 当归30克 蔓荆子6克 水煎服,每日l剂。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册 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 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2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桃仁l0克 红花6克 菊花10克 钩藤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 [辨证方] 1、寒 证 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 川苔(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 上药为末。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串雅内编》卷一 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名老中医医话》 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 硝石30克 上水丸,如指头大。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普济本事方》卷二 2、热 证 王昆山: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除血管性头痛外,其它各种头痛症,亦可收到较好疗效。 防风30克 生白芍30克 白芷15克 细辛3克 菊花15克 川芎15克 薄荷10克 蔓荆子15克 生石膏30克 连翘15克 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千家妙方》上册 头痛验方.头痛特效方 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加分! 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 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 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 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 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根据头痛性质划分:
首先,一来就上重点,阴阳为中医之本,那么头痛也分阴阳,各位记住:根据前面说过的阴阳对立的原则,白天的头痛,不管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或者白天加重的全部归于气病或者阳病,所有晚上的头痛,不论是否加重,慢性急性的全部归于血病或者阴病,记住了吗?气和阳的病在白天发作或者加重,血和阴的病在夜晚发作或者加重!!此为头痛之大原则!后面将谈到的所有头痛辩证都基于阴阳原则,若有冲突,以阴阳对立原则为准。如:一个女病人因为丈夫时常在外加班应酬而时常怀疑丈夫有外遇。症见失眠头晕,晚上盗汗严重,心悸乏力,晚上头痛加重,朋友们,马上想到阴病或者血病。
其次,按照虚实性质(严重还是不严重)来判断下,头痛如果是隐痛(anguish pain)和钝痛(dull pain)的,缓慢性的,归于虚证,解释下钝痛,钝痛者,是相对于实痛而言的,不像刀割,针刺那种是定点的,它不太尖锐。钝痛属于一种范围内的痛,涉及范围比锐痛广泛,诊断隐痛和钝痛多为血虚气虚,肝血虚,肾虚等。再看如果头痛是锐痛,剧痛的(Sharp pain),,并且是突然性发作的,属于实证,症多见肝阳上亢,肝火肝风,痰浊,胃火,血瘀,解释下锐痛和剧痛,记住这两者是突然性的深度头痛。
再来,头痛有沉重感的判断为痰湿,之前说过了,看到“重”马上想到痰湿,《内经》不是说“因于湿,首如裹”嘛。那么痰湿大家都知道是两个概念,这里很重要,一大半的中医只知道你头疼痛加沉重就是痰湿,但你问他到底是痰还是湿,他就支支吾吾了,让我教大家,痰者伴有眩晕眼花,湿者,只有头重和疼痛。
牵涉到后颈部僵硬的,如果突然性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属于外感风寒(见我的六经之太阳经症);如果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肝风,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完了,暴露了!各位,我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医术语而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精神是不是该来点掌声啊?) 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血瘀。 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气滞,多见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 空痛(empty pain)为肾虚,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用什么穴位?哈哈,脑袋空当然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比如太渊啊,足三里啊,(看来今晚要扎一下了,写的太多太快,已经感觉自己脑袋空空了)
突然松懈后头痛加重(西医叫周末头痛症,weekend headache),由于肝阳上亢造成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没事,一到星期六开始头痛,星期天更痛,星期一早上准备上班时,头痛就好了。用我的家乡话说叫装样性头痛,一到五装样给老板看,所以很紧张,一下班真实面貌就露出来了。 突然兴奋后头痛加重属于同样的肝阳上亢 吃酸性食物后(柑橘类水果)头痛加重,也是肝阳上亢
头钝痛,房事行为后头痛好转----肝火上炎,各位,有没有谁的老公要求行房事是因为头痛的?说:“哎呀,今天头痛的厉害,咱们早点上床吧?”大家不要笑,这种情况的人很多,虽然没抱怨头痛,但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不是人色,是病啦!!
二 头痛和女性月经的关系 一般而言,女性头痛要比男性多,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原因,我连腹痛一起总结,临床上问女性经常配合着问。这样便于大家记忆背诵!! 经前头痛——肝阳上亢 (阴阳不和) 经前腹痛-----气滞血瘀(阴阳不和) 经期头痛或头痛加重----肝火,血瘀(实证) 经期腹痛------血热,血寒(实证) 经后头痛-----血虚 (虚证) 经后腹痛------血虚(虚证)
问:一女经后头痛,经后腹痛的,连起来看,是不是血虚? 一女经期头痛,经前腹痛的,是不是血瘀伴有肝气淤滞或者肝火上炎? 一女经前头痛,经期也头痛的,是不是肝阳上亢或者肝火? 一女经前腹痛,经期也腹痛的,是不是血瘀?要么寒,要么热,舌淡苔白的血寒,舌红黄苔的血热? 会玩了吗?
在临床时,我们按照头痛性质问病人,但有些病人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怎么痛的,反正就是痛,甚者还反咬你一口,你问多了他们还说“你不是医生吗,我告诉你我头痛你就治疗头痛,我怎么知道什么钝痛,胀痛的”,对于这种肚里有屎又不想拉的病人,难道我们就没办法了吗?不,这样的话咱们换种方式,不问痛的性质了,直接问痛的部位就搞定,下面进入头痛部位的辩证,没看我前面《总结六经辩证》的,请先看完,因为头痛按部位区分可以和我之前的六经辩证互相做补充。
1, 枕骨疼痛(occipital pain),放射到颈部的-------太阳头痛,常见于外感风寒和肾虚.为什么肾会痛在后脑勺,学中医一定要把不懂的地方搞懂,你死记是玩不走的,所以说中医要悟性,太阳头痛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后脑勺的,膀胱经和哪条经相表里?肾经!是不是互相沟通了。 重点来了,大家知道根据不同的头痛部位,我们中医是不是有不同的引经药?来一起治疗吧! 太阳头痛的引经药——羌活 太阳头痛的穴位(对比我的六经辩证之太阳证)——后溪配昆仑(太阳头痛的远端穴)。 我很少用局部(阿是)取穴,远端配穴是我的最爱,为什么?效果好呗。就像你垂直丢个石头在水里,声音很大,接着就石沉大海了,我们叫什么?外强中干,哈哈,但是你们打过水漂吗?让石子在水上跳五六下,打的好的话,可以有十多个水花,我们叫什么?循经传导,效果是不是更雷人(不知道雷字的用法用对没有)? 重点又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太阳穴这里痛,请问大家这是哪条经的病症?太阳经吗?NO,太阳穴头痛是偏头痛,偏头痛是属于少阳经头痛,记住啦
2, 前额痛,眉棱骨痛(forehead pain)------阳明头痛,足阳明胃经,那大家知道了,是中焦脾胃的原因导致的。隐痛为胃虚血虚,剧痛为胃热,前额头重的痰湿 阳明头痛的引经药——白芷,葛根 阳明头痛的穴位——合谷,内庭
3, 巅顶头痛(parietal headache)-----厥阴头痛,常见于以下三种 1) 肝血虚:躺下有所缓解 2) 寒凝肝脉:伴有寒象 3) 肝阳上亢:剧烈疼痛 重点:如果是从枕骨处痛起来的,逐渐上移巅顶的,它的本是太阳经引起的,所以是太阳经头痛。那引经药事藁本,羌活。 厥阴头痛的引经药——吴茱萸(上达巅顶),所以吴茱萸汤主治什么?寒凝肝脉造成的巅顶痛。 厥阴头痛的穴位-----至阴,太冲
4, 偏头痛(migraine)-------少阳头痛,多是肝胆病,为什么肝叫少阳头痛?足少阳胆经,肝胆相照,互为表里,就像之前说的肾经会有后头痛。 重点:头痛伴有眼球后面痛的,隐痛肝血虚,剧痛肝阳上亢 少阳头痛引经药-------柴胡,黄芩(镇肝阳上亢的要药),川穹(头痛不离川芎) 少阳头痛的穴位——足临泣,外关,记得吗?群里有人问过的,我还告诉大家这是六经辩证的少阳证来鸟。
5, 全头痛(headache)------少阴头痛,整个头都痛,慢性发作的空痛是肾虚,急性发作的抽痛是外感风寒。 少阴头痛的引经药:细辛,独活 少阴头痛的穴位:无穴可配,风寒用三风穴,肾虚用补肾穴。
顺便把头晕也搞定了,说天也要说说地,说男也要说说女,说头痛也要说说晕。 眩晕:记住风火痰虚导致眩晕就OK拉,简单吧? 1, 感觉天旋地转的,每样物品都在动的——内风 2, 眩晕感觉头部沉重的——痰浊内阻 3, 疲倦后加重的——气虚血虚 4, 突然晕为实证 渐进晕为虚证。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257949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