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没有新硬件,互联网将是断翼的天使

 冰月art 2015-07-18

中国在全球为什么总是慢半拍

——没有新硬件,互联网将是断翼的天使

         2015年,中国以“互联网+”风靡全球。当我们沉浸于深度数字软化的时候,而国外的科技技术已然悄悄地进入了“新硬件”时代。相较而言,中国目前已有的技术在全球还是慢了半拍,没有新硬件,互联网也只是个断翼的天使。

新硬件时代,是以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由极客和创客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形态产业。新硬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什么主板、显示器、键盘等,而是指物理上存在的一切,也就是指在过去的生产和生活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造事物。

断翼天使修复来源于“新硬件”

如果说,乔布斯的iPadiPhone,都耳能熟详再熟悉不过了。那么,现今的多轴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谷歌智能机械狗国外早在几年前,就产生了一大批纯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如:谷歌、亚马逊、AUTODESKFACEBOOK等,如今这些公司还在聚焦“互联网+”吗?当然没有。

在“新硬件”时代到来之时,这些科技“巨头”都在布局围绕硬件的产业。对于压力过剩的中国来说,恐怕是为时过早。中国虽慢了半拍,但他每走过的步伐是如此的成熟稳重,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谷歌,曾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如果你不打开它的网站,开始谷歌搜索或谷歌地图的话,你是体会不到它的存在,但现在不一样了。当你走在大街上,就随时可以看到人们带着谷歌眼镜、开着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还有悠闲的人们陪同机械狗遛弯散步

据了解,亚马逊首先造出了电子阅读器KINDLE,现在正在完善多轴无人飞行器为它送快递;AUTODESK利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假肢让残疾人变成了炫酷人群;FACEBOOK用虚拟设备让年轻人体验“真实世界”。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原有的基础上“新硬件”逆流而上勇做行业先锋,用独创的新技术来修复断翼的天使,让人们可以尽享移动互联网新硬件时代。

“互联网+”需创客,“新硬件”更需创客

看到这儿,相信大家也同我样好奇的问:是这些科技巨头引领着“新硬件”时代吗?不是,绝对不是。引领着“新硬件”时代,是那些极客和创客,大公司充其量是个“买手”和“推手”。他们看到好东西自然会眼馋手痒,“花小钱”把创客团队和“硬蛋”买下来慢慢孵化,一旦养大了,动辄就会撬动百亿级的市场。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极客和创客又在哪里呢?1/3在大学里,1/3在自家车库里,还有1/3在孵化器里。

国外的科技孵化器与中国孵化器有何差别?据资料得知:中国地方政府搞的孵化器,往往是划一个园区,建一些办公楼,分给创业者几间办公室,不收房租,但是要交物业费,设立一个公司注册柜台和一些所谓的咨询柜台,说白了就是“房东”。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我和同伴们一起参观了一个叫LIME LAB的孵化器,那里更像一家大学实习工厂,里边有各种机床和工作台,还有3D打印等各种先进设备。极客和创客们在各自的工作台上开发自己的东西,需要的原材料都从孵化器里要,设计的产品从原型到最后包装完毕的样品,都在这个工厂里完成。我们看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如炒菜机器人、纽扣大小的测量排卵期的侧脸器,十个螺旋桨的飞行器等等,很多东西看起来很丑又很笨、很没有商业价值。但是由于创客们为这些产品快速迭代,可能明天看到的就是很酷很灵、又很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孵化器给每个创业者一定的资金支持,如5万美元,花光了,如果产品好,还可以再要钱,像这样的孵化器,硅谷里到处都是。

那么孵化器赚什么钱?孵化器其实就是提供产品实现条件的VC风投。由于投资早期,每个项目上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一旦1/10的硬蛋被孵化出来,产生B轮的投资价值,成本全收回来了。我知道北京深圳还有其他的地方也有这样的孵化器,但是很不完善也不成气候,当然VCPE也不会关注。那么VCPE在干什么?当然在狂热地追寻互联网“+”,需要“+”点什么呢?

从客观上来讲,“互联网+”确实是中国非常需要的:我们的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业不够发达,借用互联网的工具来改造下是很有必要的。但“互联网+”的抛物线也有达到峰顶的时候,也许是1年、3年、5谁也无法预测,总之现在“热”得越高,未来“冷”得越快。由此可知:中国的“互联网+”需要创客,中国的“新硬件”更需要创客。

BAT 关注“互联网+”同时,又悄悄进入“新硬件”

有趣的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一个规律:“数一数二,不三不四”。由于互联网的“超级马太效应”一个细分市场,只有第一、二名有存在的价值,第三名以后的土地上将寸草不生,这一点尤其令创业者们担心。大胆假设下:互联网服务业至少有100000APP,大家都在争抢市场份额。假如服务业有500个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留下2名幸存者,幸存者的数量刚好1000名,也就意味着要有99000APP被淘汰出局,一点痕迹都不留。中国的“互联网热”无疑是由百度、阿里、腾讯带动的,“互联网+”的概念也是马化腾在2012年提出的。如果在2012年企业家投资“互联网+”,这个企业家一定赚得盆满钵满,但是2015年投资“互联网+”?我祝你好运。因为我知道BAT的关注焦点已经不全是“互联网+”了。

据悉,阿里收购了很多硬件型的公司,据说准备搞汽车,一种全新无人驾驶的、智能的电动车。今后我们1/3的办公活动会在汽车上完成;百度在搞中国大脑、百度眼、神灯、翻译机;腾讯在构建物联网基础架构,同时上马与微信支付配套的新POS机,他们已经像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一样,悄悄出货。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有那么多制造业的企业家们,是否在“互联网+”的狂热中冷静一下?放眼2-3年后的未来,那里有一个“新硬件”时代,在悄悄的来临。这个时代更适合制造业实业家的口味和习惯,更渴望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和经验,企业家们何必现在转弯,进入纯互联网的岔道?把目光放远一点继续向前,可能坦途无限。

中国的新制造业,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但在天际间已有一丝丝曙光,请问有谁来先播种?(君瑞&冰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