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论大黄、芒硝的区别及应用作者:虚静若水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芒硝,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 中医辨证有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大黄、芒硝二者均为苦寒药,故均可泄热,但它们主要应用于阳明里实热证。二者应用最典型的便是承气汤类。阳明里实热证,实即有东西固定住了,有实在的东西。实分表有实和里有实,表有实即毛孔闭锁,汗欲透而不能,当用辛温汗法;里有实即大肠堵住了,有便秘之象或内有痰、水、血、食等的积聚。实证亦分热实和寒实。热为动态,寒为静态,若一个人大肠没有蠕动,中医定为寒,为静止状态(当然不是绝对的静止);若有蠕动中医定为热,此时大便又排不出来,中医便定为实热。那么如何知道大肠是否有蠕动呢?很简单。大肠下为小肠,小肠为丙火,上为大肠庚金,金生水(大肠内是有津液的),小肠火在下面烧时,大肠内的水会气化到肺。若为实热证,下焦便会热过盛而津亏,小便便会浓稠成为黄色;若为寒证,小便便会量多色清,故在六经中阳明里热证小便黄而少阴里虚寒证小便清长。所以从小便的颜色便可以判断出是热实还是寒实。大黄、芒硝主要应用于里实热证。 以上是二者应用的主要方向,那么何时大黄、芒硝同用及只用大黄或芒硝呢?二者之间亦有区别,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大黄、芒硝不论寒热,记住大黄苦寒主以“去实”,芒硝味咸寒,主以“攻坚”。 大肠别名“白肠”,小肠别名“红肠”。大黄、芒硝二者均是腑病时用药。芒硝色白,可入大肠,味咸可以软坚,而大黄则无此功。故若仅是便秘,小腹触而不痛,小便黄,里热结实不甚,只可用大黄,不可用芒硝,以免伤正,应用如小承气汤。若里热结实已重,大便硬而不通,便如鞭或热结旁流只下浊水,少腹痛而不可触近,此时欲去里实,必须大黄、芒硝同用方可收工,用芒硝以软坚,大黄以去实,应用如大承气汤。(注意二者合用力量甚大,必须辨证确为阳明里实重证方可应用,且用量宜小不宜大。) 2. 大黄有下瘀血之功,芒硝没有。 大黄是本经之中仅有的具有“推陈致新”作用的两味药之一(另一味药为柴胡),大黄不仅可荡涤肠胃间宿食积聚,亦可去中下二焦瘀血,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大黄配伍其它药物可使瘀血从肠间而去,使新血得以速生,气机得以顺畅。应用如桃红四物汤等。 3. 芒硝泄热作用强于大黄。 大黄、芒硝均为苦寒药,均可泄热,但芒硝味微咸,咸味药微咸可引火下行,大咸可使火生发,例如用以制做火药的硝石及辛温大咸的附子、乌头之类。芒硝有引火下行之力,故芒硝去热的效果很好,优于大黄。应用如少阳阳明合病之少阳证又见阳明里热证而里未成实,用柴胡加芒硝汤,加芒硝以清阳明之热。 4. 芒硝软坚可治结石,如膀胱结石、肾结石、甲状腺结节等治疗时均可在方中酌加适量芒硝效果会更好。本经记载芒硝可“化七十二种结石”,而大黄则无此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