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股市波动性

 极客186 2015-07-19
      () 钟摆
     
经验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总是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股市因此总是大幅波动。股市的波动性恰如一个钟摆,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波动,就有机会,有大的波动,就有大的暴利的机会。一方面我推崇价值投资,但另一方面,我认为选时远比选股更重要。我们要作判断,在股市的低潮要尽量回避,在高潮时也要有减持的勇气。有一个知名投资人赵丹阳,2007 3500 点时就清仓了,后来股市涨到6000 多点,利润最丰厚的一段他是完全没有享受到,我想他是不是建立了一个模型,认为3500 已经估值到顶了,因此就不玩了。这很可惜。股市的波动性非常复杂,也非常吸引人,我们要掌握其中规律。

      (
) 股市和宏观面直接紧密相关
     
宏观面对公司业绩、整体融资环境和市场信心都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股市。我想股市大的波动有七八成的原因是宏观面的变化。经验表明,股市一般在宏观面见顶之前三至六个月见顶,在宏观面见底前三至六个月见底。

      (
)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
     
钱涌向哪个公司,哪个公司价格就会上涨。股价波动,最本质的的原因就是资金运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也是解释资金运动的其中一种理论,而不是相反,公司有竞争力,业绩不错,因此大家长远看好它,资金追捧它,因此股票价格就上涨了。有很多不同的投资理念,实质都是解释特定情况下一些资金的运动规律。股市资金运动可由以下几个因素作出判断:
      1.
货币增速
     


     
研究市场资金动向的指标,比较敏感的有M1 增速,M2 增速,M1 增速—M2 增速等。有很多实证分析,非常值得重视。给大家展示两幅图,上面这幅图很有名气,是招商证券的研究员罗毅写的,叫《M1 定买卖》,发表于去年11 月份3300 点左右的时候,当时M1 的增速达到34%,  他说市场很危险,是极好的卖点,市场可能会回调两成至2300 点,不幸被他准确言中了。他从数据推演出,从1996 年到现在,如果每次M1 增速接近10%就买入股票,超过20%就卖出,投资标的是深成指,从1996 年到09 11 月,投资收益率是95 倍。
     
高善文也有一篇报告《钱多了,钱少了》分析M1—M2的剪刀差,判断股票市场资金的充裕性,从而做出买卖操作,也挺有见地的。

      2.PE\\PB
     
市场整体的PE\\PB  水平是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比较好的指标,也是评判资金参与投资股市风险的一个很好的指标。2001 年最疯狂的时候,两市整体PE 70 倍。2007 10 月,市场6200 点,历史新高,当时深市PE 69 倍,上海是50.6 倍。目前全体A PE  以中报来计算22 倍,去除银行股后是30 倍,如果再去掉两油和煤炭,整体PE 大概36 倍。中小板55 倍,创业板74 倍。PB 水平大概4 倍,去掉银行股大概是3 倍多一点。毫无疑问目前创业板和中小板整体估值绝对是过高了。情形就像00 年的网络股狂潮,估值高得不可议,但大家会说,公司业绩增长很快,股价还能涨。类似的情形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每次泡沫发生前,都认为这次没事,因为这次和以往是真的不一样了,但结果呢,每次都是一样的。目前创业板的泡沫是很明显的,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时候破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比几个指数,恒生指数,以今年计算16 倍左右,道琼斯是14 倍,标普500 大概15 倍。历史上道琼斯平均是20-25 倍,纳斯达克高一点,25-30 倍左右。这么看美国香港还可以,A 股总体来看也不算很高,但也不低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很高,这个泡沫需要慢慢消化。
      3.
资金成本——利率
     
利率和通胀率直接相关。利率的倒数往往是市场的价格中枢,即常态下可接受的PE 水平。如果利率不断下调 ,那合理PE 也要调高。日本股市的PE 有五六十倍,因为日元的利率将近零。在美国,一个经验是,如果利率低于4%,即使利率再往下调,投资者可接受的合理的PE 也就是25 倍,,哪怕利率降低到2%,市场PE 也很难往上调到那里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70年代起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胀是有益的,3%--4%是合理的水平。我查了一下1997-2008 年金融危机未发生前11 年的数据,美国的通胀率在3%左右。大家预期即使现在通胀高于4%,,美联储也会想方设法压低通胀至4% 以下,这就是利率低于4%之后,美市PE 往上调整会出现钝化的原因。今年10 19 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在一个重要会议上说,大部分货币官员认为核心通胀率应保持在2%或稍低的范围,这是伯南克在公开讲话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把一个具体数字作为美国央行的通胀目标。现在很多分析认为,美国维持这样的低通胀水平可能会持续多年。如果市场普遍这样认同了,那我认为道琼斯指数可以有系统性的提升估值的机会,也许合理的PE 水平就不是25 倍了,说不定市场可以接受30 倍左右的水平,现在道琼斯的PE 只有14 倍,所以我对美股挺乐观的,美股创新高相信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港股的利率也很低,也可能跟随美元利率长期维持,港股的前景也值得看好。
      4.
换手率

     
市场能不能上涨,要看多空双方的力量比较,换手率非常值得重视。在低点往往成交极度萎缩,因为想买的人少了,在高位,一般放天量,因为想卖的人多了。虽然说买和卖的金额无论在什么点位都是均等的,但实际上决定方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比较高的位置换手率急剧扩大,是很值得警惕的信号。我最近测算了一下,10 26 号那一天,深沪总市值是31 万亿,流通市值是19.4 万亿,成交金额约5200 亿,换手率(成交金额/流通市值)2.7%,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1.68%。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换手率分别都超过5%。看看2007 10 月份,平均总市值28 万亿,流通市值8.91万亿,平均成交金额1951 亿,换手率是2.18%,平均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0.697%。现在的换手率比当时的换手率还要高。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当时的两倍以上。所以,这么高的换手率不是很好的事情,由此判断A股的上升空间可能有限。现已经达到5000 亿了,上到3500 点就需要6000-7000 亿,上升到4000 点可能需要8000 亿水平,能持续吗?
     
看看香港,10 26 号,总市值20.8 万亿港币,成交金额900 亿,换手率0.4%,和历史上的高水平还有较大距离,从这个意义上看,香港股票向上走的空间大一些。
     
(四)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是索罗斯提出的。我觉得没有比它更好的解释市场波动性的理论。有人总结,在投资方面人类常见的情绪有16 种,比如代表性效应:认为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错误共识效应: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选择性认知:只愿意聆听有利于我们判断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置之不理。人类的这些情绪会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索罗斯据此提出了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的核心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会互相影响。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市场走势,甚至改变市场原本可能的走势,一个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后,二者会互相加强,互相巩固,直至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当认知和真实差距很大时,形势就会失去控制,直至逆转。
     
这个理论,有点抽象,但很有意义,操作性也很强。他根据这个理论有过多次成功的操作,当然也有失败的。他的做法是,冷静地研判市场会否出现一个大的趋势,先做一个假设,然后不断根据市场本身及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看这个假设的趋势是否能够确立,从而进行布局。这个理论里面,有一个加速期,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概念,可以据此研判市场是否在顶部或底部。我总结它有几个特征:
      1.
市场形成高度的共识,,包括分析师、基金等形成高度共识。

      2.
在顶部时,总有些举足轻重的公司进行大规模融资,市场解读为利好,还要上涨。我最有印象是07 8 月的时候,万科以31 元,一个很高的价格,配股融资大概约100 亿元,消息传出之初,万科的价格从20 多,一口气涨到36块钱去了。真正实施时,股价直奔41 元,市场把它解读为重大利好。之后,万科走势一落千丈,最低跌到三块多(除权后)。
      3.
在底部时,一些举足轻重的企业回购股票 ,市场不理不睬,还要下跌。我们看到04~05 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大量回购股票,但市场置若罔闻。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位时,它觉得可能高估了,会考虑以增发的方式,拿到更多的钱,在低位时,它觉得,价格太低估了,这么好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进它注销呢?
      4.
在一个很短时间里,股指或者一些非常重要的公司,会出现突然间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情形,这要高度警惕,形势可能要逆转了。黎明前的黑暗,会特别的黑,登顶之时,有人会发疯。
     
(五)旁观者
     
下面我谈谈旁观者的问题。
     
基于反射理论,索罗斯认为,一般人很难判断股票市场的走势,为什么呢?因为你本身就是市场,你已经和这个市场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你的判断影响股市的走势,股市的走势反过来又影响你的预期。那我们怎么能够走出这个误区,研判市场大势呢?我想应该做个旁观者,和这个市场若即若离,才能旁观者清。如果和这个市场离得很远,就很难发现本质、发现主要矛盾;走得太近,各种锁碎消息充斥市场,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干扰我们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要做一个bystander,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市场,我们要离这个市场既远又近,始终把握主要矛盾,客观认识这个市场。如何做一个“Bystander”,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我而言,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这是成功投资的关键所在。
     
但是,非常难。(整理演讲稿时,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一个意见都不能提。我多年前做投资总监,年少轻狂,无知者无畏,经常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指手划脚,实际上公司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来就没有因为你的意见发生过什么改变。就如一个人是很难被改变的,一个公司亦然。企业经常环境非常复杂,不在第一线的管理层,根本很难根据形势改变提出对策。我们提出的意见,99%不是废话就是错误的,1%也许有点真知灼见,但是,如果是一个好公司,它自然会意识到,对一个坏公司,再怎么提,也没有用。如果我提出意见,我就会想,公司如果按我的意见这么去做,经营方面就会如何如何。这往往是一厢情意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对这个企业的客观判断。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观察,持续观察!这是做一个旁观者的重要一部分。)
     
(六)对巴菲特的误解
     
巴菲特说过,纽交所即使停市三年,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费雪也说过,在股市中有两种挣钱的方式,第一种是挣股市波动的钱,第二种是挣企业业绩增长所带来的钱。听起来,他们似乎认为研究股市的波动性不重要,研究公司的增长就够了,价格波动和公司业绩增长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很多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买进一个好公司,预期长期会有增长,就不管股市了,长期守着它。07  年高潮的时间,这种论调很流行,有人买了万科招行,就打算放个20 年,结果是损失惨重。实际上,巴菲特早就讲过: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他说股市停市对他的投资没有影响,只是想特别强调我们选股时要立足长远,而不能太关心股市短期的波动。很多人片面理解了他的话。公司上市后,就具备了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一家公司,要持续经营,另一方面,它是一个交易品种,就会有波动性。两个属性都很重要,都要研究。

     
巴菲特在高潮时会卖股票,在低潮时他很开心,因为买股票发财的时机又到了。07 年的时候,中石油,涨了5 倍后,他卖掉了。08  年,在金融风暴最激烈的时候,他不但把能买的钱都买了,而且还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收购铁路公司。
     
另外一方面,巴菲特个人的持股和他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的持股,不是一个概念。在08 7 月,他曾经接受过一个电台的采访。他说,我之前的个人的投资100%是国债,现在开始是满手的股票。不久后还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持仓里面大部分是富国银行。大家可能认为他公司有什么股票,他的个人投资也是什么股票。公司持股在大跌时没卖,他自己的持股也不卖。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市场不好的时候,他自己也曾经空仓,彻底空仓。而他的公司,目前股票仓位只占公司总资产的20%多,即使市场不好,公司的仓位也必须保持,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很多中国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个情况。

     
另外我认为,投资股票跟做企业是不一样的。做企业的时候,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你都要持续经营。不能说高潮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低潮的时候再把它接回来,没有这种事情。一些伟大的企业,低潮的时候它要抓紧时间进行收购,进行扩张。但是我们做股票不是那么回事,高潮时把它卖出去,低潮时把买回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一个公司,在陷入低潮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它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变化,一些管理团队的变动,可能都会对它的持续经营造成致命的影响,有些坎可能过不去就过不去了。我们死守一个公司,风险实在非常非常高。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柯达,几十年的大蓝筹,现在一败涂地。但我所说的意思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波段操作。我觉得中短期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一个长期的波段,周期方面重大的波段,是可以分析和预期的。我们一定要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