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以我心,铸就我灵魂

 上善若水66666 2015-07-20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我们的年岁也是非常有限,所以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虚此行,人们总是想方设法,以自己的智慧,在历史的竹简上刻上一笔,以便让后人对自己的“丰功伟绩”有迹可循。

  在文学世界里,这里可以说是人类光辉思想最为集中的桃花源地,无数人为此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思想大家们奉献了他们的毕生精力,笔耕不辍,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杰作,耀耀生辉,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黑暗路途。辉煌的《荷马史诗》,是不朽的传奇;宏伟的《神曲》,以巨大的卷轴,展示了人性在不同境况下的真实反映;淳朴的《伊索寓言》,以其谆谆教诲,让人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充满抗争精神的《战争与和平》以浩瀚的场面,还原人类最本源的面貌;这些都是人类伟大的杰作,是大家们日夜奋战的结果,这是对他们高尚思想与远大志向的最好回馈。所有这一切,对想步入文苑的人,无疑是梦寐以求的。

  但是,要想实现这一切,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人为了多创造,奋笔疾书,不知疲倦;有人终其一生,读万卷书,丰富自己,只为精粹的杰作;有人浅尝辄止,停滞不前,终究毫无建树;有人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只因觉得条件与学识不够,不敢迈出创作的第一步。

  如果以宽容的心胸看待以上境况的人的选择,或许并非不对,因为他们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条件下,采取的相对恰当措施。

  然而,既然要想使一张洁白的宣纸呈现美丽的画面,除了调配原料,挥笔作画,别无他法。所以,在有利情况下,我们自然要敢于动笔,书写美妙的灵魂;在不利情况下,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想想那些千古流传的作品,都是古代的大师们在极端情况下创造的,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发明出可书写的纸张,人类想记录事情,撰写文章,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是纸张发明以后,人类的印刷术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所以知识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也为他们写文章造成了很大障碍,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困扰着每一个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太史公在《报任安书》总结先贤在各种困难情况而发奋著述,以激励自己,并最终成就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记》,成为后人的一段佳话。这些振奋人心的例子,足以说明,一切阻挡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足以阻止我们一颗充满希望,满怀斗志的心。

  过去的一切,都已经过去,已经尘封于历史的灰烬下了,我们只能回忆,无法重回,因此也无所谓后悔不后悔。而未来的一切,又遥不可及,捉摸不定。只有今天,才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把握好当下,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正如有句话说的妙:一棵树最好的播种时间,一是十年前,一是今天。因此,在今天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光,我们应该多读书,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然后方可创造,为历史留下些许痕迹,至少也不枉此生了。不到过泰山,永远不知泰山有多高;不到过庐山,永远不知庐山云雾有多重。不行动,怎么会知道结果如何呢,就是行动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气馁。“天空不曾留下鸟儿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能拥有如此豁达之心,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