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陈力生:中华文化精神对人生修养的启发

 一叶哲木 2015-07-20

 

 

陈力生:中华文化精神对人生修养的启发

 

 

一、中华文化的伟大成就

在人类文化中,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鼎足而立。印度文化偏于宗教;西方文化以探讨宇宙自然发端;中华文化以寻求人生真理为重。故在哲学的领域中,西方哲学的成就在宇宙论与知识论;中国哲学的贡献则在人生论。西方依赖宗教指导人生。而科学的发达,否定了上帝,宗教的影响力正趋向衰退之中。西方文化的危机毕露,至今不知变向何处?而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正宜以己之长,补人之短;岂可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兹曾说:“西方学术如算学、天文学、论理学、形而上学等,固然超出东方,而中国之实践哲学与政治道德,实远胜吴人。孔子学说对于公私生活,井然有序,可谓已无遗憾。此种伟大完美的哲学体系,使欧亚两大文化互相补益,故欧洲人宜从中国学习人生的道理。”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危机中,重温这西方哲学家谠论,更觉有其真知灼见。亦可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有六千年灿烂悠久历史。其中有个道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集其大成。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亦能包容创新,如佛学中禅宗的创立。儒学亦与时俱进,有宋明理学的产生。百川汇流,故有伟大的成就。中华文化的菁华是人生哲学,其主流是孔孟儒家,老庄道家次之。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承文化道统,其伟大贡献在人生哲学。

 

二、中华文化精神与人生修养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在人生哲学。儒家的政治哲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人生修养开始,进德修业,养成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阶级。中华文化精神对人生修养的启发,约略归纳,有下列十点:

(一)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尧舜以来,即以中道立国。尧之命舜,是“允执厥中”;舜之命禹,则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中道作进一步的发挥。至孔子,继承中道,以中庸为中心思想。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又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道,重在执两用中,不过之亦无不及。中庸之道所以难行,在知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也。走偏道易,执中道难,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盖进取及有所不为,总胜于乡愿,而不失儒家精神。

从中庸之道,对现代人生修养最具指导性。现代西方文化之病在偏,故宜以中庸之道对症下药。在哲学领域中,西方唯心唯物之争都是偏而不能全,应以心物合一论统一这个矛盾。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新旧是对称的、代谢的。今日于昨日为新,至明日为旧。如今日否定昨日,明日亦将否定今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只有认识文化的继承性,执两用中,方能统一传统与现代矛盾,促成文化的进步。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空间上有东西,思想上有异同。如能截长补短,因地制宜,必使中华文化日新又新,开拓新的生命。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矛盾中,偏于物质生活,必迷失于物欲;徒重精神生活,可能与时乖离。唯有调和两者的冲突,行其中道,才不至于苦闷无依。在处世接物方面,不偏不倚,刚柔并用,宽猛相济,能屈能伸,从容中道,必然有成。即使中庸不可得,亦可为狂狷,还是有益于人生的。

(二)忧患盈谦之道

拨开易经的神秘卜卦,可寻出其人生哲学与对人生修养的指导性。易从宇宙自然,推及人生祸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自然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人事则“亢龙有悔”,“吉凶悔吝生乎动”。故必知盈持谦,以应天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是一谦而四益。至于贞下启元,剥极必复,否极泰来之理,则深于忧患,予人以艰苦奋斗的勇气,冬尽春来的希望。“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亦感慨言之。

人生是坎坷不平的。天灾人祸,吉凶祸福,充满人生各个阶段。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易之所言,已非卜筮迷信,而含有人生哲理。现代心理学家谈人生挫折及其适应之道,亦难越此范围。知物极必反之理,才会居安思危,谦虚自持,临渊履冰。了解否极泰来之义,处逆境之中,才不至灰心丧志,自暴自弃。进而含垢包羞,动心忍性,奋斗不懈,争取最后的胜利。在此多变的时代,际此苦难的人生,易之忧患盈谦之道,对人生修养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三)力行之道

宇宙自然的现象,列星随旋,日月递照,无往不复,终则有始。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法天地自然,力行创造,以充实人生。孔子以“力行近乎仁”,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言与行的关系上,“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可见力行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孙中山的“知难行易”,都阐扬了力行之道。

现代人生修养亦重力行。圣贤的立德在于行,英雄的立功在于行,烈士的牺牲在于行。清谈足以误国,空言何补时艰?现代社会因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固不必讷于言,但不能不敏于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事是做出来的,路是走出来的。人应该要有理想,而必得力行以达成。不必陶醉过去,亦不空谈未来,只有把握现在,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步步前进。这就是力行的功夫,也是成功立业的途径。

(四)修齐治平之道

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是有系统的人生哲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指出人生的理想境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达修身之效。由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发挥人生的最高价值。此中以修身为人生的根本。人不论阶级、身份,人格是平等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人的人格可以上升,而达于至善,政治上的理想世界也可以实现。这种内圣外王之道,毫无封建意味,故超越时空,至今仍闪烁其光辉。或以现为民主政治时代,以德治、人治为儒家思想之病,事实并非尽然。礼乐在刑政之先,修齐为治平之本,儒家未发法以言治。为政者岂可无人格修养?民主政治人物以道德为基础,舍道德而言民主,则必有个人主义之弊。国者,人之积也。有健全的个人,才有健全的民族;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健全的社会。修齐治平之道,还是现代人生修养不可或缺的。

(五)成己成物精神

中华文化的人生哲学,以孔子的成己成物思想而充实完美。以克己复礼而成己,以仁民爱物而成物。论语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庸曰:“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智也。”这是何等伟大的胸襟!何等崇高的理想!现代人生,彷徨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极端中。阶级斗争害人害己,使人生充满仇恨;自由竞争只求己立己达,也将人生搞得冷漠无情。博爱、兼爱、都成口号。宗教只能以“神爱世人”安抚众生。如此的人生,只有求助于中华文化,求助于孔子的人生哲学。儒家的成己,不是以己之成功建立于人的失败之上;在求成己的时候,己存有成人之心;当己立己成之际,更可以实现立人之志。这样的成己成物,使人生价值高度发挥;使仁爱思想臻于极致。民胞物与,物我一体,这人生才充满爱,才趋于和谐。

(六)成仁取义精神

孔子言仁,孟子益之以义。仁者心之体,义者事之宜;两者非由外烁,乃是人性所固有。仁义为儒家倡导的主要道德。孔孟强调成仁取义,遂成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成仁取义,将仁义发展到极致,亦使人生价值得到最高的肯定。中国的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成仁取义许烈士。文天祥、史可法的死节,其受后人的崇敬,远胜于开疆拓土的英雄。其故何在?因成仁取义为人之所难能,且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在此功利思想横行的时代,谈仁义已有迂阔之嫌;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似不近人情。但是,人生的价值必须肯定,在此国家民族为难之际,应该燃起成仁取义的烛光,照亮人生。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生死之关,都能看破,一切荣辱,自不会斤斤计较。

(七)智仁勇精神

儒家思想以修身为人生之本,而以智仁勇为修身之道,以诚为智仁勇的原动力,目的是不忧、不惑、不惧的人生境界。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智仁勇连称为三达德,而以好学达于智,力行达于仁,知耻达于勇。三达德之中,又以仁义为中心。智所以知仁,勇所以行仁。三达德将儒家的重要道德都包含进去了。

对于现代人生,智仁勇的精神是必须追求的。对于此时此地的中国人,这不忧、不惑、不惧的人生境界,更是必需的。如果坚持真理正义,艰苦奋斗,处变不惊;对今日的世局诡变,与横逆之来,便无所忧虑。如果好学深思,了解西方文化的逆流,认识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便无所迷惑。如果知耻知病,勇于面对现实,敢于牺牲战斗;对将来的险恶风云,严酷考验,便无所畏惧。智仁勇精神,此古代中国人修身之本,应落实到现代人生。俾养成不忧、不惑、不惧的斗士,以担负伟大而艰苦的历史使命。

(八)忠孝精神

在中华文化的传统道德中,忠孝是最受现代人议论的。昔日的真理,今日似成渣滓。然则,忠孝之道果真是明日黄花吗?这必须对忠孝二字所含的真义作一探求,再看忠孝精神对现代人生是否仍有指导作用。

一般人以为忠只是忠君,其实不然。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孟子:“教人以善谓之忠。”夫子之道,忠恕以贯之。由此可知忠之意义,广于忠君,亦有重于忠君者。即以忠君而言,君为元首,代表国家,忠君又含爱国之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早已对忠君之义有所发挥。现代的民主政治,固不言忠君;而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其重要性更在忠君之上。至于处世接物,忠于所事,为人谋而忠,待人以忠恕,凡此,皆无一可以或缺。现代人生岂能鄙弃忠的精神?

再以言孝,孝经:“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礼记:“居处不庄,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孝的精神发挥尽致,庄敬信勇都是孝的实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固然不敢轻易损伤;但不能以为贪生怕死的借口,因为战阵无勇也是不孝的行为。这种孝的精神,对现代人生岂无指导作用?

即以事亲而言,人类幼年期特别长,必赖父母的长期抚养。当父母衰老,谋生无力,为子女者亦应尽养亲之责。朋友交往,尚有投桃报李之礼;亲子之间,岂无反哺之情?现代的社会组织,固有转变,大家庭制度亦难维持。但是,三代同堂,可使父母晚年有含饴弄孙之乐;兄弟分居,亦可行人子养老送终责。或以西方父子别居、夫妻分财为时尚,殊不知此正是西方文化的短处。老年是西方社会与人生的严重问题。不知老吾老何能以及人之老,舍近求远怎能解决老年人的问题!

现在言孝,亦不是强调父权;古代的父慈子孝,也是相对之义。时代有古今,亲情无古今。现代人生应实践孝的精神,始于事亲,以消除人生的凄凉晚景。而终于立身,获至更充实的人生。

(九)和平精神

中华文化讲究内圣外王之道,充满和平精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宇宙是和谐的,世界是和谐的。人间是和谐的。和平精神生于中庸之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乐亦在养成和平精神。乐以道和;礼之用,和为贵。在对外关系上,中华民族一向尚和平而不重武力,“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继绝世,举发国,治乱持危。”此和平精神成就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也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

今天,帝国主义阴魂不散,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都充满暴戾之气。现代的世界,多么需要和平!多么需要和谐!因此,必须发挥和平精神,培养和谐气氛,以适应世事,调和人生。尤其当此风雨飘摇之际,更应以互助代斗争,以清明对迷乱,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放弃阶级、集团、地域的观念,扫除小我的矛盾冲突,和平相处,和气致祥,共成长治久安。

(十)安贫乐道精神

富与贵,人之所欲;贫与贱,人之所恶。而儒家提出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这并非拂人之性,而是要提高人性的尊严。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安贫始可以言道,乐道必可安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以精神战胜物质。如此方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安贫乐道的典型人物,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这种精神,才可以辨义利,不至心为物役,以提高人生价值。

现代物质文明发达,谈安贫乐道,似有碍进步,无视民生。其实,儒家讲富庶,讲足食足兵,并不忽略人民的物质生活。这安贫乐道的人生观,乃为士这个阶级所特应具有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有特殊的使命感。用之则行,无暇追求物质生活;舍之则藏,更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否安贫乐道?是引起争议的问题。以现实生活而言,无恒产的知识分子,搞政治,贵不一定富;搞学术,乐道必须安贫。以人生价值而言,不论人类如何进步,劳心劳力的界限还是有的。学术上应有专精之士,政治上需要管理众人之事的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学术文化,都有其责任。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精神上的富有,可弥补物质上的贫乏。何况现代生活水准,已不至于令知识分子过“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现代的知识分子,亦应“寻孔颜乐处”,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苦,为现代人树立一个标杆,这必得有安贫乐道精神。

 

三、中华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人类的科学技术,可以征服太空,但不能征服人的喜怒哀乐。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也会带来心灵迷乱。上帝的还给上帝,凯撒的还给凯撒,不能迷信物质的力量,不可迷失于物欲的追求。应该发掘人生的价值,寻求内心的清明。吸收中华文化的精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一切矛盾冲突,才可以适应而不至于苦痛迷惑。

现代人生问题的症结,在于西方文化的逆流。虽然,今日之势,不入于彼,便入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但是,暴雨不终朝,此股逆流的衰亡是必然的。人类文化经过这番风浪的考验,终将出现一种开朗光明的新气象。

中庸的中华文化,正可以救西方文化之偏。以孔孟思想为主流的人生哲学,是伟大又平实的。入世而不出世,寡欲而不禁欲,不抹杀喜怒哀乐之情,但求发而中节。这里没有耶稣的天国,不求佛教的涅槃,只是一个活泼的现实人生。如能知之真而行之力,便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乐趣。

中华文化有时中之性。孔子圣之时者也。易彖言时者二十四卦,象传言时者六卦。“君子而时中”,“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故能日新又新,通权达变,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现在谈中华文化与人生修养,必得不泥古亦不薄古,扬弃过时的教条;对于有永恒价值的人生真理,则应发扬光大。在东西文化相激相荡的今日,在世界人生陷入混乱迷惑的现代,中华文化应该古为今用,中为西用。一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则以己之长,补人之短。如此,不仅对现代人生修养发挥高度的指导性,且将对现代文化作出伟大的贡献。

 

       原载《萤火集》,巴蜀书社2013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