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心的文案不在于图表,在于好听的故事

 昵称16857004 2015-07-20

 在阅读视觉化的年代,如何将繁杂的资料,简化成一看就懂的有用资讯,不仅是各产业领域的关注焦点,同时也成为企业培训人才的趋势方向,有些企业甚至开始增设相关职务.

  案列一:图像传达的思考逻辑

  现代公共卫生之父约翰?斯诺(John Snow)研究霍乱的案例,说明图像传达的思考逻辑。1854年,英国伦敦苏活区爆发霍乱,约翰?斯诺為了追踪霍乱的来源,在地图上比对水井和感染者的居住地点,终於将污染源锁定在某处水井。一周之后,市政府就封了这口水井,约翰?斯诺也证明霍乱是由污水传染而非一般认定的空气传染。

  我们现在常说的“大数据/数据分析”不是2015年才有,1854年就开始了

  

  从约翰?斯诺的案例中,可以归纳出2个重点:

  沟通之前,先思考目的

  沟通的目的是要让对方改变行动或态度,而约翰?斯诺的目的是要求伦敦市政府关闭污染水源。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再开始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最后将结果视觉化。

  过滤杂讯,只保留必要资讯

  在调查污染源时,约翰?斯诺只需要知道水井的位置和病人是否还活著、住在哪裡就好,其他包括年龄、性别等资讯都是杂讯,可以不用理会。

  案列二:“视角”的重要性

  沟通时,除了思考目的,还必须站在阅听人的角度思考。以英国工程绘图师哈利?贝克(Harry Back)设计伦敦地铁图的案例,说明「视角」的重要性。

  1933年以前,伦敦地铁图都直接画在街道图上,而且完全忠於实际比例,所以地铁图非常复杂难懂。但实际上,民眾搭乘地铁时,根本不需要知道地面上的状况,只需要知道下一站是哪裡就好。因此,哈利?贝克将地铁图上不必要的杂讯去除,路线只要是非大幅转弯,都修正成直角,并且强调转车点。从此改变了地铁图的样貌。

  我们在沟通时,通常只有自己最了解内容,因此常常会传递出太多、太难的资讯。应该要找到适合阅听人的视角,用最简单的方式沟通。

  不论用图像或文字沟通,训练自己说出一个流畅而且完整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编辑:肖云超,来源 :http://mp.i.sohu.com/qq76977603/profil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