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油画20年-- 于小冬

 arrazaghi 2015-07-20
于小冬,196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1984 年-1997年任教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在西藏有13年的生活经历。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小冬:还是在西藏的时候,我第一次想到要改画油画,原因有三个:

一、西藏的景色人物造成的视觉强度让我感到国画材料的表现力是很有局限的,油画材料有更丰厚的表现空间,似乎更应和我在西藏获得的强烈感受。

二、我热爱北宋山水,唐宋人物画。从恩师王义胜、李中禄等前辈那里认真地学习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艺,那是我借工笔理解古典油画技巧的出发点。这样的学习背景让我找到了由一个画种进入另一个画种的支点,试着用自己曾经熟悉的技法试验揣摩另一个完全西方的画种,并从中发现两者在源头那里的相同点。也学着对比两者在后来的巨变中各自发展的差别和近似之处。20岁前我对文人画的魅力是没有深切体会的。也是因为,我毕业的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与江南的笔墨情趣的传统是很不相同的。

鲁美有两个独特的传统:扎实的苏派素描和大型历史画创作,在学院的四年里打下的基础主要是造型能力,也埋下了苏里柯夫式大型创作的激情种子。

从学国画的当初直到改画油画 ,我最不能适应的是,国画是不能在画面上改动的,错了换纸、换绢从头再来。以为推敲只能在前期画稿中进行。后来知道是自己当时对技法史了解不够,其实中国古代存在《永泰公主墓壁画》那样勾复线改画面的人物画,复线与积墨在山水中的例子就更多了。因为当时我找不到反复改动不断积累的丰厚时间感,这一点让我很不畅快,早在学校的时后我就已经蠢蠢欲动早就打算改画油画。


1989年,首先我用原来画工笔的方式画蛋彩丹培拉,全蛋的、蛋黄的丹培拉和干酪素的两种丹培拉都试着画过,蛋黄的丹培拉比较好用,有一段时间就那么画画,表面也涂上光油,很像油画,后来就真的开始画油画了。画油画也是想象着油画刚一出现时应该有的样子。

从白描到古典素描、从工笔到蛋彩、到多层罩染、到提白罩染、到混合技法、到直接画法、到印象派、现在又回到17世纪的技法。每一步都平稳过度。在我自学油画的近20年的时间里,不知不觉,我画了一遍油画史,自己摸索着,粗陋而简单地完成了一次几乎完整的油画发展史流变过程。当然,在没有见过大师原作,没有老师指导的境况下,每一个阶段我都经历的过于草率,都画得不太好,很不正宗,技法也不严格,也没有达到那种微妙的效果。但是画法是相似的。每一步亲笔尝试,都让我对油画技法的专业问题有了切身的感性认识。对技术环节的相关问题不再感到陌生和不好理解。油画里面的技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似乎脑子里已经有数了。


我认为,国画与油画在技法当中的近似之处有很多,完全可以用国画的方式理解油画。总结起来有:a.三矾九染与油画色层。b.石色、水色与遮盖、透明技法。c.罩粉与“光学灰”。d.白描与勾线的古典素描。e.用笔与笔触 。f.沥粉与“预制肌理”。

在国画改油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从白描线稿到古典素描是这个转变的核,基本功好是根本保障,学大师是正确途径。

随着自己对美术史不断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技法史的实际探求,有一个信念越发地坚定起来,在自学中我养成了追根溯源的习惯,在寻源的过程中,看到了真正的典范,那是一个个建立标准开创新风的古代大师。精神高度与技术高度无不在大师那里,于是,在20年的实践当中,悟出了“学大师取上法,走正路练真功”的道理,先成全自己,再贯彻于教学。

要学大师,别学小师,老师只是导游,导游只不过是告诉你大师在哪里。

2002年终于踏上欧洲的土地,在70天里去了7个国家,30多个博物馆。看到神交已久的大师原作就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国内的劣质印刷品让我对它们分外熟悉又无限陌生。不禁感慨,我早来十年,又何必在黑暗中靠自己苦苦摸索。

为了跑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作品,那次经济紧张的旅行只能住青年旅馆,吃超市食品,讨免费门票,体验到的是不曾有过的幸福。

在博物馆里面对作品,写了两本笔记,拍了一大包胶卷。这一次是靠原作建立直接的视觉经验,不再是我盲打误撞的试验与推断。从这以后,西方绘画源流在脑子里基本串接成一部技法材料史,历代大师们前后风格影响的脉络也变的清晰起来。

于小冬--自学油画20年

1985-1990




1991-1995



1996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2011






2013














——— 关注最绘画 和最美的视界相遇 ———

主编微信:art1928(添加请备注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