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蚁穴溃堤说“小节”

 庸庸学馆 2015-07-21

蚁穴溃堤说“小节”

已有 1267 次阅读2005-9-4 11:48



作者:袁 浩 李荣东
    “蚁穴溃堤”,过去只当是深刻的哲理,开启大脑,警戒人生。从电视中的抗洪抢险境头中,才知道“蚁穴溃堤”竟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一个小小的蝼蚁之穴,形成渗透,造成管涌,直径可达几十米,堵住这一洞穴,堤内堤外需要几千立方米的沙石。
    一般来说,“蚁穴溃堤”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正是因其“漫长”,往往被人们忽视,令人迷失微不足道的“蚁穴”和惊心动魄的“溃堤”之间的联系。然而,一旦百年不遇的洪水滔天而来,特别是堤坝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蚁穴溃堤”的现象,就显得特别突出,特别典型。那种在一般情况下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量变到质变的转移,就不再是一种可能,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是那样的迅速,措手不及间就酿成灾祸。“蚁穴溃堤”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蜕化变质,堕落成犯罪分子,就是从不注重“小节”而始,到身陷囹圄而终,这个变化是十分深刻的。
    自古及今,因“小节”失检而断送一个人前途的例子屡见不鲜。据《北史·祖迁列传》记载:贪官祖廷贪婪成癖,一次,胶洲刺史司马世云宴客,席间失铜碟两只,厨人请搜诸客身,结果竟在祖廷怀中搜出;又一次高欢宴饮僚属,座中突然失一叵罗,主人令饮酒者皆脱帽,及于祖廷发鬃上得之。苏轼曾说过:“苟非吾子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数贪官犯罪从“一毫”开始的,拿了“一毫”就想拿“二毫”、“三毫”以至更多。不少违法犯罪就是经历了一个从“推手”到“摆手”,然后再到“接手”的过程。刚开始能拒腐不沾,可后来看见别人行贿受贿不但没事,反百得到提拔重用,便“忍不住”了,怀着“不拿白不拿”的侥幸心理,走上了贼船,最后跌入罪恶的泥潭而不可自拔。
    无独有偶,“一钱罢官”的教训则更为深刻。
    清康熙年间,京城国子监助教之子吴生,一日到廉记书铺闲游,见一少年购书时不慎将一枚钱掉在地上,吴生随即上前用脚踏住,待少年走后,俯身将钱拾走。有位老者见状,不动声色地问了吴生的姓名,冷笑一声而去。后来,吴生应试合格,被选派到常熟任县尉。按官场惯例,在上任之前,下僚必须谒见上司,聆听训话。吴生到南京当天,即持帖谒见巡抚。然而一连去了十天巡抚均不接见,搞得吴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十一天,吴生又去,一位巡捕对他说:“你不要来了,巡抚大人已将你挂牌免职了。”吴生听后,冷汗淋漓,问道:“为何免我官职?”巡捕答:“贪钱。”吴生对巡捕说:“我还未上任,怎会贪钱?请你回禀大人,让我见他,问一下是否搞错了。”巡捕觉得有理,便入内禀告,不一会出来对吴生转达巡抚的话说:“没有错。当年你在京城廉记书铺拾钱一事,你忘了吗?当秀才时尚且贪财,视钱如命,当了地方官,还不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这岂不是戴官帽的窃贼?现在罢了你的官,免得百姓遭殃。”吴生听了后悔莫及。原来当年问他姓名的老者,就是江苏巡抚汤默庵。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雄辩地说明:“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这烟焚。”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君子拘小节”的古训奉为至理名言。有人请客送礼,他明知是“糖衣炮弹”,却认为“无伤大节”,加之人家“盛情难却”,于是便欣然纳之;有人求他“开后门”,他明知不对,总以为“不犯原则性错误”,况且“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于是便开“绿灯放行”;有人为他“抬轿子”,或帮他搞生活特殊化,他也听到了群众的议论,但心理却认为“人家是为咱好”,于是我行我素,甚至投桃报李,互相利用。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再也休想拿出坚持原则的样子来。凡此种种,似乎都是“小节”问题,但不要等闲视之。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小到大,由微而著,由隐至显的。一个人堕落成犯罪分子,就是从不注重“小节”而始,到酿成“大错”而终。
    清朝学者唐甄说得好:“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肉,能败十世之德。”望那些不矜小节的人要防微杜渐,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廉洁清正的人民公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