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宣告伊朗即将告别制裁和孤立,重新回归世界主流,为伊朗逐渐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这可能是德黑兰史上最欢乐的一场堵车。 7月14日晚德黑兰瓦利亚斯拉商业街上,汽车排起了长龙,被密密麻麻的人群裹挟着缓慢前行。 不时会有磕碰,不论是行人还是前车,但此刻没人在意,更不会生气。原因只有一个:当天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终于达成了协议。对于伊朗民众来说,制裁就要终结,意味着美好新时代近在眼前。 司机们摇下车窗,伸出左手,向车外摆出V字形胜利的手势,右手有节律地按着喇叭,游行的人群伴着喇叭声,挥舞着国旗、总统鲁哈尼的照片,还有彩色的长条形充气棒,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拉手风琴,更多人边走边喊“伊朗万岁”,尽情宣泄着被制裁压抑多年的心绪。 “伊核问题最终协议的达成,是伊朗告别极端主义的起点。”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齐巴卡拉姆如此评价。在他看来,全面协议达成将翻开伊朗历史新的一页,其重要性堪比1979年伊朗学生劫持美国外交官事件以及80年代的两伊战争。 告别旧时代 如果没来过伊朗,听说伊朗通胀、青年失业率常年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几乎为零,也许会以为伊朗经济马上要崩溃,伊朗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事实上,在伊朗,被制裁的日子并没那么悲惨。 41岁的娜米丝家在德黑兰市中心,一家三口靠丈夫做邮递员的微薄收入生活。在她家里除了地毯和两张放着作业本的椅子,看不到太多家具,但她总能用考究的茶具,为客人泡上一壶红茶,奉上水果点心。 娜米丝说,除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有些无聊,想找份工作,她对生活还是满意的。“丈夫对我很好,儿子在公立学校读书。虽然不富裕,但也不缺什么。” 在伊朗,几乎家家有车,人人开车。虽然伊朗总统鲁哈尼2013年上台后多次提价,一升汽油的价格也只相当于2元人民币。主食、鸡肉、汽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因为有补贴,价格低廉,穷人每月还能领取救济金。 齐巴卡拉姆也不明白,为什么从小衣食无忧的大学生们那么恨制裁。“伊朗的年轻人其实没吃过什么苦。自从两伊战争之后,伊朗就没出现过物资紧缺,哪怕是受制裁影响最大的这两年,大部分人还是过着比较体面的生活。”齐巴卡拉姆说。 光顾德黑兰各家大超市,常见顾客如流,人们推着的购物车也装得满满当当。商业街、巴扎、饭店,也都十分繁忙,毫无萧条的征兆。 “制裁对伊朗人心理上的伤害更甚于对经济的破坏。”齐巴卡拉姆告诉记者,他说,民众通过电视、网络看到外面的世界发展很快,可伊朗这么多年都是一个样,难免感觉失落,看不到未来。 而伊核问题解决,意味着伊朗不再是这个世界的“异类”。伊朗人申请欧美签证会更简单,能吃到正宗的肯德基、麦当劳,不用花大价钱买走私的苹果手表。 分析人士指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宣告伊朗即将告别制裁和孤立,重新回归世界主流,为伊朗逐渐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特别是伊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欧洲国家关系有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亦有可能缓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电视讲话中说,如果协议成功执行,伊朗和西方大国之间的“互不信任之墙”将逐渐被拆除。 鲁哈尼让伊朗重回主流 伊核问题谈判是鲁哈尼总统2013年上台以来面临的最重要的一场大考,全面协议达成,意味着他高分通过。 就像齐巴卡拉姆所说,“鲁哈尼完成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使命,即使没有给他投票的民众,此刻也不得不佩服他。”若不出意外,鲁哈尼成功连任下届总统毫无悬念。鲁哈尼代表的温和派、改革派也会在接下来的伊朗议会选举中从保守派手中赢得多数席位。 伊朗改革派领袖穆罕默德·礼萨·阿雷夫预计,改革派将拿下德黑兰地区在伊朗议会中的全部30个席位,并拿下全部议席中的70%。 齐巴卡拉姆认为,强硬派和既得利益阶层虽然会抵抗,但无法阻挡历史的趋势。因为极端主义口号,年轻人已经听不进去。对某些国家的极度憎恶,在伊朗年轻一代中已没有市场。 强硬派失势的趋势,在2013年大选中就可看出端倪,当时强硬派候选人赛义德·贾利利仅获得400万张选票,而鲁哈尼赢得了超过1800万张选票。 如鲁哈尼所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将为伊朗的年轻人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强硬派可以提出批评,但我不会允许某些人破坏人民对未来的希望。”乘着在国内政坛势如破竹的势头,鲁哈尼政府势必大力推行社会、经济温和改革政策,推动伊朗社会远离极端主义,重返世界主流。 在电视讲话中,鲁哈尼还向邻国抛出橄榄枝,他安慰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不要担心制裁解除后的伊朗,不要被以色列“恐伊”宣传攻势蒙蔽,表示伊朗希望地区和平稳定,愿与邻国加强合作,改善关系。 齐巴卡拉姆说,摆在伊朗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试图在中东称霸,到处树敌,纷争不断;另一条,顺着核谈的思路,与邻国通过谈判消除分歧,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危机。鲁哈尼会选后者。 鲁哈尼当选之初,就表示改善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伊朗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6月,伊朗外长扎里夫史无前例地巡访了多个海湾国家,为伊朗与海湾国家关系破冰。 收到鲁哈尼冰释前嫌的暗示,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去年5月邀请扎里夫访问利雅得,并说:“伊朗是沙特的邻居,我们愿同它举行会谈以消除两国分歧。我们希望伊朗成为海湾地区安全和繁荣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不稳定因素。”只是彼时扎里夫因忙于核谈未能成行。 分析人士认为,制裁解除之后,伊朗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必然提升。只要伊朗和中东地区国家加强合作,那么伊朗新增的实力,将有利于推动中东和平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