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纺织业如何接轨“高端”

 zll2015 2015-07-21

有“世界工厂”美誉的绍兴,在国际市场上却少有发言权,尤其是在高端面料的生产和销售领域。最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柯桥区举办了一场峰会,为绍兴纺织业未来的发展把脉。

    纺织业是绍兴的传统产业,但传统只代表过去有优势,面对新常态,绍兴纺织业该如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呢?

      A

    产品高端化,绍兴一直在努力

    尽管越来越多的纺企开始走“高端路线”,但总的来看,绍兴纺企更多还是在中低端市场中厮杀。

    “从销量来看,我们做得还算不错,每年生产的各类纺织面料有上亿米之多,但如果从产品价格和产品档次上来说,远远跟不上形势,利润也很低。”滨海某规模型纺企的负责人表示,最近几年他们通过技改和科研投入,虽然已经生产了一些高端纺织品,但主要销售的仍为中低端产品。

    “中低端产品利润是少了点,但这样的产品我们做得熟门熟路了,正所谓做生不如做熟啊。”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有这种想法的纺企相当多。“虽说高端产品利润高,但订单也相当有限,做中低端产品可以多接些订单,用跑量来解决利润不足的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

    对于纺织企业的“纠结”,一些面料销售商也感同身受。

    “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来自欧美的高档面料订单,但在下单时,许多企业表示没有能力加工。我们无奈之下只好去找苏或山东的一些纺企加工。”柯桥轻纺市场经营户王女士说,不少与她有合作的纺企也很希望能接下“高端”订单,但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多次试样之后都无法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最后只能放弃。

    都用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知名面料生产商可以生产出一米售价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面料,而我们却只能生产一米卖几十元的面料呢?这和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公司上下几百号人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最后赚到的钱却少得可怜。你说我们能高兴吗?”某纺企负责人感叹,他们也知道“高端”才能有高利润,但想要有“高端”的产品就要有大投入,而这种投入风险确实不小,很多时候企业只能“求稳”。

    记者了解到,新面料开发成功自然让人欣喜,但其中的过程也确实挺艰辛。

    “前几年我们开发了一种麻类针织面料,从研发到投放市场前后用了一年多时间,各种费用加起来花了几百万元。幸好最后出了成效,否则确实承担不起这样的损失。”某纺企负责人杨先生说,开发一种新产品需要突破织造、染整等众多技术难题,特别是织造阶段,稍有疏忽就容易出问题,最后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见到这种风险后,不少企业就不愿在产品提档上花大力气了。

     

    B

    主攻中低端市场仍是主流

    提升品牌“含金量”无疑使纺织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从以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转变,不再充当低端的“世界工厂”,而是致力于抢占国际产业分工高端环节。

    对于这一点,绍兴不少纺织企业已在积极行动。

    袍江的浙江七色彩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他们的做法是,不比规模比品质,做好有内涵的“加法”,提高市场竞争力。

    公司董事长杨宝林说,他们之所以能“活得不错,并逐渐发展壮大”,是因为坚持了拒绝“低端”的理念。

    以2009年为例,当时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公司订单量下降了30%。但在这种情况下,杨宝林却拒绝了整整2亿元的“低端”订单,继续坚持“高端”策略。如今这种坚持不懈已经收获了回报,全球的顶级采购经理纷至沓来,“七色彩虹”已成为K-MAPT、BCBGMAX、CK、耐克等10多个全球著名服装品牌的面料供应商,公司9成以上的订单为中高端海外订单。

    大豆纤维、海藻纤维、莫代尔这些纺织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曾是中国纺织业的“禁区”,如今“七色彩虹”已在这些新材料领域站稳脚跟。杨宝林说,1米普通针织面料的价格也就10元左右,而他们公司生产的大豆纤维1米最高能卖60多元,“高端”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可见一斑。

    与“七色彩虹”类似的还有滨海的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在该公司的原创设计室内,20多名设计师正专心致志地在电脑前工作着,鼠标点击下,一幅幅绚丽的花型图呈现出来,色彩清晰度比一般的高出很多。

    “红绿蓝”坚持所有产品都为原创设计,每天可开发10至15个新品,一年能产出四五千个花型,产品附加值比同行平均高出20%,这也是“红绿蓝”能在动荡变化的市场中一直稳坐钓鱼台的重要“砝码”。公司董事长陈宇鸣说,为了让产品与众不同,“红绿蓝”专门招聘了一批高水准的国际设计师,紧盯国际市场的潮流变化,这是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而高新区的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则盯上了细分市场,通过专业设备将一块块无纺布变成了医用敷料,在市场上相当抢手。“如果单靠销售普通无纺布,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利润。”该公司一负责人介绍。

    “高端”理念正向绍兴众多纺织企业渗透……

    梅盛布业的麂皮绒布、天圣控股集团的羊绒布、越隆集团的清新缎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市场上立足发展,新中天集团、乐芙技术纺织等企业的日用、医用、航空用无纺布研发生产,使得绍兴纺织业开始在细分市场上崭露头角。

    

 

  C

    传统产业如何寻求突破

    如今的经济新常态对企业来说是一道分水岭。岭左,危机四伏;岭右,商机涌动。那么,绍兴纺织业该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求突破呢?

    “同样一件衣服,按普通的外贸服装销售和进入精品店销售,价格相差以10倍计。我们生产的产品被品牌企业挂上他们的标签后立刻身价倍增,这就是品牌带来的附加值。”一业内人士认为,产品的档次和品牌是破题的关键。“绍兴的纺织企业有大半集中在服饰类领域。但在这一领域只有大品牌的成衣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我们的企业缺的就是品牌和档次,这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养家糊口’而已。”

    “虽然我们摸爬滚打多年,但始终没有进入‘核心采购圈’。”绍兴一规模型纺企的负责人说,到柯桥中国轻纺城采购的基本上是中间商、代理商,真正的大牌企业、处于决策层的“核心采购圈”,他至今接触不到。能跟这些大老板们喝茶、打高尔夫的,是日本人、韩国人。在他看来,与真正的大牌企业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实力强、有影响力的表现。靠什么才能“攀上高枝”?经过创新以后上了档次的产品!

    事实上,绍兴的许多纺企并不缺创新能力。

    “如果去一些纺企走走,不难发现,很多企业的门前都挂着与某某高校合作的牌匾,其中不乏一些知名院校。”绍兴市经信委一部门负责人表示,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只是拿来“充门面”,并没有切切实实利用起这样的优势。

    “论起绍兴纺织业,我们的生产设备其实相当先进,差别就在技术,而技术掌握在人才手里,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绍兴市科技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变得求贤若渴。

    “纺织品不仅可以是衣服面料,也可以是医用口罩、卫生巾、环保袋的制作材料,甚至可以是防弹背心的制作材料,完全可以把眼光放宽一些,放远一些,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领域。”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在纺织业中,从事家纺类和产业用纺织品制造的企业不多,且产品附加值相当可观,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如何在产品开发中加大投入,提档升级。

    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绍兴纺企其实一点也不差,只要大家能做高档做精做细,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市场,而不是在中低端的同质化市场中争个你死我活。”业内人士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