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拳功夫真下笔诗文妙

 隐士的书屋 2015-07-21

观拳功夫真  下笔诗文

武艺名家唐顺之、孙振岱、金一明等人所作的有关武术人物的诗歌都甚为生动而精妙,不仅反映了他们三人的武艺造诣和诗文修养,更是由于所描写的对象都具有精湛的真功夫,故言之有物,并能给后人以启发。

一、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 

浮屠善幻多技能,  少林拳法世罕有。

道人更自出新奇,  乃是深山白猿授。

是日茅堂秋气髙,  霜薄风微静枯柳。

忽然竖发一顿足,  崖石迸裂惊砂走。

去来星女掷灵梭,  夭矫天魔翻翠袖。

舑舕含沙鬼戏人,  髬髰磨牙贙捕兽。

形人自诧我无形,  或将跟絓示之肘。

险中呈巧众尽惊,  拙里藏机人莫究。

汉京寻撞未趫捷,  海国眩人空抖擞。

翻身直指日车停,  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  一撒通身皆是手。

犹言技痒试贾勇,  低蹲更作狮子吼。

兴阑顾影却自惜,  肯使天机俱泄漏?

余奇未竟已收场,  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  跳上蒲团如木偶。

二、孙振岱先生武术诗摘录

题孙氏太极拳三首

(一)

身如桅杆脚如船,伸缩如鞭势如澜。
神藏一气运如球,吞吐沾盖冷崩弹。
(二)
临敌如游鱼戏水,出手似弹灰抛锤。
彼若抢来我先去,忽成铁楔入脊髓。

(三)

封肘管肩引虚处,偷步进身欺彼中。
钓住彼意气落踵,送彼将就在一松。

交手歌诀三首

(一)

放长击远臂如鞭,  软弹只在一寸先。

  打法千招螺旋力, 要义皆藏松柔间。

 进步追身不见形, 闪赚转折无明点。

  若问夺命靠什么?  十指如钢铁足嵌。

(二)

直如放箭曲如鞭,忽啦平地浪扑面。

心中寂然感而通,晴空闪打霹雳电。

(三)鹰捉

骤行如风,鹰捉四平,

足下存身,进步踩打势不停。

起落似箭,换式无形,

循经断脉,寸里夺命莫容情。

人物七首

(一)  题孙存周先生

拿人如提笔,掷人似插花。

动静怎无形,夺魂一刹那。

(二)  题孙振川先生

八面皆影,四下是风。

于无声处,电裂山崩。

(三)     题齐公博先生(两首)

进步势如山飞,退步状似浪卷。

意起如弓上箭,意去若雷击电。

瘦小枯干神怡,木呐耸若呆鸡。

掳人贼风掠地,毙敌晴空霹雳。

(四)     题曹晏海先生

两臂似风车,进退若舞蝶。

闪赚七星步,腾挪九宫诀。

(五)     题袁伟先生

雨打梨花遍地走,风雷绞炮披挂手。

抹眉撩阴奔咽喉,明掴暗腿钉心肘。

(六)     题柳印虎、柳印召兄弟

你硬他也硬,铿锵如铁。

你柔他也柔,裹挂如棉。

顶抱掸提合跨缠,沾粘连随归吞吐。

三、金一明先生《观孙存周兄八卦剑有感》

静立落清尘,腾然上云端。

微步渡凌霄,剑光喷雷电。

七星笼罡气,垣宿隐圜研。

八卦倏忽处,神龙现于天。

机变夺造化,幻若紫极观。

存周真勇武,超逸人世间。

从唐顺之、孙振岱、金一明三人的诗文看,当以唐顺之诗文的文学造诣最高,描述的最为生动,而以孙振岱的诗对武艺刻画的最精,所述最具实际内容。而金一明的诗介于唐、孙两者之间,但也同样精彩。唐、孙、金三人的共同之处是三人都是武艺名家,都能观察到所描写对象的武艺的精妙处,而且都是对真实人物的武艺进行写实描写,因此皆生动入微而又耐人寻味。这样水平的对武术人物及其武艺进行描写的诗文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这些诗文虽是艺术作品,有艺术夸张的成份,但可从其描写中反映出各自的武艺特点和造诣特征,以及作者的武艺境界。因在前面博文中对孙振岱的武术诗文已有解读,这里重点对唐顺之《峨眉道人拳歌》中的关键句子作一简注:

峨眉道人起势就是“忽然竖发一顿足”,此乃震脚抖擞,在形意拳和陈式太极拳中都有这个动作,是为古法。其效果有“崖石迸裂惊砂走”,说明气足劲整,威势骇人。那么此等威势是由先天真一之气所发?还是由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所致?还需要看下面的描写,“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前半句说的是手法,其手法交替飞快,后半句形容身法,其身法翻飞,两臂舞动。“舑舕含沙鬼戏人,髬髰磨牙贙捕兽”一句泄露了道人造诣,舑舕是吐出舌头的状态,若是以先天真一之气行拳,则舌顶上颚,鼻息,口微合,绝不会有吐出舌头的状态,即使是偶尔戏人,也不会吐出舌头、发生任督断桥之态,由此可以判断这个峨眉道人行拳时,是以其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故非道艺内劲也,而是后天俗劲也。虽说如此,该道人的俗劲功夫极深,“形人自诧我无形,或将跟絓示之肘”,前半句说动作变化无一定之形,这种变化连自己都觉得诧异,后半句说身形变化之一例,翻身倒挂以肘接地,形容道人的身法变化奇诡。“汉京寻撞未趫捷,海国眩人空抖擞”一句是唐顺之对道人武艺的评价,认为即使是“汉京寻撞”也没有道人矫捷,“海国眩人”也不及道人玄妙,只能“空抖擞”,反映出该道人的武艺在唐顺之眼里已是无人能匹了。而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一句,前半句描述道人身柔的程度,后半句描述道人周身放开一抖,犹如通身是手。之所以能周身放开一抖犹如通身是手,正是周身足够松柔所致,说明道人的俗劲功夫几近造极。而“余奇未竟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是说明道人在行拳结束后,立刻鼻息无声,由此反映出道人的造诣不俗。这里的关键是“鼻息无声神气守”是道人在行拳收场以后,刚好说明峨眉道人的气息动静两分,尚不能做到动静如一。回到前面其行拳时有“舑舕含沙鬼戏人”之态,则是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之徵,直到行拳结束才回到“鼻息无声神气守”,由此反映出道人并非是以先天真一之气(内劲)行拳。

纵观全诗,可窥见唐顺之时代武艺达到的程度,尽管形态十分高妙,但尚未发展到内劲的层次。所以武艺的提升有一个自身演化的历史发展逻辑,并非古老源头的武艺就是高明的。

再看看孙振岱对孙存周武艺的描述:“拿人如提笔,掷人似插花。动静怎无形,夺魂一刹那。”可谓是潇洒从容,动静无形,于无中生有,夺彼神魂,是道艺技击的典型特征。

又如对孙振川武艺的描述:“八面皆影,四下是风。于无声处,电裂山崩。”诗文中没有写人,胜似写人,说明孙振川动起来,使人看不见人,而且疾速无声,唯出手时如“电裂山崩”,这是何等的功夫!短短十六个字写出了孙氏八卦拳的特点,而且反映出孙振川动静如一、轻功超妙、劲力惊骇的道艺技击造诣。

再有对齐公博的描写:势如山飞,劲如霹雳。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窥见孙存周、孙振川、齐公博等人的武艺造诣及境界以及诗文作者孙振岱的武艺造诣及境界皆高于峨眉道人和唐顺之。

关于孙振岱对曹晏海、袁伟、柳印虎、柳印召等人的诗文描写,前面博文已注,这里不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