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奈旺(1935~1996),从小丧父,给地主放过牛。新中国成立,他只有14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乡团支部书记、乡党总支书记、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在市人大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在他的生涯中,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农村度过。他热爱农村工作,与农民有特殊感情,深受农民爱戴。 范奈旺深知“水利是农民的命脉”。每到一地,他首先抓地大事就是水利建设,并且身体力行。1964年在蛟湖公社任职,安装电灌设施,寒冬腊月,他第一个跳进河里施工。1966~1968年,他在南京公社(今属孙渡街道)任职。为了解决丘陵山区农田灌溉问题,兴建傅家堤、彭下桥、兴无电灌站,他亲自带领公社干部下河扛运木电杆,现场指挥安装变压器。 1968年底,撤区并社。荣塘公社条件较差,人口众多,县委领导正为物色一位能吃苦耐劳的人去担任书记二犯愁。范奈旺听说情况后,主动向县委请缨,到荣塘去任职,一干就是十几年。荣塘是他的故乡,那时他32岁,正是而立之年。从改河开始,修万米渠道,万亩良田旱涝保收;造万亩茶山,建万头猪场,植万亩杉林。种棉花,引进优良稻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更放开手脚,稳住农业,发展工业,到距荣塘几十公里的秀市地界开煤矿,“二九”矿、“三六”矿相继投产,给荣塘人民带来滚滚财源。他鼓励农民外出经商,现在海南、广东、深圳等地都有荣塘人一条街,就是从那时开始形成的。 1996年8月16日,范奈旺因病久治无效与世长辞。22日上午9时,沿着万米渠道,数万人自发持白花、戴黑纱、挂挽联、贴悼诗,人如潮涌,从几十里、十几里、几里路自发赶来的农民兄弟,夹道挥泪送别人民的好公仆范奈旺。 烈日炎炎,悼念的人民泪水和汗水交织。市殡仪馆前一副由农民群众送来的最醒目的挽联“执政求廉洁两袖清风传英名,为民谋福利治山改河创业绩。”就是他们共同心声的真实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