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勇
最近两篇写医药电商CEO离职的文章特别火,什么未火先衰的观点更是夺人眼球。我倒是不同意未火先衰,反倒认为这些CEO们的离职会促使整个行业会越来越火!为什么呢?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医药电商做不起来别老拿政策当借口,问题其实出在这》(点此处查看),其中的核心观点是:
医药电商现有的物种存在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缺陷,这是最大的危机。这帮企业虽然披着电商的外衣,但他们本质上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基因。一旦更优良的新物种来了,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真正的互联万公司是创业型文化,向西方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备良好的治理结构,创始团队控股,绝非老板一人当家,公司备有期权池——为未来引进优秀人才而预留了一部分股份。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强调:今天的互联网创业里,老板自己把持100%的股权把公司做到成功的概率近乎等于零。创新就是100%梦想的分享过程,跟投资人分享,跟最优秀的工程师分享,跟最优秀的销售分享。如果公司初创期股权分配不合理,后面的投资者是不敢投的。
反观我们这些医药电商,基本上是老板独霸股权,电商团队均是打工者。更差的机制是电商只是传统药店的一个子公司或部门。
治理结构和股权分配的缺陷是根儿,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许多医药电商CEO是打工者,当有了有更高的位置、更诱人的年薪或者有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必然会走。互联网纯靠人来打拼,人就是全部资源,不像搞线下还有物理优势可依赖!另外传统企业老板也不太能理解互联网的规则和电商CEO的风格,大家长期不在一个频道上,早晚分崩离析。
首先,医药电商这几年干得挺累,老板看不到太大的希望,肯定也认为经理人干得不咋地;
其次,老板不自己操盘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事”,因为天天变,经理人就得跟老板去解释。传统老板讲究的是先胜后战,要求在制定出可靠的计划之前,不要盲目采取行动,但互联网怎么可能?互联网只能先开枪后瞄准。所以最后就是传统老板埋怨经理人:“子弹都打完了,一只鸟都没打中“;
第三,这一行是苦逼活,你觉得经理人干得不好,但要他的地方多了去了,而且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风投,可以创业融资为自己干,干嘛非得为你干,除非是自己的买卖,才会拼命去干。
之前媒体报道的11位医药电商CEO(统计有误,根本没有11位)递交辞呈,我觉得这就是一次洗牌,所有基因(治理结构,股份分配)不好的企业因此流失了职业经理人,走向没落成为必然,离职经理要么投奔基因好的企业,要么自主创业,完成了一次基因重组。
何涛从健一网离职之后,在北京创建了圆心科技,公司刚成立就获得了顶级VC——红杉资本数千万级别领投的A轮融资;
张守川离开阿里健康后,就获得了汤臣倍健领投的5000万元投资,他的桃谷科技吸引了一大票优秀人才加盟,包括原中软国家副总裁贾求真、原京东集团副总裁熊宇红等人;
张移兵当年在康爱多的时候任市场总监,到了先声再康直接做电商总经理,如今到了好药师做COO,职业生涯几乎是平步青云.......
咱们没必要捕风捉风,只要他们过得越来越好。
从去年6月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医药电商行业不知不觉已经吸金15亿元。国家层面扶持医药电商、网售处方药放开前景逐渐明朗的政策利好环境,加上资本的跟风特征,医药电商在接下来获得更多的资本关注不无可能。在这个大风口下,会有更多的医药电商经理人出来创业。
在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这样描述:很诡异的是,许多颠覆性的技术都是由现有市场的领先企业内的工程师先做出来的。但是会遇到市场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反对,虽然自家的工程师最先研发出了这种创新,领先于行业2年,但在公司内一直得不到重视,工程师只好自立门户,开创自己的公司。领先的3.5英寸硬盘制造商——康诺公司就是由对希捷公司和Miniscribe公司(最大的两家5.25英寸硬盘制造商)不满的前雇员创建的。许多医药电商经理人在传统体制内郁郁不得志,自立门户反而是个出路。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