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百言赋张友茂(下府岸人)最近撰作的《中国茶赋》、《茶韵百言赋》,在2009中国(杭州)茶文化大会展示与交流。其中《茶韵百言赋》书写成16米的书法长卷,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史诗”
2009 中华茶文化大会组委会举行《中华茶文化大典》新闻发布会,
文/下府岸人 字类本无灯,九经古无茶。 弥谷岗隅异,砾地枞壤纱。 嫩叶微微黛,旗枪朦朦遐。 吐翠枪枪出,泛青旗旗遮。 焚香开净筵,幽步引轻伐。 (已丑岁中秋季饶州茶人张友茂谨识,南昌) 下府岸人撰作《茶韵百言赋》,书写成16米的书法长卷展示与交流。出席2009中国(杭州)茶文化大会的茶文化专家和著名书法家现场品鉴作品。
神农尝百草,此神妙之纤物。茶增人寿,清神吟,理湿疾,滋精华。茶是文化;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组委会邀约,《中华茶文化大典》主编、世界汉诗会主席团副主席、南京东坡茶友会名誉会长、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所长张友茂(下府岸人)撰作《中国茶赋》、《茶韵百言赋》,并书写成16米书法长卷,在盛典上展示与交流。 张友茂先生字若丰,号下府岸人。中国当代著名家辞赋家、世界诗人、茶文化知名学者、当代鄱阳湖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张先生的辞赋作品,不但是茶文化的辞赋,同时也是江山咏史的辞赋。 《茶韵百言赋》采用的是韵歌赋形式。韵歌赋是讲究格律的韵文,是韵文赋的一种,是律赋的分支,是骈赋的近亲,主要以歌韵的节奏来行赋文,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赋或新赋。因为辞赋,目前可划分为:传统辞赋、白话辞赋、新赋、诗赋、词曲体辞赋等。
张友茂(下府岸人)也是当代中国撰作韵歌赋最著名的人物。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而《茶韵百言赋》之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该赋韵脚分明,侧重于茶事用典,增强诗歌的笔法,凝练语言感染强度。张友茂的《茶韵百言赋》还有一个写作技巧,就是恰当地运用“衬句”。该赋从文面上数则有105句。这5句“衬句”如“上国始生茶!”、“谁人知真家?”、“痴茶走生涯!”等,加强了文势与语助,或设问、或感慨、或抒怀,运用的很是巧妙与精当。我们在历来名家诗文中亦可见有衬字与衬句的,在这里“衬句”增强了韵歌赋的文势与动染。
所以说,张友茂(下府岸人)的茶韵百言赋,是中国茶文化的史诗,是当前以韵歌赋形式来叙述中国茶史、茶事、茶文化的精典作品和传世之作。 茶以境为最上。心有境愿,则自成高格。身秉好,茶尚缘,人性近,茶犹情。因此,有辞赋家评论曰:张友茂(下府岸人)的《茶韵百言赋》,独创一格,佳句连连,意境幽幽。茶之灵性、润泽了古老的文化,深邃的内涵解读了茶之芳韵。夫辞采华茂,体物写志,铺藻摛文,雅正而流亮者。结构严谨,文势尽呈。茶乃五德之草瑞,尚之。即以此篇之所谓也。 该作品一经发表,即被中国许多茶厂、茶商、茶文化版块转载和录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