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子堂

 徐天坤1979 2015-07-22

导读:德鲁克在其经典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指出: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正如这位科学巨匠生前预言的那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员工走进我们的组织。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不断提升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所有组织共同面对的战略性命题。

宋辉:今天,有一种趋势,组织中的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当新的劳动力大军(因为人口的政策,在递减中)由服务工作者、知识工作者和管理者构成时,如何在这样组织中实现卓有成效的管理就成为一个问题。 如何提升知识工作者生产力?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当将将工作和努力与生产力区分开来,正如德鲁克所说哦:“一位与员工交换文件的公办室职员,可能看上去很忙,但是他/她取得的唯一成果只是文件而已。”

马波:思考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应当具体岗位具体分析。每个岗位的存在价值是基于组织和流程需要的,不能孤立地单个岗位的产出和成果, 岗位分析和工作分析也是有差异的。

宋辉:提高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应当不断追问,他/她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为什么是这个人来做,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管理者本应回答这些问题之后,再帮助知识工作者付诸改进。但是,大多管理者并没有承担这样的职能,而是扮演着“缓冲器”的角色,他们不做决策,忙于“协调”他人的工作。管理者必须总是从分析他们自己的工作、界定他们自己对于成果的贡献开始,而不是总在指挥他人跑来跑去。德鲁克曾经说过:“缺乏目标和重点、并分散于众多对成果贡献甚微的任务之中并不表示工作‘丰富’,而是‘贫乏’。这不但破坏了人们的生产力,也破坏了人们对于‘一项干得漂亮工作的自豪与激励。’”

要研究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首先要确定某项具体工作属于哪一种类型,这是极其重要的。然后,才有可能改善它。有时候,某些工作必须同时考虑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如电影;有些工作其成果是纯数量的;有些工作,其成果是基于质量的,如医学诊断;有些工作,质量和数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护士、记者和教师。通常,我们在对工作进行分析之前就建立团队,这会可能使人们无法把精力集中在任务上。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工作逻辑,就是对过程和工作流程等的艰苦的系统分析。同时,科学分析和工作组织也必须与执行该项目工作的人一起进行,即分享“主动权、领导力和责任”。

包政: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项职能,作为一项职能活动,管理应该具有内在结构和外在作用。比如,通过资源有效的配置,产生更好的价值或更高的经济成果与成就。那么,管理的职能究竟应该围绕什么展开,也就是说,它的作用方向在哪里呢?  德鲁克将其概括为3个点,即经理人员的3项任务。 它们分别是:1.使现有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绩效或经济成果。2.使同样的资源产生不一样的,当然也是更高的价值。3.培养后继的经理人才。 

在德鲁克看来,工商企业的存在价值,与它具有内在的管理职能有关。 那么,经理人员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才能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呢?  德鲁克做了很多阐述,主要是通过管理实践中的一些案例来做说明的。他并没有概括出一套概念体系,原理和方法。  德鲁克面对的难题是,既不能穷尽这些案例,也没法概括出一套概念、原理和方法。所以他只能强调管理是一种实践。并希望管理者经理人员承担起这一项管理的责任。  所以他的书,标题为《管理一一使命、责任和实践》。台湾人翻译为《管理一一任务、责任、实践》 。

宋辉:经理人贡献的三个维度。

包政: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必须要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但是,直至德鲁克,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至今为止,管理学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就像营销学一样,没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只能说是一堆观念,策略,方法,经验构成的数据库。

马波:可以这样理解吗? 德鲁克概括为3个方面,也是经理人员的3项任务。  使现有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绩效或经济成果。1.最大化绩效 ,使同样的资源产生不一样的、当然也是更高的价值。2差异化的最大绩效  培养后继的经理人才。3.着眼于长远发展,培养人才。

宋辉:我是这样理解管理的职责:独特的市场地位、传承与创新,为现在和明天培养人才。

包政:为什么经济学家看不起管理学家?在前者看来,后者的知识是发散的。管理学家也承认这一点,管理学已经进入了丛林。各种学派非常多,西蒙将其概括为8个学派,可能还不止,可谓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习管理的人无异于丛林探险,学糊涂的大有人在,甚至不少人不学还知道怎么干,学了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管理学家现在也开始批判经济学家。认为他们不懂人事儿。把物理学那些没脑子的东西,拿来类比有脑子的人,实在太可笑。

程振峰:对包老师的观点,我很有感触: 企业必须保留权威的力量,依靠管理手段或分配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工作的分配、责任的分配、资源的分配、权力的分配,以及利益的分配,由此保全内生的系统创新能力。

赵冬青:有效的管理必须把组织变成一个共同体。 我曾参观学习无锡京瓷,老板是中国人,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和员工工作,生活在一起,交朋友,然后共同做事,成就事业。公司经常组织活动,目的是使组织一体化。公司任用踏实,肯付出的人当阿米巴长。当企业变成所有人的命运共同体,员工认为企业是我自己的,自然会更努力奋斗。

徐天坤 :这就好比“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演进脉络。不过阿米巴在中国似乎没有成功者,有些水土不服。

李少道:实际上,对于阿米巴,我们不必机械的去学习,掌握他的思想即可活学活用。好多少人去照搬,都没有成功。他们忘了中日背后文化基因不同。

柴少征:请教诸位同学关于组织理论方面的书,谁是权威,或最有研究价值,我看了明茨伯格的《卓有成效的组织》。

包政: @柴少征 我认为是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和《组织与管理》,他就写了两本书。此外,德鲁克的《公司的概念》、西蒙《管理行为一一组织中的决策过程研究》也不错,马奇的书同样值得一读。碰巧的是,德鲁克、西蒙、巴纳德都是犹太人。

田彤:在很多企业,人事部也被称之为人力资源部,将两者画等号实际上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把人当作资源或机会去开发,而是把人当作“成本”, 当作管理和控制的对象。2.人事部并没有发挥指导、帮助、激励和引导人力资源的作用,而是成为企业意志的执行者,通过协调、监督和制约人力资源以免发生意外。3.尽管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很重要,但在设计组织架构时,仍然把人力资源部叫人事部或行政人事部,甚至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 4 .人力资源部的功能大多数停留在招聘、培训、考核与发工资等传统事务工作方面,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大部分不懂业务或者没有业务经历,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也对自身在企业的这种从属地位习以为常。

管理的任务是使现有的组织更具生产力,未来,管理或将从人事管理上突破,这绝不是仅仅把人事部改成“人力资源部”这么简单。或许,未来人力资源部不再把“人员招聘与开发、培训、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当作其主要职责。 这样的变化,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人力资源部的价值又将是什么,现有的人员能否胜任呢? 无论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而言,其职能的变化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项维迪: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职能更多体现人员招聘上,一旦员工进入公司,入职转正后,对于员工入职后的指导、帮助、激励、引导的任务就移交相应的部门负责人,这些职能是否本应由人力资源部和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呢?

有些企业,在用人和防人之间难以平衡。对此,罗辑思维举过一个例子:项羽为何坑杀那么多降兵,也许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但又是一个潜在威胁,所以用这种方式解决了担心害怕。如果项羽懂得管理,他还会这样做吗?

包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应当是“组织者”。比如说,应当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方针的制定,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监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颁布和落实和要职要员的行为,维度组织公平和正义,进行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等工作。经理人则负责管理工作的落实,其职责主要包括对下属的指导,帮助,约束和激励。这就是德鲁克说的,使“工作”有效率,使“工作者”有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